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萍
摘 要:绘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四个主要领域之一,学生通过绘画表现所思所想,激活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思维。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美术教育观指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珍视童真童趣,唤醒学生表现独特的内心世界,選择适宜的表现方式,让每一幅作品都可观可展,助其体验成功,激发美术学习持久动力。
关键词:小学生;绘画;创作指导
一、丰富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绘画创作要在丰富的素材和生活体验后进行,“绘画的过程是用敏感的心灵体会美,用艺术的手段创作美的过程,仅靠经验和记忆的画面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速写是训练观察方法,提高造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敏锐的感受力的最好方法,观察到事物更多的细节与变化,画面就能更丰富”。辅导学生绘画创作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命题创作。首先要引导学生相对集中一点,有目的地观察、记忆、为自己的绘画创作收集所需的各种形象与素材。一般开学第一课就带领学生浏览课本与校本教材,提前告知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鼓励学生参加丰富的生活实践,获得深刻的生活体验。到了上课前再一次做素材收集的具体要求,观察、速写、拍照都是很好的方式。如果课堂条件允许,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实地观察。二是自由绘画的创作,没有特定的主题,需要鼓励学生在平日生活中善于观察,留心周边的事物,对感兴趣的内容随时画下来。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思考把平常的事物通过想象变成不平常的画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必要的想象。这种想象是有了“感知材料”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是学生有感而发的。
二、交流碰撞,激发想象、确立构思
有了绘画素材,如何合理对素材进行取舍加工,就需要引导孩子确立绘画主题,激发学生回忆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后,展开想象,完成创作前的构思。在课堂上教师提出富有倾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确立自己的主题,也可由教师根据素材,提出多个题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主题,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善,再在班级内展开讨论。在生生、师生多向交流中,明确主题,丰富内容。教师再分类指点构图及绘画顺序,完成创作构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表达的同时能够及时调控学生思维的方向,在学生表述不完整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学生有思路困惑适时点拨,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绘画的随意性,让学生逐步掌握创作的构思过程。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三、多种形式的练习,丰富的教学活动,化解创作难度
变速写为创作,根据人物速写,加上适当的背景,或添加些情境;也可根据景物速写添加一些人物,甚至图片资料现场写生添加改变等,都可以变成一幅创作画。如《过大年》《渔港》等即变速写为创作画的例子。
采用“仿画”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名家大作的独特表现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如,在六年级欣赏课中,在对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格尔尼卡》的欣赏后,我鼓动学生也来试试这样用概括的线条,夸张变形的形象,透叠的方式,来表现几个人物的动态与表情,在仿画的过程中,学生深入领会名画的精髓,尝试了全新的绘画方法,丰富了自己绘画的表现方式,也给予学生不断创新的勇气。
教师适度地演示。演示可以给孩子提供绘画技能技法最直观的学习方式,在绘画辅导中不能一味地强调想象与表现,而忽视基本的技能技法的学习,会导致学生在中高年级段进入写实期后,因画得不“好”而羞于动笔。教师的演示分为集中演示和个别演示两种,集中演示解决本课主要知识点,个别演示是因生而设,如学生有了构思后,却不知人物的动态怎么画,或者人物动态僵硬,没有达到表现目的,此时教师为个别学生画态线,画人物不同角度的图示,给学生一个框架,具体形象还是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特色。
赏析名画与同龄人的作品。教材上一般都有这两类作品的编排,要用好用足,名画会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同龄人的作品与拉近学生与创作的距离,并为创作提供较好的借鉴。
适时适度的指导。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的个别指导,能及时地启发学生完善画面,获得成功的作品,对于学生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要及时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解决。
四、发现并珍视童真童趣,强化儿童画特有的表现方法
无论教师的个人美术素养多高,也很难代替孩子去画,成人的造型与构图不再有儿童画特有的稚拙的线条、有意思的造型、意想不到的内容组合。绘画大师毕加索说过,他用毕生的精力去学习像孩子一样去画画。
在创作指导中,笔者强调孩子造型的独创性,如每个孩子表现的人物形象都是不一样的,各有韵味,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大胆表现,不以像与准为目标,要画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做的指导就是在他们有困难时,提供方法;动作画得不到位的,笔者提供动态线,或根据摄影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细节简单的,笔者就模仿学生画的形象,演示其中一部分细节,让其继续画下去。教师要控制自己代替学生去画的冲动,而要耐心挖掘孩子心灵中纯真的世界,以孩子的视角去表现世界,鼓励其无拘无束地表现所思所想,激发创造,放飞想象。笔者也从孩子成功的作品中,总结一些儿童画特有的表现方法,提供给孩子们,增加作品的成功率,使其在成就感的驱使下获得持久的美术学习动力。
五、选择适宜的绘画种类去表现
单一的勾线填色法,虽然易于掌握,但易审美疲劳,缺乏新意。而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表现手法,也是新课程标准对美术活动的建议。为了让学生的创作获得最佳表现效果,选择适合的画种很重要。画种的选择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学生的个性不一样,作品的风格也不一样,如有些女孩子细致耐心,作品干净整洁,动手能力较强,可以做成纸贴画;善于表现细节,或富有装饰性的画,就可以做成线描装饰画;有些学生个性粗放,作品草率却生动,但缺少细节描绘,可以做成纸版画就比较好看。二是按作品的内容选择适合的画种,有些表现屋舍村庄的画面,画上细密的瓦顶石墙线,用吹塑版拓出来效果很好,有些表现雨天的内容,用水墨画,更能表现湿润的感觉,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细心引导,力求每一张作品都可观可展,人人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六、开展独立的评画改画课
学生作品完成后,一般课堂上会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点评,因时间紧,有些学生还没画完,此环节会比较仓促,很难深入进行分析、评点。而作品的立意、构图、内容、色彩及表现形式等因素,在口头讲授中,始终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而设立整节的评画课,依托学生自己的作品,通过直观感受、比较、讨论,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这样的学习方式恰恰是学生乐于接受,并踊跃参加的,收集整理一阶段学生作品,让学生深入探讨,认识不足,动手修改。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认识到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好在哪些方面,学会用一定的专业术语较全面地评析作品,掌握绘画创作的基本要素,提高了审美能力,为创作打好深厚的认知基础,也解决了评画环节时学生空泛的“美”“漂亮”“好”等词语,做到“磨刀不耽误砍柴工”。
(责任编辑:胡甜甜)
参考文献:
[1]路灵霄. 浅析小学生绘画创作教学的指导策略[J]. 中国新通信,2020,22(03):206.
[2]张庆. 引导中小学生绘画创作之初探[J]. 学周刊,2012(0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