《体育科学研究》第26卷总目次

2022-02-13 07:35
体育科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育研究

体育人文社会学

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研究

王 峰(1-1)

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逻辑与潜力研究

韩 松(1-7)

我国体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职业篮球之治

林 迪,许文鑫(1-16)

国外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文献计量分析(2000—2020)

苏亚丁,陈星意(1-22)

城市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耦合与互动——《中国赛事产业链与城市发展研究》述评

仇 军(2-1)

“一带一路”倡议下武术文化故事的叙事策略

崔浩军,张君贤(2-6)

福建自贸区闽台体育文化产业对接与合作研究

兰 卉,吴 燕(2-12)

福建南平樟湖镇游蛇灯活动现代传承研究

孙荣艾,孙 滔,司友志,王志平(2-16)

福建宁德霍童线狮的变迁发展与保护传承

王继娜,陶凌荣(2-24)

马拉松赛事品牌要素量表的应用研究——以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为例

黄梦梦,蔡传明(2-29)

厦门马拉松赛事品牌周期演进特征与应对策略

张红艳,郭法博(2-37)

智慧体育在厦门市社区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陈 菡,陈 璐(2-44)

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立项研究

严 雪(2-51)

“一带一路”背景下陈嘉庚体教融合思想及其国际传播

施纯志,邹 京(3-1)

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实施的科学定位——从形式合理到实质合理的逻辑建构

赵明楠,李雨阳(3-8)

留守、非留守与随迁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比较

刘 刚,卢金逵,徐 菡,梁 慧,童腮军(3-12)

技术赋能:体育产业区块链应用场景的治理逻辑、风险演化及防控路径

林燕如(3-19)

少数民族地区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创新模式研究——以广西为例

张 强,周家金,孙庆彬,何祥海(3-28)

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认知、价值旨归与推进路径

陈丛刊,王思贝(4-1)

体育精准扶贫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刘瑾彦,马 玲(4-7)

民间体育故事的记忆载体、社会价值与传承路径——以戚继光藤牌抗倭故事为例

廖建媚,陈 萍(4-17)

仪式、认同、功能:抬关公上古庙的身体运动解读

王冬慧,马 苗,蔡成业(4-22)

新加坡华侨华人武术社团发展流变研究

文明华,莫丽娟,康 涛(4-28)

法理学视野下体育法基础理论的新构形——《体育法基本问题研究》评述

朱麒瑞(5-1)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韩体育:合作动机、经验借鉴与路径选择

王 稳,李晓华(5-8)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演进进程、内在逻辑与高质量发展方向

叶海波(5-16)

龙舟文化保育的价值分析及实践探索——以福州龙舟为例

吴杰忠(5-25)

福建社区智慧体育运营管理指标构建研究

陈 璐,陈 菡(5-30)

“体育强国”导向下厦门市体育发展战略实践探析——以“十三五”为例

林 伟(5-3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龙狮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实现路径

熊 坚(6-1)

武术文化在阿拉伯国家传播的个案研究——以苏丹为例

马鹏程(6-9)

中国竞技武术套路的流变与思考

吕艾文,李 翔(6-15)

从客位到主位:闽台民间体育研究的范式转向

冀 宁,杨海晨(6-20)

区块链技术驱动下智慧社区体育发展路径研究

林 立(6-26)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的实践要点及提升策略

陈小满,干敏智 (6-32)

英文文献有关武术研究的进展、热点及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文献的研究

李龙飞,石爱桥(6-38)

运动竞赛与训练学

我国极限激流项目教练员对训练特征认知研究

徐卫华(1-29)

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下肢专项素质特征研究

吴玲玲,连道明(1-36)

东京奥运会中日两国游泳竞技实力分析

陈立新,童婧怡(2-60)

美国职业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探析

曾秀端,潘 前,吴有凯(2-66)

基于CIPP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张 健,谷凤美,吴丽芳(3-33)

升学体育考试评分标准制定的理论反思

高国贤,李兆路(3-44)

斯巴达赛事疫情防控策略研究

原鑫荣,蔡传明(3-49)

新式仰泳出发器对仰泳出发成绩影响的研究

张明飞,程 燕,高 捷(4-37)

乒乓球正手拉下旋高吊弧圈球下肢技术力学分析

张妮灵,黄雪琳,刘峻辰,花启文(4-45)

本土化·功能转型·传承发展:鼓浪屿足球文化考评

李守江,郝文鑫,蔡向阳(5-42)

福建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E裁评分客观性分析——以2021年男子体操单项决赛为例

李 明,王丰彩(5-52)

大型赛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研究

朱洪军,朱文苏(6-49)

中国男排超级联赛制胜因素研究

赵西堂,张 明,李晓琨(6-56)

体育生物科学

植物提取物补充对延迟性肌肉酸痛干预效果

苏 浩,袁 梦,李翘楚(1-40)

身体活动水平对大学生全人健康的影响研究

刘 磊(1-49)

幼儿教师体育游戏认知的现状调查

王晓芬,雷培梁,李 燕(1-55)

运动成瘾行为形成过程的质性研究——以跑步群体为例

朱 林,张 峰(2-71)

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损伤与预防策略——以福建省为例

林金标(2-78)

运动调节miRNA改善2型糖尿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刘祖辉,钟远鸣,傅 钰,王 倩(3-55)

我国体医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导向

董 宏(3-62)

运动处方师人才培养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基于国家运动处方库构建

钱王子迪,董 菲(3-68)

3—6岁幼儿身体活动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金富,韩晓伟(4-51)

组织压力源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心理坚韧性的调节作用

吴 敏(4-60)

四位一体“体医融合”管理模式对“三高”人群干预效果验证研究

林家仕,章慧珍,陈建明,杨小月(5-57)

习练太极拳对老年人血浆8-OHdG和OGG1的影响

黄兴裕,吴秀华(5-67)

美国健身指数对中国建设运动健康城市的应用启示

范英丽,程高亮(5-74)

八段锦运动干预对M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郑夏夏,林家仕(6-62)

运用Framingham评分探究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相关性

曹岩鹏(6-70)

体育教育学

突发疫情下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思考

余卫平,赖锦松(1-61)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民间传统体育研学活动探索——以拍胸舞为例

张培灵,王念龙(1-65)

高校竞技龙舟运动风险因素的研究

马 庆,向钗榕(1-71)

厦门高中足球运动员文化学习与生涯规划研究

许章元,张悦虹(1-81)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黄宗喜,陈 捷(2-83)

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ESP改造——基于“需求分析”

林 伟(2-88)

新时代推进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和破解策略

李 楠,满建刚(3-75)

健身类APP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研究

黄亨奋,张文腾(3-80)

中华龙狮运动在厦门市中小学的推广研究

张世鸣,王继娜(3-86)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KAP现状及影响因素

赵洪波,宿婉莹(4-68)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及需求的调查分析——以集美大学为例

廖菲菲(4-76)

香港中学生运动习惯的现状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仇婷婷(4-81)

大学体育课程开设珍珠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黎山山,李秋生,黄 健,段莹璐,张 霖(4-87)

体育学科青年教师的科研困境与破解——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

朱 姣,刘 沛(5-82)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案例教学探索——以“体育经济学”为例

王 艳(5-88)

同伴支持对内高班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影响的研究——以自我效能感、运动愉悦感作为中介变量

申 亮,陈 悦,孙海春(6-78)

建设大学体育“金课”:理论遵循、内涵特征与实践策略

程一军,樊晓飞,徐家萍,马文锋(6-87)

猜你喜欢
体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2016年最佳体育照片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