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20 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光明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2”揭晓仪式在京举行。“稳”“党的二十大”“战”“俄乌冲突”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
2022 年度十大流行语是: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端稳中国饭碗、数字经济、太空会师、一起向未来、我的眼睛就是尺、电子榨菜、俄乌冲突。
2022 年度十大新词语是:中国式现代化、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安全倡议、新型实体企业、冰雪经济、数字人、数字藏品、场所码、精准防控、雪糕刺客。
(据商务印书馆)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的襄汾县陶寺乡,地处汾河岸边、临汾盆地。从1978 年首次发掘至今,陶寺遗址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管理手工业作坊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和普通居民区。考古实证表明,4000 多年前,这里是一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中心。
陶寺遗址里有一处面积约280 万平方米,距今4300 年至3900 年的城址。在陶寺遗址宫城的城墙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种“阙楼”式建筑,“阙楼”从宫城南东门的南城墙上延伸出来,共有两处,它有防御功能,也有礼仪作用。 在陶寺遗址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比甲骨文早近800 年的成熟的文字,在一个扁壶上发现了用朱砂书写的文字,被称为“朱书文字”。此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和天文学家初步得出的结论,陶寺观象台形成于约4100 年前,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
陶寺王墓、宫城等所体现的“王权”社会,各类礼乐器所反映的“礼制”文明,以及最早出现的“铜器群”,均与夏商周三代文明以及逐渐形成的华夏文明有明显传承关系,是华夏文明众多根脉中的“主”根,并且提供了一个以政治为中心的国家都城遗址的范例,因此陶寺遗址被称为最初的“中国”。
(据新华社 赵 阳 姜含章/文)
银杏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原产于我国,属裸子植物门、银杏科、银杏属,是单科单属单种植物,也是第四纪冰川之后保存下来的孑遗物种。自古生代晚期起源至今,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银杏类化石可以追溯至2.8 亿年前的石炭纪。据化石资料显示,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的银杏类植物至少就有20 余属150 余种,仅在我国发现的就有10 多个属100 多个种。在第三纪末到第四纪初冰川运动的影响下,银杏属的种类急剧减少,生长在北美、欧洲等各地的银杏类植物全部灭绝。我国受冰川侵蚀的影响较小,为该物种的存留提供了避难所,因此成为世界上唯一可能拥有天然银杏的国家。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银杏,绝大多数都是人工栽培的。银杏野生种群的分布和数量都极为稀少。著名古生物学家周志炎院士认为,现在的银杏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演化的衰落期。银杏属植物物种的衰退和野生分布区域的减少也预示着银杏自然种群的衰落。在这两个层面上,银杏被划为国家野生保护植物也是必然的。
(据“圈阅”微信公众号 董 泰/文)
《列子》中有言:“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柔不代表软弱,最强大的力量往往隐藏在柔的事物之中。守柔居弱是一种为人的大智慧。
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在没有称帝之前,就是一个不起眼的“草根”。小的时候由于生活困难,不得已到一个姓李的大户人家去当上门女婿。在一次牧马时,刘知远没有看住马,马踏坏了寺庙属地的庄稼。结果,刘知远被庙里的僧人捆绑起来,给重重地打了一顿。刘知远不甘心当个赘婿,于是寻找时机投到李嗣源的手下当了兵,由于作战勇敢,被升为偏将,后来成为河东节度使。一天,他荣归故里,将那些打过他的僧人请到自己的府上。刘知远以礼相待,并恭敬地请入座,主动讲清自己的过错。僧人被他这种不念旧隙、宽厚待人的行为所感动,自发宣扬刘知远的人格品行,让他饮誉河东。刘知远也凭借着自己出色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更多追随者,最终得以称帝。太原、榆次等地更是为其建盖生祠,至今仍有遗存。
《孟子》里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成长就是一个需要不断武装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过程。而成熟,则是从学会温柔待人开始的。越是内心成熟的人,越能心平气和,以柔待人,将心比心,化干戈为玉帛,包容那些跟自己不同的人。
(据“十点读书”微信公众号 不雨亦潇潇/文)
不久前,稀土热返技术系列羽绒服上市,该系列羽绒服印花里布由稀土红外蓄热剂为原料制备。
众所周知,人体热传递的途径包括蒸发、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其中,热辐射占人体热能传递量的40%~60%,是人体热量最主要的流失途径。通过科学验证,34℃时人体皮肤的热辐射主要分布在7~14微米的远红外波段。稀土红外蓄热剂中的稀土纳米粒子可以吸收人体辐射出的远红外线,并以94%的发射率高效发射回人体皮肤表面,面料与人体形成热循环效应,防止热量流失,提高保暖性,锁住热量,抵御寒冷。以稀土红外蓄热剂为原料制备羽绒服的印花里布,其辐照温升达国家纺织品辐照温升标准的2.5 倍。
(据《科技日报》 张景阳/文)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其中水果是辅助食物,能帮助我们消化。
1.在脾胃健康的时候吃。水果的水分都是很充足的,吃进去之后是生湿的,所以要在脾胃健康的时候吃,才不容易给身体积累湿气。白天吃比晚上吃好,因为白天的阳气更足,运化水湿的能力更强。
2.不能把水果当主食。现在很多减肥的人把水果当主食,在中医来看是特别喧宾夺主的行为。“五果为助”,水果再好也只能是辅助,主食的地位还是不能动摇的。水果主要是提供矿物质、维生素,其糖类含量低,过多进食水果和蔬菜,可能会影响到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3.吃“适合”自己的水果。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吃水果,可及时补充身体所缺,增强养生功效。冬季由于气温低,人体皮肤收缩,会引起全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类人可以选择山楂、橙子等水果。冬季阳气收敛之时,可多食用榴莲这类水果,其具有健脾补气、补肾壮阳的功效。但阴虚火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慎食。
(据“山西省中医院”微信公众号 郑 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