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体验 在思考中成长

2022-02-13 01:57:41邱世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分法练习本面值

邱世芳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学生虽接触过人民币,但购物机会不多,尤其是电子支付方式的兴起逐渐降低了人民币的使用频率。本节课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体验,在分类活动中思考,进而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一、模拟交易场景,感受人民币的特殊功能

钱币的产生是为了让商品交易更方便。从物物交换到用天然贝壳作等价物,再到用可称重、能分割的金银货币,最后到现今使用的人民币,我国有着悠久的货币史。如何让学生感受人民币作为货币本身的意蕴?教学时,教师可把知识的源流打开,将学生置于交换物品的模拟情境之中,让他们在对比中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易中的特殊作用。

新课伊始,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明在商店看到一本标价为1元的练习本,回到家,他在茶几上发现了下面这些物品。你认为小明可以选择哪样物品跟商店老板做交换?

学生一致认为,用1元纸币可以买到,用1角硬币绝对买不到。对于③号物品,学生出现了争执:有的学生认为买东西只能用钱,用其他物品不能做交换;有的学生认为一瓶旺仔牛奶卖2元,用来交换1元的练习本,商店老板会同意;还有的学生提出,旺仔牛奶虽然值2元钱,但要卖了才能拿到钱,老板不一定同意。

笔者追问:大家对1元和1角的意见很一致,为什么对③号物品有不同意见?学生回答:1元和1角都是人民币,拿多少钱就可以买到多少东西,牛奶不是钱,拿去交换练习本,还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意。笔者利用课件穿越到原始社会,告诉学生:很久以前,人们就是以交换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物品,也经常会遇到类似“以牛奶换练习本”的问题。当学生感受到钱币的特殊作用后,笔者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并提问:1元和1角都是人民币,为什么一个能买到练习本,另一个却不行呢?

经历上述过程,学生不仅感受到一切商品的交换都离不开人民币,还发现辨认人民币的面值非常重要,1元和1角虽然都有数字“1”,但表示的钱的多少不一样,要想购物时不吃亏,就要学会正确认识人民币。

二、借助分类活动,认识人民币的常用面值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不同面额的人民币的价值是一种人为规定。数字相同、单位不同的人民币代表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商品交易更便利,我国制定的法定货币品种较多:有的材质不同,面值一样;有的数字相同,单位不同。以分类活动为核心,可以让学生在“分一分”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学会辨认不同币值的人民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明从储蓄罐拿出了一些钱。如下图,如果将这些钱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仿真的人民币学具。请你们先想一想,再分一分。

学生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分法:第一种:①②④为一类,③⑤⑥为一类;第二种:①②③⑤为一类,④⑥为一类;第三种:①④⑤为一类,②③⑥为一类。

师:你是哪一种分法?这种分法是按什么分的?

生1:我和第一种一样,①②④都是纸币,③⑤⑥都是硬币。

师:你们是按人民币的制作材料分的。第二种分法呢?

生2:①②③⑤上面都有1,④⑥上面都有5。

师:虽然都有数字1,它们代表的价值一样吗?

生3:①和⑤一样,都能买1元的东西,②和③一样,都能买1角的东西。

师:①和⑤都能买1元的东西,我们就说它们的面值一样。1元和1角的面值一样吗?

生4:1元多一些,1角少一些。

师:1元和1角怎么区分呢?

生5:可以看大小,不管是硬币还是纸币,1元都大一些,1角小一些。

生6:颜色也不一样,1元的纸币是绿色,1角的纸币是棕色。

生7:还可以找人民币上的字,有“元”字的就是1元,有“角”字的就是1角。

师:元、角都是人民币的单位。谁来说说第三种?

生8:第三种分法是根据单位分的,①④⑤都是元,②③⑥都是角。

师:按照第二种分类方法,下面这些人民币你觉得可以归到哪一类?

生9:2分硬币要另外分一类,人民币上的数字大部分都是1、2、5。

生10:5分硬币和5角硬币都要分到数字是5的一类。

师:按照第三种分法呢?它们又该分到哪一类?

生11:5角要分到“角”的一类。2分和5分要再分一类,人民币的单位除了元、角,还有分。

生12:我觉得2分和5分也可以跟“角”分到一类,几元的钱用得最多,“角”和“分”现在用得很少了。

师: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生活中用得最多,所以也叫“主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在生活中几乎看不到了,以“角”为单位的钱也用得越来越少,所以它们也叫“辅币”。

虽然人民币的种类很多,但经过分类整理之后,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逐渐清晰,能顺利区分和辨认数值相同、面值不同的人民币,还知道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提供直观支撑,理解面值间的兑换关系

人民币的种类较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关系也比较复杂,既有十进关系,也有倍数关系。一张人民币既可以换成同一种人民币,也可以换成几种不同的人民币。教学中,笔者创设不能正好兑换的情境,让学生在“不够”与“多余”中发现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关系,在轻重、多少的对比中感悟人民币“等价换取”的本质。

师:妈妈告诉小明,除了拿1元的纸币或硬币去买练习本,用“角币”也可以购买。她从储蓄罐里抓了一些硬币,摆成如下两堆放在小明面前。你认为哪一堆硬币可以买到这本练习本?

生1:第一堆不够,我数了一下,只有9角,还差1角才能买。

师:前面的1张纸币就可以,现在有9枚硬币还买不到吗?

生2:看钱的多少不能看量的多少,要看它代表多少。

生3:10个1角才是1元,9个1角是9角,还是比1元小。

師:你们刚才说10个1角才能买到1元的练习本,也就是说1元=10角。1张1元与10个1角轻重不一样,多少也不一样,它们到底是什么相等?

生4:它们能买到的东西的价值相同。

师:第二堆呢?

生5:第二堆多了1角,6个1角是6角,6角加5角是11角。

师:9角再加1角是1元,11角去掉1角也是1元,我们在用计数器数数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6:满十进一,角满十了就是元。

师:在数数时,我们发现个位是最小的单位。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什么?你能在右图计数器上找到元、角、分的位置吗?

生7:分最小,应该把个位换成分。

生8:10个1分就是1角,角在从右边数第二个位置。

生9:元应该在百位的位置,10个1角就是1元。

生10:1元=10角,1角=10分,1元就是100分。

从教材的编排角度看,人民币的认识安排在“百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分满十为角,角满十为元,这种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样的。上述片段中,教师链接学生的数数经验,再借助计数器的模型支撑,让他们在寻找“分、角、元”与计数单位的对应关系中,对人民币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越来越清晰、通透。

(作者单位:宜城市窑湾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分法练习本面值
压岁钱大玩家
甘南诗篇——遗失在羚城的汉语练习本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 06:13:58
小灵通买练习本
谁的分法好
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值
百万“大”钞
环球时报(2021-03-08)2021-03-08 04:16:58
10元钱有多少种面值组合
谁的分法更好?
买练习本也不容易
分蛋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