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果懿
松原市宁江区瞄准乡村振兴的发展瓶颈和乡村需求,不断强化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通过实施人才政策引领、实用技术服务、校乡合作互助、乡土人才提质“四项行动”,建立起人才汇聚、服务精准、工作协同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实施项目政策牵引行动,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加强整体谋划,结合乡村人才队伍实际,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梳理和完善,加大落实乡村人才培育的扶持力度,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在乡、村换届工作中,严格落实换届政策,以“配强队伍、优化结构”为目标,选优配强乡村振兴头雁队伍。通过村“两委”换届,配齐配强82名村党组织书记,选派了20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共同参与治理村级事务,实现农村带头人队伍的整體优化。选拔22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中进行蹲苗锻炼,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在区委研究制定的乡村振兴具体任务清单中,对乡土人才的培育、管理等项目逐一明确工作目标、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确保指标到岗、目标到人,形成了区级统筹、乡镇负责、部门协同、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通过顶层设计,打好政策助力乡村振兴“组合拳”。
实施校乡合作互助行动,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以落实松原市与长春市、吉林大学对接合作工作为契机,鼓励各乡镇依托现有资源,不断拓展与长春市和省内各高校的对接合作,为乡村振兴开辟更多发展路径。目前,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将结合乡镇发展需求,选派团队到各乡镇进行驻点调研,在实用技术培训、镇域发展规划等方面提供智囊支持。吉林农业大学在宁江区开展了宁江基地冬春大培训,并在大洼镇民乐村建立了博士生工作站,选派由5名博士生导师带领的15人团队到此开展驻点工作,重点围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等给予指导。探索通过大学生乡村志愿服务行、为高校学子提供寒暑假实训岗位和毕业实习岗位等活动,搭建常态化联系高校人才的桥梁,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才纳贤。
实施科学技术服务行动,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推动实用技术、农技成果、高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农村集中。开展“骨干下乡”活动,全面推进农业、水利、牧业等领域技术骨干深入农村一线开展科技帮扶;对区域内具有一技之长、带动效应明显的各类“土专家”“田秀才”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并建立六类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定期组织实用人才开展交流、传授经验。
实施乡土人才提质行动,培育乡村振兴“主力军”。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为依托,引进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智囊团”,采取个性化培训、“菜单化”选学等形式,重点以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举办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农村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以58科创松原新经济产业园为基地,组建由专家、新媒体领域带头人等组成的专业培训队伍,构建“互联网+农户”的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帮助农民在各类线上平台实现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促进农民增收增效。同时,积极落实“乡村致富带头人能力提升计划”,为80名村“两委”干部、村干部后备人才和致富带头人提供系统性学习的机会,进一步培育建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作者单位:中共松原市宁江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