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进思考

2022-02-10 22:00姚亚雯
经营者 2022年12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资金

姚亚雯

(衢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 衢州 324000)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提出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加快预算制度建设,建立科学、透明、具有约束力的管理体系,实现对预算绩效的有效管控。当前,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

二、相关概念

预算绩效管理是量化考核政府工作计划、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的有效方式。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管控预算工作的整个过程,跟踪财政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并分析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增强单位工作的实效性。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不足

(一)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

第一,长期以来,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采用增量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仅以上一年度的资金支出为基础,预算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脱节。很多单位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对资金的投入,忽视了资金产出的效果。部分事业单位将精力放在如何申请资金上,而不重视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预算绩效管理是较新的理念,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对其的认识不足,单位内部缺乏培训机制,导致事业单位无法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匮乏

第一,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健全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单位制度建设不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

第二,财政资金保障不足,部分地区的财政资金压力较大,加上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不顺利,如没有形成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容易出现财政资金浪费的问题。

(三)预算绩效指标不完善

第一,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很多单位积累的经验不足,没有形成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库。在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没有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评价,定量指标数据支持不足,无法全面反映财政支出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对预算绩效的目标设定不够重视。预算绩效的目标设定较为重要,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的目标设定不够重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四)激励不足

要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就要加强监督约束,切实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但是很多单位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结果和责任主体薪资没有挂钩,即使财政资金使用效果不好,单位相关人员也不会被问责,这阻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监管乏力

预算绩效的监督要求全面监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但很多地区还没有实现对预算项目实施效果的监督,容易导致绩效评价监督力度不足,绩效管理形同虚设。

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进对策

(一)重视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较为重要,事业单位需要让员工主动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1]。财政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注重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将宣传重点放在预算绩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在全社会范围内创造良好的预算绩效评价环境,增强财政资金管理的安全性、规范性。事业单位内部也需要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从注重财政支金的投入转向注重产出,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单位将有限的资金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单位内部的全体成员需要形成正确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对单位长远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保障机制

1.建立预算绩效的制度保障机制

事业单位需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优化方式。

第一,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各项要求,并结合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同时,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学习先进单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案和预算绩效评价方法,从而高效配置单位内部的各类资源,发挥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2]。

第二,监管部门需要全面监督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并针对预算项目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予以惩罚,以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具有权威性。上级主管部门需要将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一同批复到各事业单位,使事业单位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同步监督绩效目标,增强事业单位资金监管效果。

2.建立预算绩效的队伍保障体系

当前很多地区的预算绩效管理人才短缺,因此未来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建设作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点。

首先,各地区可以邀请当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专家库,为预算绩效管理提出建议,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各地区需要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特点,建立科研、教学、农林等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专家库,为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服务。

其次,可以邀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预算绩效评价。第三方中介机构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且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能有效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

最后,需要构建内部管理团队。在事业单位内部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人员,并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培训。

3.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事业单位的工作量加大。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较新的工作,而事业单位人员的技能培训相对欠缺,因此未来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支持[3]。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针对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健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各地区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达到预算绩效管理信息高效沟通的目的,并通过一体化的管控机制,实现对预算管理全过程的动态监督,确保事业单位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目标。

(三)完善绩效指标,加强动态监控

1.完善预算绩效指标库

预算绩效评价需要将具体的指标转换为可评价、可操作的指标,并针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全面评价。事业单位预算绩效指标选取时,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分析指标库,按照本单位所处的领域选取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并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和各项工作的差异,设置体现项目特点的指标,使评价体系产生预期的效果。财政部门在审核各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指标时,不仅要注重基础数据,还要注重各项指标的适用性,避免事业单位设置预算绩效指标时,出现指标设置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2.推进预算绩效的跟踪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需要时刻关注财政资金支出情况,通过预算绩效的动态监控机制,确保事业单位严格按照既定的预算目标开展资金支出工作[4]。

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全面了解各个项目,明确资金支出的流程和使用范围,分析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范围、是否存在资金被挪用等问题,并判断资金支付过程中是否存在风险。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对项目执行过程中资金的浪费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形成工作报告,及时反馈给事业单位内部的各责任主体,要求各责任主体及时改进工作问题,以确保事业单位整体的预算绩效目标顺利实现。

(四)优化评价考核体系

预算绩效评价活动涉及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地方人大等机构。在对事业单位开展评价考核时,需要选择合理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通过分析预算目标,客观评价预算支出的效果。在外部评价方面,主要评价事业单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可信度,对社会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1.优化预算绩效的内部评价

内部评价是一项重要工作,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按照预算绩效目标开展评价活动,并根据所选取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全面、合理地分析单位的资金支出情况,在完成评价工作之后,向财政部门提交报告。事业单位通过定期分析各层级人员预算工作的完成情况,为各层级人员的预算指标打分,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预算执行更具规范性。

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单位需要考评产出指标和效果指标,产出指标主要是项目完成质量、资金支付进度、项目完成时效,而效果指标主要包括资金投入预期实现的功能、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等。对各方面指标进行全面考核,能确保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好的作用。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涵盖的范围较广,内容较为丰富,牵扯的利益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与上级部门要求,细分单位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并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公开预算绩效的执行情况。通过预算绩效分析,分析单位某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并设计出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绩效评价流程,确保单位预算管理流程得到改进[5]。

2.强化外部监督评价

在外部监督评价过程中,各地区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与政府没有直接联系,更具独立性。政府应统一聘用第三方机构,并增强第三方机构之间的竞争意识,确保第三方机构严格按照政府的要求开展绩效评价。

3.创新绩效评价机制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存在人员力量薄弱、评价经验欠缺等问题。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发挥各地区上级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作用,形成上下联动的评价机制,解决人员力量不足和经验不丰富的问题,并针对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及时沟通与交流,形成科学的评价结果,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优化绩效反馈

在预算绩效评价完成之后,需要及时反馈,有效应用相关结果,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1.强化反馈机制

事业单位完成预算绩效评价之后,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绩效工作中的问题。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如对没有按期上报预算绩效目标的单位,需要提醒相关责任人,不考虑预算编制。只有将绩效评价工作与问责机制相结合,才能确保事业单位严格按照绩效管理要求开展工作,并不断解决绩效评价工作中的相关问题[6]。

2.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事业单位需要监督资金管理的重点环节,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绩效评价的结果用于对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奖惩。有效的奖惩机制能够增强预算管理工作的严肃性,让单位的全体成员主动了解预算工作的相关要求。单位在预算绩效评价完成之后需要实施有效的奖惩,对预算管理效果较好的主体予以奖励,对预算管理效果不好、预算达成率低的主体予以惩罚,通过奖惩并重的方式,合理考核单位内部人员。

只有全体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持正确态度,并完善内部考核制度,优化管理体系,才能确保预算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事业单位内部得到全面落实。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并将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点环节。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若存在人员滥用权力或工作失职的问题,需要严格问责,通过健全问责机制,增强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六)加强监督管理

1.增强地方人大的监督权力

地方人大应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地方人大的立场不同于政府部门,可以组织社会各界的专家对单位预算绩效进行评价,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但是当前很多地区的地方人大在监督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忽视资金使用效率,没有认识到资金产出效果的重要性。未来各地方人大需要优化监督管理机制,针对预算绩效目标设定、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评价进行监督,督促单位严格按照预算绩效的目标使用财政资金,提高单位的社会效益。

2.事业单位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公开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并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事业单位应将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和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在相关平台上,通过信息公开实现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管理各环节的监督。

五、结语

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未来事业单位有必要针对相关问题制订完善的解决方案。同时,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优化自身管理机制,以实现健康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资金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