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群 罗婷婷 王园君 王佳微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
作为南海主权争端方之一,马来西亚的南海利益诉求和政策倾向与越南、菲律宾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突出表现为其南海政策的连续性。越南政府的南海立场和政策主张曾出现反复,菲律宾则受领导人更迭影响呈现明显波动。相比之下,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则更加地稳定和持续。自马来西亚开始占领南海岛礁至今,三十年来实行的南海政策没有太大的变化,至多是因为官员的变动有所微调。总体而言,马来西亚南海政策的连续性与其在南海的核心利益和角色定位有着紧密的关联,对其历任政府对南海利益诉求的梳理和战略政策的考察,有利于我把握新任穆希丁政府的南海政策走势,为我国南海权益维护提供决策参考。鉴于马来西亚对南海提出领土主张始于1979年,而继续巩固占领则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故本文研究的时间起点将从马哈蒂尔第一任期开始。
作为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马来西亚独立以后,海洋划界问题、岛屿主权纠纷以及海域资源竞争一直都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南海又是马来西亚海洋利益拓展的前沿阵地,其所辖海域大部分均在南海。对于马来西亚而言,南海不仅是其国土安全的天然屏障,也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及丰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是马来西亚争夺其主权的首要原因。此外,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贸易,所以高度重视南海贸易通道[1]。由于其在法理和历史依据上并无优势,所以对南海岛礁的主张和占有不像越南那么多。而且不像菲律宾等国与发达国家建立了稳固的盟友关系,有可依靠的外援力量。所马来西亚历任政府在南海权益事务中采取了“不愿居前,唯恐掉队、自我为主、有限外援”的维权策略,坚持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原则,尽量不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特别是军事冲突,力保南海争端态势在可控范围内。马来西亚的南海核心政策是将南海问题纳入周边外交,依托东盟加强法理和外交斗争,不与中国正面冲突,积极推动联合开发。
海洋产业在马来西亚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海洋油气、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都为马来西亚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驱动力,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海洋油气。美国能源信息署报告显示,马来西亚能源战略的一个关键支柱就是成为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储备、贸易和发展中心。而其油气资源大部分来自南海,南海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为马来西亚的GDP贡献了约20%。目前,马来西亚已经成为从南海油气资源中获利最大的国家。因此,马来西亚高度重视以油气资源为代表的南海既得利益。马来西亚大部分油气田都位于我国南海“断续线”内,深知自己不论是军事力量还是综合国力都难以与中国抗衡,所以为维护其在南海的利益,马来西亚力图维持南海力量均衡,营造安全稳定的区域环境。
第一,马来西亚很早就将南海油气资源视为国家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自20世纪70年代起,马来西亚就鼓励国家石油公司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勘探南海油气资源,合作的外国公司主要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采用的是PSC合作开发模式(产量分成合同),即资源国以资源出资,外国公司负责勘探开发并承担风险,收回成本后,双方按比例分成。通过这种模式,马来西亚疯狂开采南海油气资源。目前,其钻井平台和油气田的数量和产量都达到南海声索国之最,且大部分矿区位于我南海“断续线”内。从南海获取的油气产品质量上乘,专门用于为飞机等飞行器提供燃料,因此马来西亚把这些石油主要用于出口,然后从中东国家进口较便宜的石油供国内消耗,大大增加了贸易顺差。正是凭借着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马哈蒂尔第一任期内提出了“2020宏愿”,其目标之一就是打造亚洲能源储备及贸易基地,发展成为亚洲能源强国[2]。这一愿景在很长时间内都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指引,然而,因各种原因这一愿景难于达成。2017年总理纳吉布提出了“2050年转型计划(TN50)”,以替代“2020宏愿”。 “TN50”的目标是使马来西亚在2050年成为全球经济排名前20的国家[3]。然而,无论是“2020宏愿”还是“TN50”的实现都需要南海的油气资源作为坚强支撑。总之,在南海问题上,马来西亚会以经济利益为优先考虑的重点,甚至于一定程度上重于岛礁主权争端。
第二,历任政府都力推将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合法化。南海地区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一直是马来西亚争夺岛礁主权的目的所在,因为开采油气资源可以增加国家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但前提是对开采油气资源的地区拥有主权,否则就是非法开采,所以马来西亚政府出台各项法律,力图使其在南海的油气资源开发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马哈蒂尔时期,政府出台了《专属经济区法令》和《1990年自由区法令》。其中,《专属经济区法令》于1985年正式实施,明确了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和在其范围内的权利义务。1996年,马来西亚国会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以下简称《公约》)。至此,马来西亚按部就班地维护了其在南海的海洋权益,认为其所占南海岛礁在本国大陆架范围内,自然拥有主权权利。时任副外长法德齐尔称:“南沙岛礁在马来西亚主权之下,马来西亚过去已重申其管辖权……它们位于马来西亚的大陆架范围内,马来西亚对其拥有主权并已通过马来西亚新地图做了正式声明……这个声称符合1958年《日内瓦公约》有关领海和大陆架边界的规定,也和《公约》以及其他国际实践相一致”[4]。巴达维政府后续出台了海洋法律,巩固既得利益,先后向国会提呈了《2006年海洋区基线法案》和《2009年大陆架法令》 (修正案),连同之前的《专属经济区法令》 《1969年紧急法令》《1990年自由区法令》,马来西亚已经针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力出台了5部法案,希望通过这几大法律实现对南海的主权控制[5]。纳吉政府时期通过了《2012年海洋区域法令草案》,用来代替即将被废除的1969年《紧急法令》,最重要的是该草案确定了12海里的领海制度。这些法案不仅为马来西亚在南海开采油气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为其在海洋权益争端中争取了主动和有利地位。
马来西亚在应对南海问题时,与菲律宾、越南的强硬态度截然不同,很少公开发表声明谴责中国或是公开抗议。因为马来西亚并不认为与中国在南海的争议威胁国家安全。这从1974年中越西沙海战、1988年中越南沙赤瓜礁海战、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等事件中就可以看出,中国、菲律宾和越南都卷入其中,马来西亚则没有。从马哈蒂尔政府(1981-2003)到巴达维政府(2003-2009)、纳吉布政府(2009-2018)再到马哈蒂尔政府(2018-2020)直到今天的穆希丁政府(20120-),马来西亚在对待有争议的南海问题上,始终保持温和态度,坚持与中国进行“平静外交”, “求大同,存小异”,主张谈判解决问题,绝不刺激中国,在争端中保持了冷静克制的态度。
马哈蒂尔1981年首次就任马来西亚总理,执政22年。他在任时期,注重发展国内经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迅速。马哈蒂尔认为经济安全才是国家的首要利益,所以坚持与中国合作,调整了上一任总理对华的冷淡政策,视中国为非常重要的盟友,以此来对抗西方国家的经济垄断。这一选择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国内政局,促进了经济发展。因此,这一时期,两国政治交往频繁,双方高层互访不断。一名高级外交官曾经表示,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对马来西亚很重要,就像中国对于其他国家的重要程度一样。从战略角度看,中国对马来西亚依然很重要,因为中国是马来西亚永远的邻居,和美国不一样,美国根据其战略的改变,可以随时将力量撤离出亚洲地区,但是中国将会永远在这里存在且势必会成为亚洲大国,我们认为与区域内的大国建立良好的友谊是非常明智的选择[6]。
在南海岛礁主权归属问题上,马哈蒂尔进一步强化在南海的主权声索。政治上,马来西亚采取事实占领的策略,利用有效控制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向国际社会宣示对岛礁的所有权。马哈蒂尔分别于1984年、1993年、1995年三度视察弹丸礁,以此来宣示马来西亚对弹丸礁的主权。经济上,马来西亚继续在南海开采油气资源,搭建采油平台,并多次派遣测量勘探船赴南通礁附近海域实施勘探活动,为未来的油气开采做准备。军事上,这一时期,马来西亚制定了《20年海军发展计划》 (1990-2010年),大力推进海军现代化建设,积极构建反应迅速的海上防卫力量,提高在南海的机动作战能力。同时还谋划从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军事大国采购护卫舰、反舰导弹、雷达、直升机等攻击性武器和侦查设备,构建以皇家海军、皇家海警和海事执法局为主的海上执法力量,应对海上安全挑战,维护国家海洋利益。
这一时期,马中两国经贸合作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双方在经贸、能源、投资、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合作。在南海问题上,马来西亚力主保持南海形势稳定,与中国探讨在南海共同开发的方式,力争使南海成为两国能源合作的纽带。
政治上,巴达维继承了马哈蒂尔登岛宣示的策略,首次以总理身份宣示对弹丸礁的主权,但考虑到“中国反应”,并没有发表措辞强烈的声明,只说弹丸礁有潜力开发成海洋生态旅游中心,但要保护海洋环境。法律上,在其任期快结束时,向国会提交了《2009年大陆架法令》 (修正案),要求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对大陆架重新定义,为将来马来西亚与其他国家针对大陆架划界提供法律原则,也为即将向联合国提交的划界案提供法律基础[7]。军事上,马来西亚继续大力推动海军发展,组建潜艇部队,积极构筑海上防卫的核心力量。时任国防部长就曾表示,潜艇的部署区域不仅在南海,还有印度洋和其他需要潜艇训练的邻国。同时,深化多边军事合作,多次参与五国联防组织的军事演习等活动,提高了应对海上危机和处理海上突发事件的能力。
这一时期,纳吉布践行了对中友好政策,马中处于蜜月期。一方面,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南海油气资源。纳吉布曾说过,能源产业为马国贡献了40%的收入,能源产业的持续增长是捍卫马国中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8]。另一方面,随着中马双方经济合作的加深,马来西亚政府不希望与中国关系僵化,更不希望双方处于敌对状态。双方高层互访不断,签订了一系列战略性合作文件。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马来西亚时,双方领导人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双方庆祝建交40周年,还开展了第一次联合军事演习[9]。
在南海问题上,马来西亚更是奉行一贯温和低调的处理方式,坚持与中国开展“平静外交”。2014年中国海军在曾母暗沙海域巡航进行主权宣誓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登陆舰、驱逐舰、潜艇、直升机等,当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国外一些媒体纷纷报道称中国海军入侵马来西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然而,马来西亚第一反应就是否认中国此举威胁其主权,时任外长阿尼法表示,我们与中国关系十分稳固,将与中国进行接触,就马来西亚、中国以及整个地区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进行磋商。其海军上将阿齐兹表示,根据马来西亚海军的观察,中国海军并未进入马来西亚水域,而且中国已经提前通告此次演习,我们的海空军也一直在关注事态发展,中国并未作出任何挑衅行为。
军事上,一方面从中国购买先进武器装备。2016年纳吉布访华时,双方就重新签署了《防务谅解备忘录》,马来西亚第一次从中国购买4艘近海巡逻舰。马来西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饶兆斌认为此次交易是在马来西亚国防预算大幅度缩减的情况下,若继续花高价购买欧美武器装备,对于马来西亚而言很有难度,转向中国购买价格比较便宜,且质量不差的军舰也是合理的。有鉴于此,尽管中马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存在争议,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会很低。另一方面计划新建海军基地。2014年时任国防部长希沙姆丁表示,有可能实施“砂拉越特别安全区计划”,即在砂拉越州民都鲁港(距曾母暗沙不到100公里)建立新的海军基地,目的是加强对南海水域和油田的保护,同时还将增加军备采购以提高海空武器装备力量[10]。虽然之后马来西亚为避免损害与中国密切的经济关系,并没有公布是否已建成该基地,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对南海岛礁的重视和对中国加强南海活动的担忧。
虽然马哈蒂尔上台后不久就暂停了几项重大的中资项目,在南海问题上也强硬发声,从幕后走向台前。但是马哈蒂尔还是强调与中国建设友好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马来西亚是小国,中国是大国,小国和大国接触时,我们是无法对抗的,但我们可以继续谈判,以期维护马来西亚的利益主张。所以,这些只能是两国关系的“小插曲”,在南海问题上并没有疏远中国,还是坚定依靠外交谈判解决南海问题的立场。马哈蒂尔曾就这一问题表态,他指出马来西亚不会在南海、民族等问题上向中国挑衅,或是用别的方式让自己“显得激进”,任何我们在南海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决不能通过暴力和战争。另外,马哈蒂尔也多次“痛斥”美国搅乱南海局势,力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所以,马哈蒂尔在第二任期后期,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强化对南海的权利主张,以期增加谈判筹码。首先是颁布新外交框架,将“领土争端与南海”放在“外交政策重点与调整”首位,强调南海主权与安全,提倡南海非军事化,并继续与其他东盟成员国和主要大国开展密切合作。接着发布首份《国防白皮书》,再次强调了马来西亚海洋国家的身份,提出将南海作为国防重点,防范国外军事力量继续侵犯马来西亚所占岛礁。最后是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南海外大陆架划界申请。这一系列动作并没有偏离两国以往的外交路线,双方争议仍处于可控状态。
穆希丁于2020年3月1日宣誓就职,时间尚短,但从其执政的经历和一系列讲话表态中可以推断出其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国内政局,恢复发展因疫情受挫的经济,短期内不会调整南海政策,还是坚持以往的“平静外交”,大打合作牌,以获得中国在经济上的支持。
穆希丁和外交部长希沙姆丁也在多个场合都重申,马来西亚坚持一贯立场,以和平的方式和建设性态度解决南海问题,各方需要保持沟通协作。例如,2020年4、5月份发生的中国调查船“海洋地质8号”与马来西亚的“西卡佩拉”钻井船的“对峙”事件,以及11月发生的中国海警船在琼台礁附近驱赶挪威与泰国合作建设新钻井平台的船只,随后马来西亚出动两艘军舰与中国海警船对峙事件,虽然双方对峙很久,但都保持克制,并没有过激行为发生,最后马来西亚也是通过外交渠道与中国沟通,并没有高调处理让事件升级。正如希沙姆丁所说,南海的任何争议都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我们与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所有相关方都保持了公开和持续的沟通,避免在南海发生意外事故是首位的。马来西亚驻华大使努西尔万也表示,马来西亚对于南海问题,有自己的处理办法,会秉持安静处理、互相尊重和互利共赢的态度,而且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
综上,马来西亚在南海问题上一贯采取温和方式,低调处理,与中国开展“平静外交”,在南海营造稳定、可控的环境,确保其在南海的油气开发利益。马来西亚历届政府也是这样做的,无论谁是执政者,应对南海问题都坚持这一原则,不刺激中国。正如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所研究员Shahriman Lockman(沙赫里曼·洛克曼)指出的一样,在南海问题上,马来西亚坚持与中国保持“平静的外交”,而不是采取激进立场,对于公开对中国采取的惩罚性措施也持谨慎态度。因为与中国建立牢固的外交关系是马来西亚的关键利益所在,不仅在经济上,此外中国有可能也是Covid-19疫苗的来源国,因此保持友好关系至关重要[11]。
马来西亚占领南沙群岛5个岛礁后,又采取开发弹丸礁、国家领导人登岛宣示主权和派遣军舰驱逐中国渔政船等行为,强化事实占领形象,在国际上营造有效控制的舆论,企图永久占领5个南沙岛礁。然而,马来西亚清楚中马两国力量悬殊,忌惮中国的强大实力所以其采取自主发展和与大国有限合作的方式维护岛礁主权。
首先,马来西亚十分注重提升自身防御能力。为切实维护海洋安全和海洋利益,设定了拥有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应付来自邻近地区的低或中等外来威胁的独立能力的战略目标[12]。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马来西亚历任政府坚持“不冲突、不退让”的防卫原则,利用开采南海石油和天然气所得购买了从战斗机到潜艇再到建设海空军基地所需要的一切设备,积极推动海军现代化建设,使自身拥有“强大的海上打击力量”,以争取制海权或海上优势。同时,马来西亚还进行机构改革,整合政府资源,成立海事执法局,加强海域执法。建立了以马来西亚皇家海军、海事执法局、海警“三驾马车”为主的维护海域安全的联动机制,确保马来西亚的海洋安全。其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背后的主要原因为在南海扩大战略防御纵深,巩固南海既得利益,同时阻止其他周边国家向南扩展势力。
除此之外,马来西亚还注重依托《五国防御条约》保障外援军事支持。1971年,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等5个国家签署《五国防御条约》。该条约是马来西亚与域外国家签订的唯一军事条约,也是马来西亚借助外部力量提高国家整体防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12]。该条约旨在责成所有各方,一旦马来西亚或新加坡受到任何外来侵略或攻击的威胁,就必须立即互相协商,以便决定共同或各自采取什么措施来对付这种攻击或威胁[12]。 《五国防御条约》成员国间的军事合作主要体现在军事联合演习上,马来西亚通过参加演习活动,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增强了海上防御能力。与邻国主要是开展海上防御领域的交流合作。多年来,马来西亚积极促进与印尼、泰国和文莱等国的互访、人员交流、定期研讨、军事演习等,不仅加强了邻国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其提出的海上防御战略更是获得了理解和支持。
马来西亚在不过分刺激中国的前提下保持与域外大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关联。在南海问题上,马来西亚明面上避免激怒中国,不想公开对抗中国,实际上奉行积极政策,主动向域外国家寻求帮助,但这种帮助又是有限度的,因为其担心帮助过多会削弱东盟的中心性。马来西亚历任总理都曾表态,南海问题应该由区域内国家协商解决,而不是依靠暴力和战争,不希望在东盟水域看到美国第七舰队等大型军舰,而且军舰的到来只会带来更多的军舰。诸多马来西亚资深学者均指出,如果大国介入南海事务不断加深,那么马来西亚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就会日益狭小。实际上,马来西亚对美国提出的各种关于印太地区的战略并没有多大兴趣,其安全观是希望区域内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避免西方强权再度介入,特别是警惕美国这种影响力强大的国家。但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又与美国保持军事合作,接受美国援助。2019年,美国向多个东南亚国家赠送的34架扫描鹰无人机中,马来西亚获得12架。虽然马来西亚不允许美国在本国设立军事基地,但美国军舰和潜艇都可停靠在巴生港和实邦加军港补给或维修。总之,尽管马来西亚与美国及其他区域内主体就海洋安全存在某种合作机会,但在马来西亚政府层面,对于直接公开采取措施遏制中国兴趣索然[13]。
马来西亚是东盟创始成员国之一,在创立东盟的过程中,协调它与东南亚其他邻国的关系及共同应对来自外部的威胁是马来西亚两个最为重要的诉求[14]。东盟成立后,因其成功调解马菲沙巴危机、马新供水纠纷等,让马来西亚认识到了东盟存在的价值。在地区和国际形势的推动下,作为东盟“中心国” (地理位置上),马来西亚的“东盟意识”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信赖东盟。在马来西亚看来,东盟为马来西亚与邻国之间协调关系和处理纷争提供了平台,并充当着“驾驶员”的角色。马来西亚历届政府反复强调东盟是马来西亚外交政策的基石。所以,在南海问题上,马来西亚政府不断强调维护东盟的中心性,不受西方强权的主导和束缚,这也成为从马哈蒂尔政府到巴达维、纳吉布直至现今的穆希丁政府的共识。
马来西亚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立场一致。多年来,东盟在协调解决南海问题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东盟的表态对各成员国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源于东盟多年在经济合作、反恐以及地区解决争端问题上积累起来的声望[15]。东盟试图以“一种集体的声音”与中国博弈,加大在谈判中的筹码。马来西亚在南海的政策充分考虑了东盟的整体性,不希望因南海而分裂,而是力主东盟的团结、凝聚东盟的声音,使东盟国家因南海问题联结为“命运共同体”以便抗衡中国。马来西亚一直认为,一个团结的东盟对马来西亚有利,支持东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现任外交部长希沙姆丁对此问题曾指出,我们不应该跌入大国的陷阱,即中美纷争,面对大国,东盟共同发声比较有效。
马来西亚视东盟为消除地区各国之间紧张关系的得力工具。南海问题对于东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东盟成员国在南海的立场和诉求有很大分歧。如越南、菲律宾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以至于以不冷静、不理智的态度应对南海争议。马来西亚则一直以最冷静和最务实的态度对待南海问题。马来西亚从普通民众到政府官员一致认为,与中国关系友好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两国交恶,而且越南和菲律宾的激进行动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所期望的成果。另一方面,东盟需要作为一个整体面对中国,所以一定程度上,东盟又消除了各国间的紧张关系。马来西亚现任外交部长希沙姆丁曾表示,在南海,中国与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文莱等东盟国家都有争端,如果马来西亚在南海问题上屈服,那么其他东盟国家就十分被动,如果东盟分裂,凭借马来西亚的实力,是无法与美国和中国抗衡的,所以东盟在这一问题上必须团结一致,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马来西亚现任总理穆希丁为人低调、务实、忍耐、重视利益、容易变通,再结合他的执政经历和讲话表态,预计马新政府还将会坚持以经济利益为核心、以东盟为主要平台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与中国进行更多的务实合作。
一是推动南海资源开发保障经济利益。经济优先是马来西亚历来外交政策的传统,因此,经济利益在马来西亚制定对外政策中是首要考量因素。多年来,马来西亚持续在南海进行油气资源开发活动,成为争议海域拥有最多油气钻井的国家,截取了大量经济利益,为其经济发展贡献了强大的推动力。所以,马来西亚要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对外就需要与中美两国保持紧密的经济联系,尤其是在经济严重受挫的今天,正如马来西亚前外长赛夫丁所说的一样“我们是一个小经济体,希望与中国和美国都进行贸易”。对内则需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考虑到穆希丁本人重利益的特性以及需要发展经济保住“相位”的实际情况,未来马来西亚会寻求与中国进行更多的务实合作,让中马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也会继续在南海进行资源开发,巩固和扩大其在争议海域的油气利益。
二是强化地区争端解决机制稳定南海局势。对于南海问题,中国与其他相关国家都清楚不可能短时间内解决,但各国又希望维护区域稳定,所以各国采取措施,发布了一些共同宣言,主要包括1992年的《东盟南海宣言》、2002年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及未来的“南海行为准则”。这些宣言的主要原则就是,各方保持自我克制,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对此,马来西亚积极支持,认为这是解决南海争议问题最务实和灵活的态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条件成熟时可以谈判解决,条件不成熟则将问题搁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通过这些宣言约束相关方尤其是中国在南海的行动,使南海局势处于总体可控范围内,营造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从而利于其在南海的油气开发以及岛礁旅游等活动,还可以强化东盟的凝聚力,竭力避免因南海问题使东盟分散。未来马来西亚的主要任务就是加速东盟与中国签订“南海行为准则”的进程,在保障和平谈判进程中发挥主要作用。2019年8月,时任外长赛夫丁表示,马来西亚希望在3年期限内或更早的时间完成“南海行为准则”,希望美国和其他大国能够尊重它。
三是勾连域外力量牵制中国影响力。马来西亚历经政治变革后,政局仍不稳定,当前政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维护国内稳定和恢复经济发展。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马来西亚政府都不会在对华海洋政策上做出重大调整,还会延续历来政策。从目前看,现任总理穆希丁的表态和执政行动反映了其务实求稳、维护政权、发展经济的执政方向,他可能继续此前的对华总体方针——安静外交,更为温和、低调地处理南海争议,以获得中国在经济上的支持。马来西亚长期以来有在大国竞争中保持独立的外交传统,所以不会盲目地配合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事务。但随着中国在南海越来越多的主动作为以及南海局势的升级,马来西亚很大程度上会与美国等大国合作,以对冲中国不断提升的海上实力。
马来西亚为了捍卫在南海开采油气资源的既得利益,其南海政策相对于其他南海声索国也更加温和,是我们最应该尽全力争取合作,应对危机的最佳选择。
首先要避免马来西亚与他国抱团或支持大国介入。充分认识到马来西亚作为东盟创始国和在南海的关键角色,通过高层互访交流、双边政治经济合作、海洋战略对接等举措,以影响马来西亚政府对南海既有利益的认知,将更多的安全利益转化为经济利益。同时,密切关注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双边或三边关系的外交协调与战略接触,防范其协同联动。还要避免美、欧、日、澳等域外国家借机拉拢马来西亚新政府,插手马来西亚在周边海域的军事部署。
其次要加强中马国防装备合作,助力提升海上防卫力量。进一步扩大对马来西亚的武器装备出口,支持马来西亚建造海上舰船和发展相关装备,力争为马来西亚海上防卫力量贴上“中国标签”,以此带动和扩大中马两国在防务与安全领域的合作。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逸山指出:事实上,过去20多年来,东南亚国家一直遵循军备来源、购买武器多元化的传统,马来西亚也曾经向法国、俄罗斯采购发动机,向中国购买武器装备,也使得马方军备来源更加多元化,也希望未来和中国在军事上能有更多的合作空间[16]。2017年1月,中国海军长城号潜艇停靠马来西亚哥打京巴鲁港进行休整和补给,这是中国潜艇首次访问马来西亚。
最后应积极与马新政府接触交流,深化中马海洋合作。积极与穆希丁接触,争取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顺畅的沟通交流渠道,避免穆希丁为平息马来民族主义情绪搁置“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同时,加强在海洋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渔业资源、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合作,寻找并扩大共同利益,支持马方在海洋领域的特定目标,促进两国追求长期共同的海上目标。另外,还应充分发挥马来西亚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我国应对南海困局的突破口,及我国与东盟各国建立高度政治互信达成战略和解的典范[17]。
自完成对南沙群岛5个岛礁的占领后,马来西亚基于自身国家实力和对南海的利益诉求,秉持捍卫国家主权、搁置争议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原则,奉行“不挑头、不挑事”的外交立场,低调处理南海问题。鉴于此,我国应多领域、多渠道推动与马来西亚利益分享、互利共赢局面的发展,尽力稳住其认同中国的双边解决南海问题、反对南海问题多边谈判以及反对域外国家直接介入南海争端的重要立场。未来,我们应持续密切关注,正确把握马来西亚南海政策最新动向,辨析其政策转变及未来趋势,对我国妥善处理中马双边关系,有效管控南海复杂局势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