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铜仁分行,贵州 铜仁 554300)
金融产业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大影响,国家不断调整更多金融资源向乡村倾斜,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为在乡村地区开展金融服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同时,商业银行的发展到了瓶颈期,需要改变传统经营管理理念,寻求与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存竞争之道。向乡村拓展金融业务能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广阔的乡村金融市场,但乡村经济发展比城市较滞后,乡村产业经营又有自身特殊之处,同时较多农民对相关金融服务了解甚微,商业银行应如何另辟蹊径,拓展未来乡村金融市场,值得探究。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银行和股份银行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未来的生存发展面临较大威胁,必须尽快增强核心竞争力,主要途径是不断创新产品,提升服务水平[1]。“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是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机遇。商业银行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不断创新产品、提升服务水平,通过乡村金融站点建设、农户小额贷款、农民返乡创业等支持乡村发展,助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金融服务水平、完善理财系统等,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和收益来源,进一步开发商业银行在乡村的发展市场,从而在金融产业链源头处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乡村移动互联设施快速普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地区实现了网民规模的量级扩大,农民生活向网络化大跨步,以互联网为载体,商业银行拓展农村市场的“硬件”基础逐渐夯实[2]。具体来说,一是通过强化乡村“数据建设”、优化乡村数字金融服务、创新乡村金融服务产品等途径,解决商业银行线下经营的地域限制、客户限制、抵押财产等问题,促进商业银行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商业银行活力。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多为农业信用社,占据我国乡村金融市场大量份额,实现数字化转型,能进一步简化业务流程,改进金融服务场景,降低经营成本及减少业务风险等,创新商业银行在乡村的发展模式,化解金融机构盈利追求和扶贫责任的内在矛盾。
在经营收益上,由于支农扶贫等相关金融服务的份额占比较低,带来的收益不明显,因此商业银行不太重视乡村客户。部分商业银行缺乏对农村市场需求的考察,对乡村金融业务的实际情况不熟悉。
首先,商业银行从一开始就扎根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依靠存贷款利率差,主要经营业务规模逐渐发展壮大,改革开放后渐成体系。但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及开展相关的金融服务,其使用价值对乡村群体的吸引力较低[3]。
其次,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商业银行要开发出针对农村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产品,需要额外付出更多人力、财力成本,并且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大多数商业银行不愿意花费额外的成本开展这一项工作。
最后,商业银行对农村客户缺乏精准、专业的信息考察,不了解各类乡村客户的产业经营状况和未来经济收益,缺乏业务数据支持,以至于不清楚各类乡村客户实际信贷需求,导致农村客户资源开发较浅。
商业银行不敢大规模开发农村业务的主要原因是其缺乏农村业务风险控制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信用贷风险。其一,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经营者不注重征信且对信贷接触较少,因此大多数农业经营者无征信记录;其二,农业生产具有不稳定性,小规模农业活动的收益也不高,一旦发生意外,银行很难按时回收资金;其三,农村地广人稀,交通相对不便,各类形式的贷款审核缺少现场调查和使用监管,仅凭双方贷款合同约定,极易出现虚假、违规交易。
二是银行在开展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农村客户的经营收益情况,并且缺乏专业的评估团队,对农业生产的阶段性收益评估不够科学,致使农村业务存在较大的缺陷,这制约了其对农村市场的大规模开发。
三是内部人员风险意识不强,重业务绩效,轻风险防范。乡村一线业务人员只办理自己负责的业务,认为风险防控等是上级领导需要考虑的,与自身关系不大,即使由于相关风险问题受到考核也嗤之以鼻,始终不重视风险防范,从而为日后经营埋下隐患。
在城市中,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兴科技和京东数科、蚂蚁金服、陆金所等新型金融服务平台早已家喻户晓。在农村,金融科技的发展却困难重重。
首先,金融科技对使用者的文化素质相对其他业务要求较高,由于我国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乡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加上年轻一代都在外地求学或就业,农业经营者主要是中老年群体,对金融科技产品和相关服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知。
其次,我国农村地域广阔,要想向广大农村居民及农业经营者普及金融科技产品及相关操作流程和知识,扩大商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市场,单靠商业银行一方的努力是成效甚微的。因此,除了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外,更需要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基层委员会的大力支持[4]。
最后,商业银行网点在乡村的分布比较单一,服务范围较小,相关金融产品宣传活动不丰富、宣传力度不足,致使广大农户和小规模农业经营者只了解基本的存贷取款业务。同时受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农村居民对新开发的一些金融科技产品避而远之。
乡村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管理模式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不科学之处。
一是粗放式经营模式仍然存在。尽管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力推进,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商业银行基层金融服务仍为粗放式经营,如为获取评比绩效,大量追求存贷款额度量、不重视客户质量、盲目推销信用卡等。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改变粗放式经营模式,朝精细化经营管理方向发展,强化成本管控,实现高质量运营。
二是客户管理体系不健全、不专业,存在共建金融业务部门和客户部门、个人业务与公司业务办理不区分等现象,这在乡村地区极为普遍。同时,业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质量也欠佳。
三是商业银行扁平化管理系统不够完善,从基层一线到总部多级都未实现较好的扁平化管理。管理层级较多、决策链较长,导致对市场信息变化的反应慢,对总部相关决策的执行力层层降低。
客户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商业银行的乡村市场收益。精选优质客户,积极拓展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乡村金融业务提质增效的主要途径。
一是强化乡村客户数据库的积累,通过走访、调查、调研等方式建立准确可控的乡村客户基本信息数据库,并且注重后续相关情况的变化,做好客户信息更新工作,为商业银行在乡村开展金融业务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二是依靠数据库仔细筛选出收入较高、产业经营情况良好、信誉较好的优质客户,积极主动地开展金融业务营销,帮客户做好投资规划,助其做大做强。同时,这能使商业银行拥有稳定的优质客源,实现双赢。
三是改变传统的“坐等”营销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减轻线下人力资源负担,广泛利用各种宣传渠道,积极在农村普及手机金融业务终端,从各个业务终端预留信息中精选出优质目标客户,常与其联系,实现从“等客户”向“送服务”的业务发展转变。
完善商业银行农村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一是提高内部员工专业素质和增强风险意识,通过定期培训、邀请专家举办讲座等方式,不断增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二是降低放贷额度绩效比,加强对不良业务、逾期欠款和逾期负面收益的绩效考核,适度运用权责管理手段减少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业务源头上的信贷风险。
三是稳步推进乡村客户信用征集、评价及奖惩机制建设等工作。主动对接地方政府诚信建设要求,积极与工商、税务、农业等第三方进行数据合作,不断完善乡村客户征信档案。借助村委干部和金融联络员的人数优势,持续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核定授信额度,根据客户业务守信行为,评定守信个人、守信乡村、守信企业等,创造良好的乡村金融业务环境。
乡村金融市场与城市金融市场相比,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特殊性,商业银行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时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善于利用乡村金融发展优势资源,不断提升业务服务质量。
一是建设好、运营好乡村金融网点,积极对接当地政府、邮政和通信服务等,做好线上线下金融服务点的共建、互用工作,不断提高乡村站点覆盖率,扩大乡村金融业务服务范围。
二是促进金融产品服务特色化,开发“整村授信”模式,推广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服务。针对乡村品牌致富产业,推行“公司+农户”运营模式,围绕农业机械、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做好产业链各环节的融资服务工作[5]。
三是做好区域客户经理对接服务工作,培养一批来自农村、踏实肯干的业务骨干,加强金融知识和服务理念培训,将其投放农村业务市场不断实践,使其成为拓展区域业务的能手和维护优质客户的人才。
商业银行已进入发展瓶颈期,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和经营理念。
一是朝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当前,乡村金融市场单靠传统的扩大规模增收已行不通,商业银行要主动顺应乡村经济特色化、产业化发展趋势,通过创新产品、助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二是提高客户专业化管理水平。乡村金融客户具有特殊性,对公、对私的客户需求和服务方式不同,要做好乡村金融业务,必须做好客户分类工作。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周期收益的农业经营者,应区别对待,改变“大锅炖”式服务法,推出个体最优服务方案。
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融入科学性和前瞻性管理思维,强化动态监督机制。通过设立业务审计部门驻排基层一线区域,审核各类风险处理工作和排查隐患,增强基层员工合规、敬业意识[6]。用好最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人力资源,合理借助现代企业管理系统,如SAP、用友等ERP 系统,优化组织框架,增减内设机构,强化员工队伍建设;强化绩效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和庸者淘汰机制,精心培养一个工作有干劲、思想有觉悟、群众口碑好的业务团队,鼓励员工积极达成工作目标,激发乡村金融工作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商业银行要积极贯彻新理念,构建金融支农大格局,主动把握时机,突破发展瓶颈,积极进军乡村金融市场。通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吸引优质客户、完善农村业务风险控制机制、提升农村业务服务质量、健全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机制四大措施发挥好金融的资金杠杆作用,成为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助推器”,不断增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