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常见一种肺部疾病,具有较强破坏性,且病程迁延难愈,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该病患者若处于急性发作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会加重,增加通气功能障碍,促使病情进行性加重,严重可诱发呼吸衰竭、肺心病等,病死率较高[2]。因此,临床非常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无法面面俱到,进而容易忽略患者的饮食、情绪调整等,护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中医在肺部疾病治疗中颇有建树,而通过中医护理可根据中医辨证理论知识等帮助患者调节机体,改善情绪,增强治疗自信心,从而提升护理质量[3]。基于此,本次研究为寻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寻乌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常规组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3例;年龄45~80岁,平均(58.62±8.52)岁;病程1~7年,平均(3.25±1.04)年。研究组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25例;年龄48~82岁,平均(58.89±8.76)岁;病程1~7年,平均(3.63±1.18)年。2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开展前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4]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相符,伴有咳嗽、喘息、咳痰、气短等症状者;属于疾病急性发作期;沟通、意识、肢体功能无障碍者。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病以及糖尿病者;心、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合并皮肤感染、血液疾病者;合并肺不张等其他肺部疾病者。
1.3 方法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嘱咐其按时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保证病房的安静,正确指导患者咳嗽、排痰;做好疾病知识宣教,让患者明白疾病的发展、预后等情况;帮助患者调节作息时间,保证合理休息等。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即:①穴位贴敷。取山萸肉、细辛、白芥子、淫羊藿各10 g,磨成粉末状,与少量姜汁、白醋调和成糊状,涂抹在透明贴膜上;再选取天突、大杼、肺俞、膏肓穴贴敷,固定好即可。每次贴敷4 h,每天1次,贴敷期间密切查看皮肤有无红肿、水泡出现,一旦出现则需停止贴药,待皮肤恢复后再予以贴敷。②中式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训练,前者主要经鼻子呼吸,在慢慢憋气(4~5 s)后再缓慢缩唇呼气(5~7 s);后者则为用力吸气,腹部收缩,一次比一次深,直至无法吸气,在慢慢吐气,2种训练方法交替进行,每次3~6组。③中医辨证饮食指导。通过望闻问切辨别患者的体质类型,如阴虚、心气虚、肺肾气虚、肾阴虚、肺肾阳虚等,阴虚者可多食鲤鱼、冬瓜、桂圆、枣子等补气利尿的食物;心气虚者可多使用燕窝、人参等养血补气的食物;肺肾气虚者可多用黄芪泡水或煮汤服用;肾阴虚者可服用麦冬水、五味子,多食黑木耳、芝麻、核桃等食物;肺肾阳虚者可多食猪肺、怀山药、韭菜等食物补阳固体。④中医按摩护理。让患者保持俯卧位,用掌跟从大椎开始推揉,从上至下沿着膀胱经按摩到腰骶部,再往返推揉5次,激发经气后,着重在肾俞、大杼、脾俞、膏盲、肺俞、膈俞、风门等穴位点按,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⑤中医情志护理。若患者郁闷寡欢,可用言语开导,详细解释疾病机制、预后改善方法等,获取患者的信任,舒缓负面情绪。若患者急躁不安,可通过移情相制法转移患者注意力,让患者多做一些感兴趣的事,以喜胜忧,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若患者愁眉不展、过于消极,可用顺情从欲或释疑解惑的方法劝导,了解患者情绪不佳的原因,满足其需求,并认真讲解负面情绪的危害,调动患者的积极心理。
1.4 观察指标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BODE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指标[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的相关标准评定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咳痰、气短,以0~3分评价,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2分为中度症状;3分为重度症状,中医证候积分为各症状评分之和。BODE指数:该指数评分内容包括功能性呼吸困难量表、FEV1水平、体质指数、6 min步行距离,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CAT评分:该评分共有8项评分内容,包括爬楼、睡眠、精力、咳嗽等,以0~5分评定,总分4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疾病越严重。
2.1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BODE指数、CAT评分比较干预前,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BODE指数、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BODE指数、CAT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BODE指数、CAT评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干预前,2组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MVV、FEV1、FVC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病情易反复发展,且病程较长,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越来越影响患者的肺部功能、生存质量、身心健康[6]。
常规护理主要通过日常监护,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对患者进行干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但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仍常出现患者情绪被忽略、饮食不当等情况出现。中药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对症下药、饮食、按摩、呼吸训练,多方位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BODE指数、CAT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而MVV、FEV1、FVC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这说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提升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疾病,效果理想。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虚劳”“肺胀”等范畴,肺为先病,后积外邪湿毒,久病而致,从而影响心脏、脾胃、肝肾运血不足,血液瘀滞,痰湿聚积,机体虚弱,治疗该病应以除瘀化痰、补血益气、调理脏腑为主[7,8]。本次中医护理中,给予患者进行穴位贴敷、中式呼吸训练、中医辨证饮食指导、中医按摩护理、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刺激其瘀堵的穴位和经脉,调动经络运行,增加机体的血液循环,由内至外调理脏腑,并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全方位调节患者的气机,促进病情恢复[9]。因为穴位贴敷中的山萸肉具有益肺阴、清虚火、健胃生津等功效;细辛,味辛,可温肺化饮,散寒去瘀、通窍止痛;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消肿、去寒止咳等作用;淫羊藿可滋补肾阳、祛风除湿;用姜汁、白醋调和诸药贴敷于天突、大杼、肺俞等穴位,可使药物发挥各自作用,达到消除症状的作用。而呼吸训练可提高呼吸肌能力,加强换气效率,保证呼吸道顺畅的同时,促进痰液排出,并改善支气管和肺部的血液循环。通过辨证患者的体质类型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不仅给予身体足够的营养,而且可协同药物作用,补益气血,调理脏腑,保证患处有足够的力量对抗细菌、病毒的袭击。按摩肾俞、脾俞、肺俞、膈俞等穴位,疏通肺部经络,协同药物与食物营养,再次促进肺部血液循环,益气补血,进而使肺部发挥自主运作功效。情志护理依据患者情绪状态的不同给予不同的疏导方法,可有效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增强自信,提高其对护理的依从性,进而帮助身体恢复。
中医护理干预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方法,其主张通过中医辨证饮食由内调节气血;情志护理帮助患者保持身心愉悦;呼吸训练修养身心;穴位贴敷、按摩护理疏通经脉,让患者身心融为一体,脏腑和调、百脉畅通、气血充足,进一步促进病情的恢复,显著改善咳痰、咳嗽、气短、喘息等症状[10]。
由此可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时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快速消除患者咳痰、咳嗽、气短、喘息等临床症状,促使疾病恢复,提升其肺部功能,保证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