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桥村:“农村楷模”焕发振兴新动力

2022-02-11 22:18吕晶
党建 2022年2期
关键词:总书记村民

吕晶

郝家桥村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是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深处的一个普通乡村。抗战时期,在绥德地委的领导下,郝家桥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号召,在大生产运动中表现突出,被誉为绥德分区的“农村楷模”。

2014年,作为重点贫困村,郝家桥村贫困发生率30.7%。脱贫攻坚战以来,这个在革命年代留下红色印记的陕北山村,紧跟时代步伐,争做“排头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郝家桥村党支部带头谋发展、兴产业,全村上下一心,又在山沟沟里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手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颁发给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这个通过多年奋斗彻底告别贫困的陕北山村,成为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政策引领村民生活红火

腊月初八,冬日的暖阳照在郝家桥村村民侯志荣家的院子里,侯志荣的儿媳正在锅里做着腊八粥,满屋子弥漫着浓郁的清香。侯志荣和儿子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商量着明年干点啥。儿子儿媳原在外面打工,侯志荣说:“现在党的政策好,你们可以考虑回乡创业,搞个养殖场,自己有产业,还能致富。”

侯志荣一直记得三个多月前,也是这样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家里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总书记来了!“看到你们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人丁兴旺,我感到很欣慰。”2021年9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郝家桥村脱贫户侯志荣家里,亲切地拉起了家常。

侯志荣说,总书记非常关心他的生活,仔细问国家能给多少钱?自己能赚多少钱?他扳着手指头一一回答,“现在,土地流转有分红,老伴儿有公益岗,家里还开了个小磨坊”。当他说到自己今年70岁了但是很多人说他看起来像60来岁,总书记听了笑了。

喝着香甜的腊八粥,侯志荣满脸幸福地说:“我们小时候,日子穷苦,到了腊八这天,粥里就有点南瓜、糙米。现在的日子就像我这碗腊八粥一样,杏仁、红枣、核桃、糯米、小米、黑米、桂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香甜可口!”

良好人居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近年来,郝家桥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人居环境,着力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依托红色旅游资源,郝家桥村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对主要居住区、红色旧居周边进行整治,修补破损残墙,还原乡村风貌,还在旧居道路两旁建设文化墙,营造红色文化氛围。精心打造村风馆,内容涵盖古贤家训、红色记忆、文明新风等板块,旨在引导群众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以良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村风民风。

2021年,全村硬化道路,由原来的3米拓宽到现在的10米,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同时,对水利水保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农田高效节水和山地果园灌溉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农村旱厕改造工程、供暖工程以及村卫生院、敬老院等进行了改造,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这几年,我们家和村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光景越过越好,我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这些好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如果总书记再来,我要给他讲一讲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最新变化。”侯志荣说。

产业兴旺收入大幅增加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基础。近年来,郝家桥村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将全村所有荒地、坡地流转至村集体统一使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理打造土地2800亩,形成了集山地苹果、设施大棚、规模养殖、红色旅游、光伏发电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村民共同富裕。

此外,作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村,郝家桥村还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弘扬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刘玉厚的劳模精神为重点,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与全村旅游产业发展相融互动,成立了专门的旅游公司,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18年以来,郝家桥村接待中外游客24万余人次,红色旅游成了全村致富的“金钥匙”。如今,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郝家桥村已经打造了临时旅游接待中心,有停车场和接待大厅,可临时接待三四百人。2021年,郝家桥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120余万元,向村民分红80余万元。

1月7日,村民郝志奇的温棚里,芹菜和黄瓜等蔬菜正值上市,他和妻子满眼笑意地看着棚内的蔬菜,就像看着自家的孩子般慈爱温柔。多年前,由于身体原因,郝志奇无法外出务工,家庭陷入贫困。2019年,在帮扶干部和村两委会的帮助下,郝志奇承包了村里的一座大棚,前半年种芝麻香瓜,后半年种西红柿和黄瓜,依靠自己的勤奋劲儿,当年就收入3万多元。2020年,尝到甜头的郝志奇又承包了一座大棚,如今他已成了村里的脱贫致富“明星”。

“政策好,干啥都有劲。如今我要为社会出把力,我想把我棚里的蔬菜捐给西安的医护人员,因为我要报恩,要感谢中国共产党!”郝志奇说。

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说:“从革命年代开始,郝家桥人就有着勤劳奋斗的光荣传统,劳动英雄刘玉厚是村里几代人学习的榜样。走进新时代,郝家桥人用奋斗创造幸福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

日新月异旧貌已换新颜

“山沟里把温棚建,荒山变成花果园,修学校、幼儿园,给老年人修个幸福院……两不愁三保障,家家户户过小康”,郝家桥村村民自编的顺口溜生动地描绘了村里的巨变。

新建的郝家橋小学、郝家桥村卫生室、郝家桥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处处见证着小山村里的大变化……

1月8日临近傍晚,77岁村民马兴业打扫完院落,安顿好老伴后,带着饭盒出了家门,往村里的互助老人幸福院走去。

走进幸福院,正值晚饭时间,一股饭菜香气扑面而来。餐厅内,老人们正围坐在桌前,吃着可口的饭菜,聊着家长里短。“老马,今天是你爱吃的羊杂碎,给你多盛点,吃完再给老伴带回去。”工作人员熟练地给前来就餐的老人们打饭,还特别顾及每个人的饮食习惯。

马兴业介绍,儿女在外打工,老伴生病卧床多年,一直都是他在照顾,现在上年纪了,每天最愁的就是生火做饭。提起现在养老生活,他感慨地说:“幸福院解决了我的大难题,我和老伴每人每天只需5块钱就能吃上两顿热乎饭,不仅管吃饱,而且花样还多。”

2019年,为有效破解“老人忧心、子女揪心、政府担心”的农村养老难题,郝家桥村打造的互助老人幸福院正式投用。幸福院设有餐厅、棋牌娱乐活动室、学习室、休息室和室外活动场所,并配备了专门的厨师和日间照料服务人员等,重点解决村里65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吃饭难题,并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健身保健、文体娱乐等服务。

同时,郝家桥村还在幸福院旁建设了村卫生室,为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并定期为老人进行体检,全面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让安享晚年更有质量。

牢记嘱托传承楷模精神

郝家桥村红色历史悠久,曾是陕北农村最早开展农民运动、进行革命斗争的村庄之一。进入新时代,郝家桥人继续弘扬楷模精神,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大道。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农村楷模”到新时代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郝家桥村的发展变迁,就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来村考察时,详细观看了村史展览,了解这个“红色山村”的光荣革命历史以及革命传统传承情况,他指出:“这山沟沟里都有奔头,能走出致富路、过上好日子,全中国就有底。这个地方我看是人努力、天幫忙。这个‘天两层含义,一个是自然气候的天,一个是党和政府好政策的天。”

郝家桥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发展振兴郝家桥。党建方面,新发展吸纳两名党员,新建了党员活动室及图书室,方便开展党员学习和党建活动。红色旅游方面,村游客接待中心在原有“一馆三址”的基础上恢复改造完成了刘玉厚旧居,开通了红色旅游专线,65周岁以上游客免费乘坐。产业方面,试种了5亩金银花,品质非常好,葡萄种植也获得顾客一致好评,还规划建设草饲料加工厂,目前项目已经通过审核,即将进行建设。下一步,郝家桥村将按照“一轴四区”的初步规划布局,以道路主干道为轴,将村内区域规划为游客接待区、民宿商业区、展室核心区、干部培训区,制定《郝家桥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初步方案》,着重开展产业提升、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重点建设项目。

临近新春,村子各家院落里都弥漫着浓浓的年茶饭香味,做油馍、炖羊肉、烧肘子、炸丸子……村民们围着锅台拉家常、谈收入,喜笑颜开,幸福满满。

“总书记的到来,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刘振喜说,“一两个人富裕不算富,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的好。我们会继续努力,依靠党的好政策,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系榆林传媒中心记者)

(责任编辑:王群星)

猜你喜欢
总书记村民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时局图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奇怪村子的女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