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022-02-11 15:04:09张伟
种子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栽培病虫害水稻

张伟

(和县农业农村局,安徽 马鞍山 238200)

1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概述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需要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倡导绿色安全的农产品种植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和安全广受消费者的关注。为此,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应利用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以安全优质为主要生产目标,具体的栽培环节包括了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侧土配方施肥等配套技术。要结合当地条件选择适合的优质品种,并且结合水稻的栽培目标、土壤条件和生长特点确定科学的水稻栽培方案,通过应用节水灌溉和科学施肥等技术,做好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防控能力,确保水稻种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

2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应用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水稻在种植过程中易受到种植环境、化肥农药等因素的影响。

2.1 种植环境的影响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会受到种植环境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选择的种植地周边没有污染源,远离排污通道和大型工厂,在种植范围内尽量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适合使用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土地逐渐减少,导致农业用地紧张和农业用地环境污染问题严重[2]。

2.2 化肥的施用和选择

水稻的种植质量直接受到土壤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等。长时间不合理地使用土地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或土壤酸碱度无法满足绿色水稻栽培需求,可通过施用化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当前市场上的化肥种类较多,不科学地选择和施用化肥会破坏土壤内部结构,影响无公害水稻栽培。

2.3 水稻品种及种植密度的影响

我国水稻的种植范围广泛,水稻品种较多,不同的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的产出率。如果水稻的种植密度过大,会影响田间小气候,不利于秧苗健康生长,提高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如果水稻的种植密度过小,不仅会严重浪费土地资源,也会影响水稻的高产和稳产。

2.4 农药施用不合理

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病虫害,为了减少病虫害为害,需要大量施用农药。有的农户没有控制好农药剂量,喷洒后会残留大量农药,严重污染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长期施用农药不仅会残留大量农药,同时也会使一些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

3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3.1 品种的选择和处理

3.1.1 种子的选择

为了保证无公害水稻高产和优质,选择品种非常关键。在挑选品种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和地势地形等,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种植的品种,才能提高水稻品质。保证种子的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和高产优质的品种,保证种子饱满,满足国家关于绿色水稻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3.1.2 种子的处理

一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要开展种子晾晒工作。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保证摊铺均匀,并且定期翻动,动作应轻柔,避免破坏水稻种壳。经过晾晒后种子内部淀粉能够转化成可溶糖,可以提高种子成活率,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二是种子消毒。可以采取物理方法进行消毒,即温汤浸泡种子和等离子处理方法。也可以选择药剂浸泡种子,选择的药剂以杀菌剂为主,将药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将种子浸泡一定时间后能够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包衣处理种子,能够有效地预防一些土传病害,减少病虫害为害。

3.2 种植地的选择

在无公害水稻栽培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区,保证种植土壤和环境符合国家的规定要求,否则无法应用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种植地最好远离化工厂等污染企业,避免有毒有害的物质造成土地污染,同时还要选择靠近水源的地区,保证水源供给充足、没有污染。

选好种植地区后要做好整地工作,彻底清理土壤中的杂草和石块等物质,避免大量杂草与水稻秧苗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影响水稻生长。要深翻土壤,改善原有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疏松度,为秧苗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完成之后全面平整土壤,便于后期的灌溉以及田间管理工作。为了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可以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在翻耕土壤后要进行晒垡,在改善土壤结构的同时能够提高土壤温度,有助于种子发芽和根部生长。

3.3 播种技术

当种植地区的平均气温在10 ℃以上时可以进行种植,为了促进种子发芽,可以选择覆盖地膜技术。通常情况下,应适当早播。

在播种完成后,应该选择无纺布覆盖,在出苗前要做好保温保湿工作,能够有效预防低温和病虫害的影响。如果水稻种植地区较干旱,可采用地膜和小拱棚双层覆盖的方式;如果田块湿润,可选择小拱棚单层覆盖,保证水分平衡即可,避免因为缺水和低温而影响幼苗的发芽率。

3.4 科学的育秧技术

3.4.1 主要的育秧和插秧方式

当前主要的育秧方式包括传统育苗技术和抛秧盘育秧技术。传统育苗技术会导致种子和幼苗腐烂。与传统育苗技术相比,抛秧盘育苗技术育苗方式简单,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劳动力支出,具有省工、省力的特点,能够实现水稻高产和稳产,受许多种植户的青睐,在我国许多地区应用和推广。

3.4.2 插秧方式

一是抛秧技术。抛秧是较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主要利用抛秧盘育秧的方法,改良传统插秧方式,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可以提高插秧效率。应注意培育适龄的无病壮秧,结合天气情况做好排水炼苗工作,在抛秧前开展施肥和叶面喷肥工作,选择适龄抛秧。控制好抛秧密度。在栽培前要平整田间土壤,满足抛秧的要求,保证秧苗立苗。选择适合的天气抛秧,控制好栽培密度。二是栽培和养殖结合。在栽培水稻的同时可以养殖鱼类,这是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的主要手段,能够改变原有的水稻栽培生产模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鱼类能够清理水稻田的害虫和杂草,减少水稻生长中的不利因素,鱼类的排泄物可以作为水稻的重要肥料,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还能改善水稻栽培地区的土壤质量。利用这种养殖模式可以达到可观的经济效益,能够为种植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可以逐渐应用和推广。

3.5 科学的水分管理

在无公害水稻栽培的水分管理方面,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抛秧期的水分管理。抛秧期要做好水分管理工作,大田的水层不能超过1 cm,不能积水太深,在抛秧后的48 h 内不灌水,在抛秧3 d 后要保证浅水层能够扎根入土,更好地保证立苗,在水稻立苗后采取浅水层的灌溉方式。二是水稻返青期的水分管理。水稻返青期的水分管理非常关键,一旦缺水会导致返青延时,甚至造成缺苗死苗,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该时期要控制水稻田内水层的深度,尽量灌浅水,水分不能太多。三是分蘖期的水分管理。分蘖期的水分管理工作较为关键,通过浅水灌溉的方式来提高水温,灌溉1~3 cm,有利于水稻分蘖。如果出现连续低温天气,应做好水层秧苗的保护工作,通过浅水灌溉能够提高水温和地温,还可以保证水稻根系养分的吸收,保证根茎部位得到充足的阳光,促进水稻分蘖发育,为水稻的高产和稳产奠定基础。四是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的水分管理。在抽穗后的15~20 d 采取浅水灌溉的方式,水层保持在2~3 cm。在抽穗后的20~35 d 采取间断灌溉的方式。结合水稻成熟情况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针对排水较好的稻田,在抽穗后35 d 左右停止灌溉和晒田,为水稻的高产和优质奠定基础。

3.6 施肥管理技术

施肥是水稻田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补充土壤中缺少的养分,促进水稻健康生长。水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的肥料不同,要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发现养分缺失后要及时施肥,保证各种元素的供给,即使在土壤肥沃的地区也要做好施肥管理工作。水稻在不同生长期的施肥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足基肥。在选择基肥方面,应以有机肥为主,控制好氮、磷、钾的比例。如果土壤肥力较低,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如果土壤肥力较高,可以适当减少施肥量。土层深厚的黏性土壤保肥能力强,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土壤浅薄的沙壤土保肥能力差,可以适当减少施肥量。在施肥的过程中应考虑品种的生育周期和生长季节等因素,施加的基肥约占总施肥量的40%~60%。二是科学追肥。在水稻返青期要进行第一次追肥,主要选择有机肥料,并且在追肥后的4 d 之内不能排水或灌溉。第一次追肥后的7~10 d 要施入分蘖肥,并且配合施用复合肥。在抽穗期要再次进行施肥,应该通过观察水稻苗的颜色来确定肥料用量,在水稻拔节期最后一次施肥,主要选择钾肥。另外,在施肥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开展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施肥效果。

3.7 杂草的防治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类型的杂草,杂草直接与水稻争夺养分和水分,导致水稻减产。在无公害水稻栽培的过程中要重视清理杂草,保证水稻养分供给充足。杂草会为病虫害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影响土壤质量,不利于水稻正常生长,造成水稻减产。利用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处理杂草要选择安全无害的药剂,在保证水稻生长不受影响的同时有效消灭杂草,破坏病虫害的生长环境,为水稻生长营造良好的条件。

3.8 防治茎叶早衰

水稻光合作用的速率直接影响水稻的饱满度,水稻种植人员应做好光照管理工作,避免茎叶早衰。要定期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发现水稻叶片变黄早衰后及时补充肥料。在施肥前要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

3.9 水稻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3.9.1 农业防治技术

在无公害水稻栽培中,可以选择农业技术防治病虫害,应该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良种,并且做好抗病品种的推广工作,减少农药的施用量。选择科学的田间栽培管理方式,合理施肥和灌溉促进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科学合理地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破坏有害生物的生活环境,减少病虫害的为害。此外,可以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尽量减少或者不使用化学除草剂,从而创造有利于有益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

3.9.2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在无公害水稻栽培中,可以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提高水稻品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水稻完成移栽工作后会出现水稻潜叶蝇,这是一种常见的水稻虫害,可以利用短稳杆通过苗床带药的方式下田,能够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防治成本低,不会破坏水稻周边的生态环境。稻田出现稻飞虱可以选择生物菌剂苦参碱或者金龟子绿僵菌等进行防治,在防治稻飞虱的同时还能有效预防稻瘟病,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9.3 诱杀法防治

有些害虫具有明显趋性特点,利用该特点诱杀害虫,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诱杀法防治虫害可以减少对稻田造成污染,并提高稻米品质。水稻黏虫的成虫具有昼伏夜出的特点,利用糖醋液诱杀,将糖、醋、白酒、水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制作成糖醋液。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以加入0.1%敌百虫。将制作好的糖醋液悬挂在盆中,或者喷在草把上,防治效果显著。另外,也可以利用昆虫的性信息素进行诱杀,能够防治水稻二化螟,具有操作简单、生物活性高的特点。利用性信息素诱杀求偶交配时期的雄虫,使雌虫无法正常交配,从而减少后代繁殖的数量[3]。

3.9.4 杀虫灯防治技术

利用灯光诱杀也是当前常见的无公害防治方法。许多害虫有一定的趋光性特点,可以选择灯光诱杀,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有些害虫的成虫对光比较敏感,可以将杀虫灯放置在害虫比较密集的地方,利用灯光吸引害虫并集中灭杀。杀虫灯可以诱杀二化螟、三化螟和稻飞虱等害虫。应合理安装杀虫灯,安装在距离地面1.5 m 的位置,选择在当天20:00 至第二天3:00 开灯,不能随意延长开灯时间。要控制好杀虫灯安装的密度,提高灭杀效果[4]。

3.9.5 利用天敌防治

在水稻田内养殖河蟹能够防治稻飞虱,可以减少80%稻飞虱数量,还能减少田间杂草。利用田内的蜘蛛或瓢虫等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减少药物喷洒量,减少水稻残留物,是当前较常见的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方法。

4 结束语

水稻是我国种植范围广泛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开始应用和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保证了水稻质量,减少稻米中的药物残留,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在无公害水稻栽培中,要利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农业防治技术、灯光诱杀技术、生物源农药防治技术、糖醋液诱杀技术和利用病虫害天敌等防治技术。无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同时能够有效预防一些病虫害出现耐药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了我国水稻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栽培病虫害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军事文摘(2021年22期)2021-11-26 00:43:51
油麦菜栽培要点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 07:31:06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8:52
一季水稻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2
水稻花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0
自然栽培的味道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8
夏季苦瓜栽培
湖南农业(2015年5期)2015-03-18 23: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