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运用探讨

2022-02-12 22:44:23段伟伟
中国食品 2022年1期
关键词:重金属食品消费者

食品安全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生活水平日益好转的情况下,社会上食品的种类更加多元化,人们对食品的需求量和需求种类日益增加,在这个背景下,食品安全也会存在一定的疏漏。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即食品必须无毒、无害且符合各项健康指标要求。因此,除了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外,也更需要关注食品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以确保食品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任何急性的,亦或是慢性的身体伤害。所以,食品检测技术便成为了保证食品安全的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运用科学的检测方法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食品。

一、食品检测技术现状

1.毒素检测技术。对食品进行毒素检测,其目的是为了从根源上判断食品是否含有有毒或有害物质,并判定毒害物质的含量具体有多少。一旦某食物经检验发现相关毒素物质,必须停止在市场上流通,以免更多的消费者因食用了该食品而导致身体受到危害。研究表明,食品中的毒素一般是指真菌类毒素、霉菌类毒素、人工合成类毒素以及具有毒害作用的有机物、无机物以及重金属。现阶段,针对食品毒素的检测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完善,检测手段也逐渐多样化,最常用的便是物理化学检测,主要是对食品成分进行分析,其检测原理相对简单,操作也较为方便,但是这种检测技术受角度等客观因素影响,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需要检测技术人员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之上继续探索相关检测技术,提升食品毒素检测技术的水平。

2.转基因食物的检测技术。现如今的市场上,转基因食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转基因食品时,对其安全性存在较多的顾虑,这就需要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测。目前,针对转基因食品采取的检测手段一般包含两类,分别是免疫分析法和聚合酶链式,然而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其在检测结果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于是检测技术人员发明了荧光定理PCR仪,它的检测效果对比前两种检测技术有了明显的提升。不过,针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还存在较大的探索空间,需要检测技术人员在后续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3.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现在农户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一般情况下会使用农药,特别是随着化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农药的种类越来越多,这些农药会在农作物上有部分残留,一旦消费者食用了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残留药物便会进入人体体内,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目前我国针对食品药物残留的检测技术已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检测效果较为显著,使用精密的检测技术结合富集离线净化装置以及色谱仪就能够实现微量样品处理,得到精准的检测结果。

4.重金属、添加剂检测技术。由于部分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一些重金属就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体带来严重的伤害。另外,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合成添加剂也被添加到食品中,长期食用含有各种化学添加剂的食品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在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重金属及添加剂时,主要依赖于重金属特性来完成,如对光的吸附、反射、散射等等,在光谱仪器的检测下,能够有效得出食品中重金属和添加剂的含量。与此同时,通过色谱和光譜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价态分析。例如在对食品进行无机砷和甲基汞物质检测时,就是通过这两种技术的结合来进行检测,能够更进一步地检测出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具体形态,从而为食品监管提供更加有力的检测技术支持,防止含有重金属和添加剂的食品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5.有机物污染检测技术。随着工业化技术水平的提升,生态污染问题日渐凸显,导致食品受到工业生产有机物污染的概率也呈现出增高的发展趋势。除了源头污染,食品从生产到最后在市场上销售,整个生产链也都存在被有机物污染的风险,因此加强对食品中有机物污染的检测十分重要。目前对于食品中有机物污染物的检测采取的主要是超痕量技术,通过此技术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食品登上消费者的餐桌,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二、食品检测技术的不足

即使目前我国对于食品的检测技术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进步,但是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食品检测技术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叠检测,各自检查,存在监管盲目。食品在市场上流通不仅仅受到一个独立部门的监管,这些部门虽然监管内容不一样,但相互之间无法有效制衡与监管,在这种监管体制下,很容易出现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各个监管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另外,由于食品在生产流通的过程中会受到各个监管部门的重复检测,因此也存在重叠检测、监管盲目的现状,导致食品检测工作无法形成完善的体系,检测效果得不到突破性的提升。

2.食品检测的技术、设备等过度依赖国外。目前我国对于食品的检测都是借鉴发达国家,所使用的检测技术和检测仪器都参考了发达国家所使用的,食品检测的检测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检测仪器,从而导致我国的检测技术和水平得不到提升。

3.检测技术重研究轻适用。由于部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是很强,在购买食品时还是把价格当作首要考虑因素,认为只要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不危及生命就可以食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消费者缺乏必要的食品检测的相关知识。其实这是由我国的食品检测单位投入过多的精力在研究检测技术方面,而忽视了向消费者传递检测技术的重要性造成的,因此检测机构应该向消费者传递一些利用简单方法便可对食品进行检测的科普小知识,以提升他们对于食品检测的关注和重视。

4.检测灵敏度及时效性不高。虽然目前我国对于食品中残留物的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检测的灵敏度和时效性却有待提高。尤其是对于快餐性食品,由于其保质期并不长,如果检测时间较长,会极大地影响检测结果,从而为后续的监管带来困难。

5.检测技术滞后。由于我国的食品种类繁多,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检测技术的研发,但由于我国的检测技术稍显滞后,从而让一些不安全食品钻了空子。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由于当时的检测技术不能检测出奶粉中的化工产品三聚氰胺,因此导致毒奶粉被销往各地,给婴幼儿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也让消费者对国产乳业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失去了信心,给国内的乳企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三、食品检测技术的提升策略

1.建立完善的食品检测体系,提升检测精准度。针对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监管部门需要充分结合食品市场的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食品检测体系,更好地实现检测技术和检测资源的共享,使检测机构各部门的检测分工更加清晰化,最大化地避免检测重叠、检测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同时,相关检测部门也要通力合作,针对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集思广益,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检测标准,提升食品检测的精准度,降低食品检测结果存在的偏差,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食品市场。

2.提升食品检测技术水平。即使目前我国加大了对食品检测的重视程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的食品检测技术水平依旧不高,不能够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食品检测需求。这就需要食品检测人员在借鉴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检测经验的同时,充分结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特性,加大对食品检测技术和仪器的开发,从而提升食品检测技术水平。

3.提升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意识观念需要转变,并不是不致命的就是安全的,要充分意识到食品中所残留的有害物质通过长时间的空气暴露同样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速度不断加快,面对真假难辨的各种食品安全谣言,消费者更需要具备科学、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从而能够对相关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甄别,不信谣不传谣,有效地避免由相关食品安全谣言而产生的恐慌。

总之,正是由于社会上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这就需要相关检测部门不断加大检测力度、提高检测水平,采取科学、快捷的食品检测技术对社会上流通的食品进行安全检测,从而将食品检测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尽最大努力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作者简介:段伟伟(1982-),男,汉族,内蒙古商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重金属食品消费者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00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重金属对膨润土膨胀性的影响
食品造假必严惩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中成药(2018年8期)2018-08-29 01:28:16
知识付费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19:07:36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ICP-AES、ICP-MS测定水中重金属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