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地市台纪录片创作研究

2022-02-10 17:27陈茂义
视听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娱乐纪录片受众

陈茂义

对于地市台来说,纪录片创作受到环境、技术、资金、人员等因素制约,始终未能取得可喜成果。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可通过网台互动、贴近市井生活、增加娱乐元素、创新作品形式等方式,有效弥补以往创作缺陷,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尤其是微纪录片诞生后,可通过微电影语言记录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符合当代人快节奏生活,为地市台纪录栏目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新媒体对纪录片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拓宽纪录片传播渠道

传统媒体时代,纪录片多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播放,受众只能被动接收。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传播渠道被拓宽,搜狐APP最早开设纪录片专栏,并设置详细分类,便于受众自主搜索。后期爱奇艺、腾讯等视频APP陆续开设纪录片频道,中国网络电视台还专门开设了纪录片网,为纪录片的生产和推广提供了专门的运营平台。上述网站的开设为受众提供更多选择作品内容的机会,加上新媒体传播具有双向性,可有效弥补单向传播的缺陷,使受众被提高到主动地位,纪录片的传播范围和效率均得到全面提升。[1]

(二)为创作者和受众提供互动平台

新媒体为纪录片创作者和受众双方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采用微平台进行宣传,在微博中开设官方账号,与受众间自由互动,在开机和确定播放时间后,在平台中面向公众征集纪录片海报、拍摄地等,此种宣传方式不但成本低,且收效甚好。微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量,制片方将短视频、图片等信息传递给受众后,吸引受众观看和转发,从而扩大传播范围。

二、新媒体视域下纪录片创作的常见问题

(一)创作环境较为复杂

进入网络时代,人们可随时通过移动设备观看视频,纪录片的播放量与评论数也随之增加。受众可借助网络平台发表言论,对纪录片作品进行评价。因不同受众的审美不尽相同,将产生不同评价,无形中增加了创作压力。加上人们的审美标准不断变化,需求日益复杂,要求创作者在创作中要考虑到更多因素,创作思维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在国际化语境下,我国纪录片还受到外媒的关注,这些因素均对纪录片创作产生较大影响。

(二)创作主题空虚宏大

一般情况下,纪录片以人物、历史和爱国等主题为核心,为发挥宣传教育的效果,要求创作者必须凸显主题,但若过度凸显会起到反作用。例如,人物传记类纪录片创作中,大多会讲述人物的光荣事迹,由此展现其优秀的品格。对此,整个作品都在弘扬人物,甚至将一些事迹夸大叙述,使受众感到不真实。尽管此类纪录片具有较强的教育作用,但是人无完人,再伟大的人也有不足之处,如若过度放大他的优点,势必会使其脱离现实生活,展现出的是创作者夸大后的形象,而非真实形象。当前,创作主题空虚、宏大的情况十分普遍,作品所记录的内容与事实有所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品传播和可持续发展。[2]

(三)内容缺乏吸引力

纪录片内容属于整个作品的精髓所在,如若作品内容富有魅力,便会吸引许多受众观看,反之则会收视惨淡,作品很难产生社会影响力。事实上,在纪录片创作前,创作团队会向相关行业专家请教,以虚心好学的态度了解纪录片背景与相关知识,然后进行内容设计。在内容选择方面,创作组会反复推敲和商讨,保障拍摄作品不但具有震撼力,还拥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教育价值。但此种作品内容常常过于深奥,对受众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如若受众对此类知识认知不足,便很难理解作品内容,感觉纪录片“死气沉沉”,失去观看欲望,抑制了纪录片教育效能的发挥。

三、新媒体时代地市台纪录片的创作路径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广阔平台,使作品更易展现在受众面前,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促进纪录片文化教育价值发挥,创作者在创作中应适应当前环境、贴近市井生活、加入娱乐元素,并对作品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使其获得更多受众的喜爱,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适应创作环境,实现网台互动

为了更好地适应创作新环境,纪录片的推广传播应实现网台互动,迎合当代受众的信息收看习惯,吸引更多人观看,使作品的文化和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在作品创作结束后,不但要在地市台上播放,还要在手机终端上传播。虽然电视是纪录片播放的主要平台之一,但因电视受众群体减少,单纯依靠创作内容很难吸引其观看,加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很少有时间观看一整部纪录片,而网络受众多为年轻群体,通过手机便可随时观看。创作者可将整部纪录片的精华内容,剪成多个短视频,便于受众利用碎片时间观看,提高视频观看效率,节约时间。纪录片的网台互动,不但可以提高作品内容品质,还可以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对发挥纪录片文化价值,推动影片市场发展意义重大。

(二)贴近市井生活,提高内容真实性

地市台纪录片在选材上应侧重于微观层面,更加贴近市井生活,以小人物视角看待社会,拉近与普通群众间的距离,使受众能够通过观看纪录片联系到自身,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地市台纪录片可立足于现实生活寻找主角,以精炼、短小的纪实性画面拍摄,将生活中的细节展现出来,提高内容真实性。以《城市微旅行》为例,创作者在大城市喧嚣下,为受众阐释出一种新的生活概念。与长途旅行不同,微旅行无须请假、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只需到宾馆睡一觉或者到寺庙中喝茶聊天即可,不但是身体上的放松,更是精神陶冶,去静思和感受过往生活的点滴。

(三)增加娱乐元素,创新作品内容和形式

针对地市级纪录片作品收视率较低的现状,创作者应从作品内容、形式上创新,采用先进的剪辑手法,引入娱乐元素,改善创作现状。

1.优化剪辑手法

当前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很少有时间观看一部完整的纪录片。要想提高观赏效果和播放率,创作者要注重后期剪辑,确保创作手法多元,提高碎片化资讯传达效果。首先,在网络中传播的纪录片,应控制时长,保障在清楚表达内容的基础上,将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就需要剪辑人员从海量素材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将其重组后传递给受众,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眼球,提高信息传递能力,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值得强调的是,应避免标题党问题,艺术加工应遵循实事求是,不要误导受众。对于地市台纪录片创作来说,应以真实传递手法呈现客观事实,树立正能量传播形象,才可引起受众的真情实感,提高纪录片传播效果。[3]

2.创新作品内容

纪录片创作需要对内容和选题角度进行创新,记录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宜,从新奇的角度入手,由此吸引受众关注。《舌尖上的中国》每集都有不同的主题,对普通人日常生活进行讲述,采用蒙太奇剪辑方式制造戏剧化冲突,使影片更具观赏性。

3.适当加入娱乐元素

在新媒体背景下,可适当在纪录片创作中加入娱乐元素,通过戏剧性、幽默元素的应用,使教育内容融入轻松愉快的观影过程中,帮助受众释放压力的同时积累知识,进而扩大作品的社会价值。在《复活的军团》中,通过不断设置悬念、答疑的方式叙述故事,使受众获得紧张刺激的娱乐体验,还在无形中获取到历史、地理、科学等知识,充分展现出纪录片的社会价值。纪录片整体基调以庄重严肃为主,娱乐元素的加入应适度,不可像综艺活动一般,不能使受众注意力发生转移。例如,在人物主题纪录片创作中,可将娱乐元素融入人物爱好方面,不但可提高作品的趣味性,还可使整体基调不受影响。[4]

四、结语

纪录片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象征,同时也是地区人文的典型代表。但是,当前地市台纪录片创作现状不容乐观,在创作环境、内容、主题等方面均有所不足。对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创作者应转变思想,通过台网互动、贴近市井生活、加入娱乐元素、创新作品内容和形式等方式,使纪录片创作重新焕发生机,发挥自身优势,与新媒体平台强强联合,制作更多短而精的微视频,使纪录片适应新潮流,带动地方电视台,乃至整个地域的经济发展。

注释:

[1]姚久扬.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纪录片创作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高锋.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理念的更新建议[J].新闻研究导刊,2019(12):1.

[3]杜琛,郑文平.新媒体环境下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创新[J].传播力研究,2021,5(22):2.

[4]毛志强.新媒体环境下地区文化纪录片的创作[J].硅谷,2021,2(5):147-147+168.

猜你喜欢
娱乐纪录片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