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2-10 03:46白建华曾宪飞郝晓柯
检验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实验室医学

白建华, 曾宪飞, 郝晓柯

(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陕西 西安 710116)

21世纪以来,医学检验的发展日益精进,在疾病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医疗健康等信息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并形成突破;其产业化应用的不断推进,为区域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由点及面,单点检验逐步走向区域协同检验的新模式,不同模式的区域内检验中心应运而生。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建设在提升区域医学检验质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减少政府财政重复投入、实现区域内检验结果互认和医学检验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1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背景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基层医疗机构接诊人次占我国总诊疗人次的50.2%[2]。然而,大多数医疗卫生资源却集中在大中城市,在大中城市中又主要集中在三级甲等医院。在目前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和居民诊疗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基层医疗机构在满足居民多元化诊疗和健康管理需求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为此,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3],提出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和资源分布呈现“倒金字塔”现象,即需求大的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医疗资源远远弱于大型医院,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临床医疗层面,在技术密集的医学检验领域更为突出(图1)。

图1 我国医学检验资源的“倒金字塔”现象

面对基层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医学检验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应时而生。国家层面颁布的多项医改政策[4-8]均提出了鼓励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设立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推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以正向推动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检验项目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设备落后、缺乏质量管理体系、未安装实验室信息系统、检验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等问题。同时,各基层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实验室仪器和方法学各不相同、质量控制标准各异,难以实现检验结果互认,重复检验无法避免。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可以通过对现有医学检验资源的优化、整合,建立统一的检测体系、信息化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9],实现医疗机构检验服务的同质化和结果互认,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助力分级诊疗。

2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优势

2.1 整合或引入优质检验资源,提升区域医学检验水平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对区域内检验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结合医疗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对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检验项目、设备、人员等进行整合、优化、补充,合理利用区域医疗资源,有效避免医疗资源重复配置。通过建立各级医学实验室的信息化联动机制,共享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优质专家队伍,迅速提高整体检验水平。

2.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在区域内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可实现区域内检验结果互认互通,既避免了患者重复检验,又节约了医保资金,可有效降低个人医疗支出和政府医保支付成本。实现区域内检验结果互认的前提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统一,这需要尽可能地满足检验设备、试剂、区域实验室信息系统和操作人员的同质化,这样的“互认”更深入、更彻底。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通过检验设备和试剂的集中采购、配送,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检验资源的纵向整合,进一步减少了区域内检测仪器的重复配置。一般来说,大型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可以包含多个医学实验室,在满足社会公益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诊疗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可形成检测多元化、项目优势化、管理智慧化的现代临床实验室网络体系。

2.3 服务下沉,提升基层检验水平,助力分级诊疗

区域内检验中心辐射范围内的所有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实行统一的检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可使基层实验室同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检验质量保持统一体系、同等水平,借助区域实验室信息系统,还可共享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所有检验项目,让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够享受到全面、先进、高质量的医学检验服务。通过提升基层检验水平来逐步实现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分级诊疗。

区域内整体检验水平的提升带来的利好是多方面的。在患者就医层面,区域内检验结果互认互通,患者在区域内的任意一家社区医疗机构完成的临床检验都可以在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体系内的三级医院打印报告单;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不能开展的检验项目,可将其采集的临床标本配送至中心实验室进行检验,患者可在移动终端查看检验报告,极大地提升了就医体验。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如三级医院临床医生到基层坐诊,可凭借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全体系设备和质量管理体系,为患者开具最契合实际需求的检验项目,既方便了患者,又为坐诊医生提供了有效、及时的循证医学证据,使 “下沉”落到实处。对整体医疗健康和发展而言,优质检验资源的下沉可以使患者在社区就能享受三级医院的检验服务,在方便患者的同时,极大地减轻了三级医院的接诊压力,这对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2.4 为疾病干预和健康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持

借助区域实验室信息系统,可实现庞杂的医学检验大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打破当下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孤岛现象。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管理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不仅可为个体全生命周期提供健康管理,还可为政府出台公共卫生和地方病管理等相关政策提供精准的大数据支持。

2.5 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撑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凭借人员、场地 、信息化、管理、物流等方面的优势,在疫情防控和大规模核酸筛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突发疫情,可以快速在区域内统筹标本采集、物流运输、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等环节,满足对疫情快速反应、核酸检测能力提升和分级精准防控的要求,保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大应对能力。此外,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立的传染病疫情防控信息系统可以强化疫情监测预警,运用大数据进行重点人群排查、监测,为搭建多部门高效协同、上下联动的统一指挥平台提供支撑。

3 我国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现状和模式

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出现了各种模式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包括依托区域内大型综合医院检验科建立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第三方实验室与区域内龙头医院或专业组织共同组建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第三方实验室直接作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加入医联体、体外诊断产品企业与区域龙头医院共建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建设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

3.1 公立性质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

3.1.1 依托区域内大型综合医院检验科建立区域医学检验中心 (1)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是罗湖医院集团旗下非独立法人的独立医疗机构[10],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批准成立,将6家公立医院和42家社康中心组建为统一法人的医院集团,由实验室主任主持全面工作,下设中心实验室等5个分支机构,分支机构仅保留急诊和常规检验项目,其余项目均由区域检验中心核心实验室完成。深圳市罗湖区域检验中心对其原有医疗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优化利用,加强标准化和一体化建设,实现了内部各项服务的同质化[11]。(2)上海市松江区区域检验中心是由政府牵头主导并给予资金支持的独立法人机构,以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检验科为依托,建设内容包括区域内6家二级医院和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纵向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和质量管理体系,在示范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2]。

3.1.2 整合区域内若干个综合医院检验科建立区域医学检验中心 常熟市医学检验所是全国首家公立性质的独立医学检验机构,是联合常熟市4家公立医院检验科的人才、设备等检验资源成立的,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检验服务,并负责检验质量控制和管理,实现了区域内检验结果互认。这种模式在国内为初创,是由政府牵头集中管理和独立运作的更为便捷的医学检验模式[13]。

深圳市罗湖区域检验中心、上海市松江区区域检验中心和常熟市医学检验所均为政府主导的运行模式,运行较为容易,管理和推进力度大,可快速整合医疗资源,同时保留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不足之处在于受体制限制,基层实验室检测体系难以统一,后期发展容易受限。

3.2 非公立性质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

非公立性质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类型较多,占我国大部分市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是第三方实验室与区域龙头医院共建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面向浙南闽北地区,为该地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测服务。此类模式还有由广州市从化区妇幼保健院和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合作成立的从化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主要为区域内15家乡镇卫生院提供医学检测服务,通过建立医联体内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另外,还存在体外诊断产品企业与区域龙头医院共建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如迈瑞-射洪市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是由当地卫生行政管理机构批复正式成立的,截至2021年年初,送检该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医院已达36家。

非公立性质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机制较灵活,不受体制限制,自身发展不受限,能够更好地把科研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领域。但也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基层实验室检测体系难统一的缺点。

3.3 采用PPP模式建设区域医学检验中心——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西安模式)

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是全国首家以PPP模式建设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是经西安市政府批准,在国家财政部入库,由西安市卫生健康委作为实施机构建设的大型公共服务类民生工程项目。由1个可开展3 000余项医学检验项目的核心实验室、15家二级中心实验室、450家社区网点实验室共同组成覆盖整个区域的医学检验中心网络[14]。西安模式创新了体制机制,通过统一检测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体系,搭建了一个高度集约化、智能化的医学检验平台,推动区域内医学检验结果的互认。

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覆盖整个大西安区域,是国内规模较大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通过全链条管理,对区域内465家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测体系、信息化体系、人员培训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有别于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点对点收样,真正做到了对基层检验水平的全面提升,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

4 展望

建设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是落实分级诊疗、推动优质检验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检验能力的重大举措,从强基层、补短板、建机制等方面响应国家一系列医改措施。后疫情时代,如何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发展壮大,突破困境,真正发挥其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应有的作用,建设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或将成为破局的关键。面对应需发展的光明前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建设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是需要思深忧远的问题。面对目前国内医学检验仍以医院为主,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如何扩大其规模,补足公立医院检验短板,是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好实验室自建检测项目,如何保证质量、维护患者利益,探索与公立医院检验科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发展模式,成为我们必须审慎面对的行业挑战。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等支付方式的规划,医院势必会综合考虑,优化各项成本,如何利用规模化的区域检验中心,使其在医疗资源高效整合中凸显出自身优势,值得检验领域管理者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实验室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