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3人借到20元现金”是技术尴尬还是人尴尬?

2022-02-12 00:42:18黄慧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失灵金融服务现金

黄慧

挑笔60秒,付钱40分钟。近日,浙江杭州徐女士经历了让她无所适从的40分钟。在某商店買两支自动铅笔一共16元,去付钱的时候徐女士才知道店里的电子支付系统出故障了,只能付现金。徐女士鼓足勇气找人借现金,直到第23人,她才成功借到20元。

在移动支付方兴未艾的今天,不少人已经习惯了出门不带现金。“连问23人借到20元现金”作为一个缩影,说明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很容易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束缚。对移动支付产生了依赖的消费者,一旦移动支付遭遇困难和障碍,就变得举步维艰,这显然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和警醒。

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移动支付拥有很多好处,然而,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必须用旧的方式和办法才能解决麻烦,怎么办?一方面,消费者应该多点风险防范意识,在方便的时候准备点现金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商家也应该设置现金兑换点,以满足老年消费者、手机没电顾客的需求,以及应对网络、支付系统出现故障的特殊情形。更何况,“不得拒收现金”本身就要求商家准备部分现金以满足消费者差异化、个性化需要。

移动支付系统也会有漏洞,也会短暂性失灵,“连问23人借到20元现金”的尴尬经历,生动地说明“无现金社会”并未完全到来。不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应该意识到科技并非万能,也会存在盲区乃至死角,一旦技术临时性失灵,人就得发挥能动性,而不是束手无策、焦头烂额。

“连问23人借到20元现金”并不是要所有人都回到过去故步自封,而是提醒商家和消费者在享受科技便利的时候多些“未雨绸缪”。在细节上考虑得更加周全一些,在服务上更加贴心一些,商家才会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当今的中国横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等数个反差鲜明的社会形态,在大力发展移动支付的同时,传统的金融服务也不能完全摒弃。特殊群体和突发情况下的传统金融服务虽然是一种小众需求,但也同样关乎老百姓的权利与尊严。当移动支付手段更加健全强大和传统金融服务“查漏补缺”有机结合,“连问23人借到20元现金”的尴尬才不会再次上演。

摘自《北京青年报》2021年12月1日

猜你喜欢
失灵金融服务现金
失灵的指南针
学与玩(2022年8期)2022-10-31 02:42:30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34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16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2020年一汽奔腾T99智能钥匙失灵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4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0
“刷新闻赚现金”App的收割之路
只“普”不“惠”的现金贷
商周刊(2017年23期)2017-11-24 03:23:53
“幸运拍”失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