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距离能产生大爱”,的确如此。身处太空,你所见到的世界会让你得到升华——在你心中,有很多东西会变得很“小”,比如得失;有很多东西则变得很“大”,比如对家人、对祖国的爱和牵挂。
——航天员王亚平
工夫稳实,见地明白。
——出自《续传灯录》,英文语境里也有类似的表达,如“平衡的常识,批判的精神”
团队加油干,领导说得对,合作真愉快,放心没问题。
——工作群的“谎言四骑士”
支付越来越简单,钱却依旧难赚。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知识鸡汤”反映的不是学术理论的繁荣,而是理解的模式化。
——当各种现象有了所谓的标准答案,知识反而成了另一种“鸡汤”
摇滚乐的尽头是宋词元曲。
——随着摇滚歌曲《宋词辑贰》走红,乐迷们发现,摇滚乐虽是舶来品,但其中那种浸润在骨子里的愤怒、激情、敢爱敢恨,和中国古代诗人、词人的心境是契合的
人生是一边在修船,一边在开船。
——学者刘擎谈生命的历程
通过呈现一个艰难的世界,你能够显露光明,你能够显露阳光。
——作家石黑一雄说,作品需要探求,才能让人获得慰藉
不用一些超出自己经济实力的产品,你是不会觉得有效果的。
——护肤玄学
刻舟求剑往往导致真相衰落。
——如果习惯于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定式,对世界的认知难免会出现偏差
人在疲于奔命的生活节奏中创造了时间的威权,并使自己成为时间的奴隶。
——何谓“时间暴政”
手机的收藏夹里,有每个人蒙灰的理想。
——收藏只是开始,行动才是关键
那些当初说好要“白头偕老”的小伙伴,早早就相继秃了头。
——成年人的心酸
每周阅读3.5小时,死亡率降低23%。
——由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位学者发表在《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上的论文指出,经常阅读的人有更好的社会认知,这对个体的生存质量非常重要
眼睛能看见一切,唯独看不见自己。
——所谓“我”,就是我不能理解的东西
亲爱的上帝,别让我死在这里!请求你听我这唯一的一次!我要死在外面。我还年轻,请让我死在外面!我还想看一眼自由!请求你,让我看一眼自由再死。我知道自己不会活多久,可是,我想死在外面的草地上。
——奥斯威辛集中营里的一段祈祷
2020-1024=996。
——10月24日是中国程序员日,据说这就是程序员的命
不允许我在办公室谈恋爱,那我出了办公室也不要跟我谈工作。
——这才是真的公私分明
用1%的寂寞换取99%的自由。
——“空巢青年”的生活哲学
热爱生活的人=把美食和旅行的照片拍得好看的人。
——现代人的定义
我喜欢的东西有三种:要么很贵,要么长胖,要么不回微信。
——求而不得
已经有小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攻克癌症了,而我小時候连“癌”字都不会写。
——一档综艺节目中,脱口秀演员庞博的段子实力吐槽现代社会中的神童教育
早起是身体的需要,熬夜是灵魂的需求。
——鱼和熊掌很难兼得
明面上是关心,实际上是八卦。
——论家庭聚会中亲戚们的催婚行为
知道你脱发秘密的,除了头皮,还有搜索引擎。
——电脑前的脱发青年越来越多,脱发的搜索热度近年来暴增
社交破产。
——“已经懒得去经营每一段感情”的谑称
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
——博尔赫斯理解的“人书俱老”
像大人一样生存,像孩子一样生活。
——安·兰德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但不要忘了,在成功一半之前根本不存在开端。
——结果决定开始的意义
翟志刚:“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王亚平:“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
叶光富:“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
——2021年11月7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先后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EDG是什么?
——有网友回答“何谓代沟”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疫情防控:“算,都算。”
——网友解读“时空伴随者”
我们认识的人屈指可数,认识的衣服和裤子却不计其数。
——梭罗曾如此讽刺时尚
我尊重我的工作,它是我用一只脚参与社会的方式,也给了我钱,让我用另一只脚来完成自己,还养活了我的猫。
——语出李盆《羊呆住了》
“吃饭了”“洗洗手过来吃饭吧”“多吃点”“晚上想吃啥”。
——父母道歉的方式,基本都跟吃有关
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
既过得了丰年,也受得住荒年。
——知乎上就“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提问,有网友如此回答
故事可以天花乱坠,多么离奇都可以,但是价值观不能离奇。
——郑渊洁谈应该给孩子带去怎样的作品
庄稼养根,育人养心。
——家庭教育,就是对“根”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好”,才能“枝粗叶肥”
始乎博,终于精。
——面对信息爆炸与信息茧房,怎样做一个好读者
当人们被轻易操控时,还以为只是运气不好。
——无论哪一种盲盒,其本质都是,让渡自己选择的自由,接受商家强塞的结果
我们不是世界的观察品评者,而是世界的参与者。
——互联网上不断上演“反转剧情”,让人们对“真诚”抱有极大怀疑,但生活的目的不只是分辨真假,人更需要与其他人发生真实交互
生死,光阴,离合,都有人赋予它们意义。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这一点“意义”
人与人的接触正成为一种奢侈品,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未来也许会成为新的身份标识和地位象征。
——网络时代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以文字为主导的间接交流越来越多
云中辑自《南方农村报》《读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