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平, 刁清利,2
(1.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321004;2.嘉应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梅州 514000)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1]2017年1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简称《实施办法》);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首批42所①(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都明确提出“双一流”建设每5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现在,第一轮建设周期过去了,建设的情况怎么样?这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系统的总结和评估。本文基于ARWU、QS、THE、US News、RCCSE五大世界大学排行榜②的排名情况,对这42所高校(简称U42)2016—2021年的排名表现进行分析,进而综合评价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展、成效与不足。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迄今为止,国内外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界定,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表述,不同的学者对它有不同的界定和划分标准③。本文结合国际惯例④,以世界大学排行榜为基础,参照相关排名标准,将世界排名前1-100名的大学定义为世界一流大学,前101-300名的大学定义为世界著名大学,前301-500名的大学定义为世界知名大学。由于不同排行榜的指标设计和权重赋值不同,同一所大学同一年份在不同排行榜中的位次存在很大的差异。基于这个逻辑,为使研究更加客观、严谨和更具说服力,本文采用如下标准和方法进行讨论:在判定某所大学的具体排名档次区间时,需满足在研究期内至少两年同时出现在两个及以上排行榜的同一档次区间。
众所周知,一所大学在不同的大学排行榜、不同的指标体系中的排名都是一流水平,才称得上真正的一流。我们曾对ARWU、THE和QS历年的排名做过统计分析,结果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7所大学均在三大排行榜前10名,名次基本稳定。[2]将U42置于五大排行榜中的前100名进行分析发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6个年份均跻身世界前100名的位置,且稳居国内高校榜首。(见表1)
2016—2021年,北京大学在ARWU排行榜的排名分别为第71、71、57、53、49、45名;在QS排行榜的排名分别为第39、38、30、22、23、18名;在THE排行榜的排名分别为第29、27、31、24、23、16名;在US News排行榜的排名分别为第53、65、68、59、51、45名;在RCCSE排行榜的排名分别为第25、22、18、27、21、12名。清华大学在ARWU排行榜的排名分别为第58、48、45、43、29、28名;在QS排行榜的排名分别为第24、25、17、16、15、17名;在THE排行榜的排名分别为第35、30、22、23、20、16名;在US News排行榜的排名分别为第57、64、50、36、28、26名;在RCCSE排行榜的排名分别为第30、24、42、22、19、11名。可以看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五大排行榜中所处位次不仅进入世界前100,还跻身世界前50,2021年更是在QS、THE和RCCSE三大排行榜中进入了前20名的位置,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乃至前列,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更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领头羊。
考察期内,U42中共有10所大学在某一年份进入过五大排行榜中任意一榜的前100名,即进入过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除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外,其余8所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频次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17次、浙江大学17次、复旦大学16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次、南京大学4次、中山大学4次、武汉大学2次、华中科技大学1次。其中,南京大学2018—2021年分别进入RCCSE排行榜第93、71、60和67名;中山大学2021年进入ARWU排行榜第89名,2019—2021年分别进入RCCSE排行榜的第80、66和46名;武汉大学在2020年、2021年分别进入RCCSE排行榜的第98和76名;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首次进入RCCSE排行榜的第94名。(见表1)
由此可见,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虽已进入世界排名前100名,但并不符合本文所设置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认定标准。因此,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4所大学,在研究期内,至少有两年跻身两大排行榜的前100名,具有相对认可度和稳定性,且在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出现的频次和位次越来越高,无疑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主力军。
纵观2016—2021年U42在五大排行榜中的排名情况,除去前面分析的领头羊和主力军这6所高校的情况下,共有26所大学至少一次进入某一排行榜的101-300名。但是根据我们设定的筛选标准,U42中满足至少两年同时进入两个及以上排行榜的101-300名的高校只有20所,即U42中步入世界著名大学行列的高校共有20所,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湖南大学。
表1 2016—2021年U42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位次及频次表
同时,除去上面分析的26所(2所+4所+20所=26所)高校之外,U42中共有12所大学至少一次进入某一排行榜301-500名。根据我们设定的遴选标准,两年同时进入两个及以上大学排行榜301-500名的高校,即世界知名大学的高校共有8所,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和郑州大学。
上述这20所世界著名大学和8所世界知名大学,虽然暂时没有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但排名正在向前100名逼近,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中,非常有潜力冲进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毫无疑问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生力军。
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U42在五大排行榜中,至少两个年份进入两个及以上排行榜501-1 000名的高校有6所,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云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此部分大学排名相对靠后,稳定性较差。但是,其中部分大学在部分年份的排名还是能进入前500名,有的甚至进入前400、300、200名。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最优排名在2016年QS第421-430名,中国海洋大学最优排名在2017年、2021年ARWU第301-400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优排名在2021年RCCSE第434名,东北大学最优排名在2020年、2021年ARWU第301-400名,等等。可见,这6所大学,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是一支重要的后备力量,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后备军。
经过6年的建设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不论是世界一流大学、世界著名大学还是世界知名大学的数量不断提升;部分国内顶尖大学进入世界大学排行榜前20名;U42中各高校排名进步明显,部分高校以上百名甚至几百名的速度提升。
经过6年的建设,从数量上看,U42无论是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数量,还是进入世界著名大学的高校数量,抑或是进入世界知名大学的高校数量,都在不断增加;500名以后的高校数量逐年减少,说明它们不断往高层次的大学晋升。
1.世界一流大学数量连续上升
2016—2021年,从ARWU、QS、THE、US News、RCCSE五大排行榜的情况看,U42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数量除US News排行榜保持不变外,其余四榜的数量连续上升。在ARWU排行榜中,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由2016年的2所增加到2021年的7所,增加了5所,占比由4.76%增加至16.67%;在QS排行榜中,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由2016年的4所增加到2021年的6所,增加了2所,占比由9.52%增加至14.29%。在THE排行榜中,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由2016年的2所增加到2021年的6所,增加了4所,占比由4.76%增加至14.29%;在US News排行榜中,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比较稳定,6年均为2所,占比4.76%。在RCCSE排行榜中,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由2016年的5所增加到2021年的9所,增加了4所,占比由11.09%增加至21.43%。(见表2)
2.世界著名大学数量逐年递增
在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数量保持不变或持续增加的前提下,世界著名大学即排名101-300名的大学数量取得实际意义上的增长。建设期内,在ARWU排行榜中,世界著名大学的数量由2016年的15所增加到2021年的23所,增加了8所,占比由35.71%增加至54.76%。在QS排行榜中,世界著名大学的数量不变,维持在7所,占比16.67%。在THE排行榜中,世界著名大学的数量不变,维持在5所,占比11.90%。在US News排行榜中,世界著名大学的数量由2016年的8所增加到2021年的20所,增加了12所,占比由19.05%增加至47.62%。在RCCSE排行榜中,世界著名大学的数量由2016年的15所增加到2021年的16所,增加了1所,占比由35.71%增加至38.10%。(见表2)
表2 2016—2021年U42五大排行榜位次区间表
3.世界知名大学数量隐形增加
从表面上看,在五大排行榜中,世界知名大学的数量有增有减。从表2可以看出,除THE和RCCSE排行榜世界知名大学的数量是增加的以外,其余三大排行榜中,世界知名大学的数量均在下降。在ARWU排行榜减量7所,QS排行榜减量1所,US News排行榜减量9所。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看到,各档位区间数量的变化是有关联的,某一档位区间高校数量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处于该档位的高校排名倒退所致,也有可能是高校排名进步到更高档位区间所致,所以必须结合前后档次区间高校数量的变化来看此问题。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在ARWU排行榜中,世界一流大学增加5所,世界著名大学增加8所,一共增加13所,而世界知名大学减少7所。由此可见,在13所高校获得晋升的情况下,本区位高校数量减少量仅为7所,说明又有6所高校从较后档位区间提升到了此档位区间,这是进步的表现。同理,在QS排行榜世界知名大学增加了1所,US News排行榜世界知名大学增加了3所。
从总量上看,U42无论在哪个排行榜、哪个档位区间其排名都在不断提升。由表3可见,6年间,ARWU、QS、THE、US News、RCCSE排行榜中排名提升的高校数量分别为32、29、25、32、37所,也就是说60%以上的高校都在进步。
表3 U42近6年在五大排行榜中的位次变动表⑥
从作为领头羊的两所大学的建设情况看,2016—2021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均处于上升状态并不断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晋升(详见表3)。首先,ARWU、QS、THE、US News、RCCSE排行榜中,北京大学晋升的名次分别为26、21、13、8、13,清华大学晋升的名次分别为30、7、19、31、19。在顶尖大学竞相角逐的世界前100领域,进步1名都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我国大学竟然在6个年度5个排行榜均处于进步状态,甚至有30名以上的进步,这是相当令人震惊的。其次,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于2021年分别进入QS、THE和RCCSE三大排行榜的前20名,分别为18和17、16和16、12和11,最优排名为2021年RCCSE排行榜的12和11,已经非常有望进入世界前10。可见,近6年来,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除领头羊外的其他40所高校建设情况可以在进步名次上得到质量反馈。ARWU排行榜中进步最大的是北京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375名,QS排行榜进步最大的是中南大学375名,THE排行榜进步最大的是中南大学476名,US排行榜进步最大的是西北工业大学378名,RCCSE排行榜进步最大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69名。6年间U42在某一榜中进步300名以上的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进步200名以上的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进步100名以上的高校有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等13所大学。⑦
毋庸置疑,经过6年的努力,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效。但这只是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无论跟自己比,还是跟别人比,都还存在着很多差距和不足。下面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分析这些不足,以找准今后工作的发力点。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在42所高校中,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6所,世界著名大学20所,世界知名大学8所,还有6所排名在500名以后的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后备力量。相比全国2 756所普通高等学校,[3]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数量实在是少之又少。以美国为例,无论在哪一个排行榜,其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都处于霸主位置,占去50%的比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高等教育大国,无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领头羊、主力军,还是生力军和后备军,其数量都还远远不够。
第一,U42中暂无世界排名前10的高校。从排名的位次看,虽然我国一流大学的排名较启动建设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依据本文设定的标准所筛选出的6所一流大学中,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曾进入过世界大学排名前50,如果按两年两榜的要求,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满足条件。仅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进入过世界大学排名前20,没有一所大学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10。由此可见,在我国当前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世界一流大学、世界顶尖大学和领军大学的数量还远远不够。
第二,U42的分布主要集中在101-500名的位置。也就是说,U42主要还是世界著名大学和世界知名大学,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以2021年五大排行榜的数据为例,ARWU排行榜为29所,占比69.05%;QS排行榜17所,占比40.48%;THE排行榜15所,占比35.71%;US News榜30所,占比71.43%;RCCSE榜26所,占比61.91%。(见表2)
第三,U42中个别高校排名十分靠后。中央民族大学完全游离于五大排行榜之外,2016—2021年,没有上过五大排行榜的任何一榜。新疆大学也只进入过US News和RCCSE两个排行榜,且排名均在1 200名以后,最优排名为RCCSE排行榜的第1 205名。云南大学在ARWU排行榜中的位次一直处于700名以后,在US News排行榜中的位次处于1 000名以后,在RCCSE排行榜中的位次在900名以后。这几所大学,都是国家首批遴选出来的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院校,但目前的发展离世界一流大学还很远,有待进一步发力,以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第四,相较国内排行榜,国外排行榜对我国高校的认可度较低。从各排行榜的认可度看,我国的ARWU和RCCSE排行榜对我国大学的认可度高于国外QS、THE和US News三大排行榜对我国大学的认可度。以2021年为例,从总量上看,国内的ARWU和RCCSE排行榜认定的世界一流大学、世界著名大学、世界知名大学的数量分别为7、23、6和9、16、10;国外的QS、THE和US News认定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世界著名大学、世界知名大学总和分别为6、7、10,6、5、10和2、20、10,差距十分明显。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U42中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过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还有不足。为什么少?不足在哪里?差距在哪里?为进一步找出原因,应对各大排行榜的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由于US News只公布了各大学在13个指标中的排名,未公布具体的分值;RCCSE未公布全部参评高校的指标得分。因此,此处仅选取ARWU、QS、THE三个排行榜的指标进行分析。三大排行榜虽然有不同的指标,但是所有指标归纳起来分为四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化和社会服务。以2021年为例,选取三大排行榜中同时进入任意两榜前10名和前100名的大学的平均值为参照系,⑧厘清我国U42整体和U42中领头羊、主力军、生力军和后备军在这四个维度上的差距。(见表4)
表4 2021年我国U42中各层次大学与世界大学排名前10、前100大学指标得分情况
第一,U42的整体水平低于世界一流大学平均水平。由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U42的均值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是明显的。四个维度中,除社会服务这一维度超过世界一流大学均值,科学研究维度的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PUB)接近世界一流大学均值,其余维度的指标数值均明显低于世界一流大学均值。尤其在人才培养维度教师获奖之获诺贝尔科学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Award)指标中U42的得分为0;科学研究之学术声誉世界一流大学均值为85.31,U42仅为29.53;国际化维度的差距更为明显,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学生比例、国际教师比例、国际视野3个指标的得分分别为70.94、73.61、79.15,U42仅为12.29、15.74、38.09。
第二,两所领头羊大学基本超过世界一流大学平均水平并接近世界排名前10的顶尖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除人才培养维度之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Alumni)、获诺贝尔科学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Award)指标以及国际化维度低于世界一流大学平均水平,其余指标均高于世界一流大学平均值,尤其在社会服务维度,领头羊的均值为96.55、世界一流大学平均值为67.95。因此,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所领头羊大学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向着世界前10奋进。通过对比发现,两所领头羊大学许多数值已经非常接近世界排名前10大学的均值,但是在人才培养维度之Alumni、Award指标上世界排名前10的顶尖大学均值分别为60.76、85.31,领头羊大学的均值仅为9.95、0;科学研究维度之N&S(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和PCP(Alumni、Award、HiCi、N&S、PUB这5个指标得分的师均值)指标世界排名前10的顶尖大学均值分别为63.56、64.49,领头羊大学的均值仅为39.35、26.45;国际化维度之国际学生比例、国际教师比例和国际视野3个指标差距更大,世界排名前10的顶尖大学均值分别为79.53、86.48、84.22,领头羊大学的均值仅为32.4、30.45、57.85。
第三,主力军大学整体略低于世界一流大学水平。主力军大学在人才培养之师生比,科学研究之教师人均引文、PUB和社会服务维度指标高于世界一流大学均值,其他13个指标也只是略低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平均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距离已经非常接近了。但在人才培养维度之Alumni、Award和国际化维度之国际学生比例、国际视野4个指标差距较大,世界一流大学的均值为22.32、26.69、70.94、79.15,主力军大学的均值为0、0、37.8、47.93。
第四,生力军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有明显差距。在四个维度17个指标中,生力军大学仅在社会服务维度高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平均水平,其余16个指标均明显低于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在人才培养维度之雇主声誉、教学、师生比例、Alumni、Award、HiCi(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量)指标,科学研究维度之学术声誉、研究、N&S、PCP指标,国际化维度之全部指标得分都不是很理想,尤其国际学生比例和国际教师比例差距很大,世界一流大学的分值均在70以上,生力军的分值还是个位数。
第五,后备军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鸿沟明显。后备军大学四个维度17个指标均明显低于世界一流大学。Alumni、Award两个指标为0,Hici、教师人均引文、N&S、国际学生比例、国际教师比例5个指标的得分为个位数,其余指标得分也维持在10、20、30、40这样的低水平,仅社会服务维度之工业收入指标上了50分。
综上所述,2016年以来,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既有明显的进展与成效,也有诸多的问题与不足。2020年是第一轮“双一流”建设绩效考核和遴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比之年,目前为止,国家暂未对上一轮建设高校的建设情况进行公布,也未公布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名单。在未来的建设中,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扎根中国大地,全面推进国际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4]全面提高国际化水平,在国际化理念、国际化视野、国际化规则的背景下,从国内外关系视角来统合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培养既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又具有跨文化素养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同时,国际化也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薄弱环节,我们需要补短板、强弱项。世界大学排名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抓手,其在世界大学发展进程中经过长时间积累形成了科学的指标体系,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参照。当然世界大学排名不是唯一标准,但无疑是重要的指标。我们要将彰显中国特色与放眼世界有机统一,着力建设体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和人类情怀的世界一流大学。
第二,加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建设,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向世界前10名大学发起冲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我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排名最靠前、最稳定、与世界排名前10大学的距离最接近的大学。未来,乘势而上创造性地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教师的国际竞争力、学校的国际化能力和全球影响力。营造吸引世界一流人才的学术环境,用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吸引国际一流师资和生源,吸引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国际高等教育中的影响力。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学术积淀的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争取在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等重大奖项和N&S论文等卓越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头兵。
第三,进一步加强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所大学的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这4所大学虽已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但目前仅是在任意两年两榜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标准下,还未能在五大排行榜中6个年份均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其次,在世界前100的位次相对靠后,进入前50的大学不多,大部分大学均在50-100名之间。面向未来,这4所大学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化等薄弱方面主动应变局、开新局,把握战略方向、明确战略任务、擘画战略蓝图、提升内涵质量、加快建设步伐,稳定进入世界排名前100的位次,并向世界前50大学发起冲刺,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第四,进一步加强南京大学等28所大学的建设,发挥生力军作用。目前,42所高校中,有28所大学集中在世界101-500名区间。其中,排名101-300名的世界著名大学有20所,排名301-500名世界知名大学有8所。这个区间的大学,数量众多(占比U42的一半以上),且距离世界前100名大学最近,是最有希望冲进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也是我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的突破口。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是未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主力军。在接下来的建设中,聚焦建设过程中战略性、关键性、引领性问题,明晰战略方向,科学布局、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对标世界一流,打造一流体系和一流能力,加速迈向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第五,进一步加强中国人民大学等6所大学的建设,发挥后备军的作用。这6所大学,在五大排行榜中,其排名大都在世界前500名之外,但在我国,它们都是具有学校特色或学科专业特色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学,其中,有的大学在个别排行榜中已进入世界前500。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最优排名为425;中国海洋大学是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大学,具备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最优排名为350。只要有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只要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建立核心竞争能力,它们是有潜力冲刺世界一流大学,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的。
第六,进一步落实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准入制和淘汰制,5年一个周期,启动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的遴选和建设工作。对上一轮的建设情况加强总结,找成绩、找问题、找不足。参照德国精英大学的遴选办法,逐步完善公平公正、开放竞争的建设机制。近几年来,部分高校虽未入选首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但在相关大学排行榜中,它们已进入世界著名大学行列,⑨已经非常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因此,要向这些大学敞开大门,激发它们投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要打破身份固化,坚持在公平竞争中扶优扶强扶特,逐步健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
注释:
①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42所:A类36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B类6所: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按学校代码排序,详见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9/t20170921_314942.html)
②上海交通大学(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QS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简称QS)、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简称THE)、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简称US News)、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Science Evaluation,简称 RCCSE) 此五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在国际上的认可度高、影响力大,发布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时间长,数据具有连续性和可得性。此外,五大排行榜的发布机构涵盖国际国内,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③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划分标准大致有以下几种:(1)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界定:排名前600名的大学为世界高水平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分为三个档次:前100名为世界顶尖大学;前101-300名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前301-600名为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其中,世界顶尖大学和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为“世界一流大学。”(2)安邦大学评价中心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划分标准为:前1-50名为世界顶尖大学;前51-300名为世界一流大学;前301-800名为世界一流学科大学。(3)中国校友会按照全球排名比例进行划分:前0.01%为世界顶级顶尖大学(9星);前0.02%-0.05%为世界一流大学(8星);前0.06%-0.10%为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大学(7星);前0.11%-0.50%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大学(6星);前0.51%-1.00%为世界知名、中国一流大学(5星);前1.01%-5.00%为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4星);前5.01%-10.00%中国知名、区域一流大学(3星);前10.01%-20.00%区域高水平大学(2星);前20.01%-50.00%区域知名大学(1星)。此外,还有其他不同的划分方法,限于篇幅,兹不赘述。
④俄罗斯“5-100”计划中明确规定以QS、THE和ARWU世界大学排行榜作为计划目标的重要评价工具。
⑤此外,新疆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虽然因国家综合考虑地区和民族等因素而列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但在五大排行榜中表现不佳,且未能达到本文4个梯队层次的条件和标准,因而不在本梯队层次的讨论范围之内。但这并不应影响这两所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既要参照世界大学排名,又不能唯排名论,应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道。
⑥表注:(1)“/”表示该大学在该年份未进入该排行榜;(2)“趋势”为2016年的排名减去2021年的排名,若2016年未进入排名,则取该学校在6年中第一次进入该排行榜的排名减去2021年的排名。结果>0,则为进步,用符号↑表示;结果<0,则为退步,用符号↓表示;结果=0,则为稳定,用符号-表示。(3)为了方便计算,若排名为区间时,则取区间中位数表示,如301-350,则取325;若排名为801+时,则取801;(4)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按学校代码排序。
⑦每所大学在不同的排行榜中进步的名次不一,此处取高位,如分别进步300名和200名时,取高位300名。
⑧前文在认定世界一流大学时要求满足两年同时进入两榜的标准,此处由于仅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因此,在选择世界一流大学参照系时,标准改为只需要满足进入两榜前100名的标准。同理,前10名的大学也是只要满足进入两榜前10名的标准进行筛选。
⑨以2021年为例,在ARWU排行榜中,苏州大学进入151-200名;在THE排行榜中,南方科技大学排名第162名;在QS排行榜中,南方科技大学排名第275名;在RCCSE排行榜中,苏州大学排名第27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