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晓颖
(国家开放大学音像出版社,北京 10003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与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单一的传统出版形式已无法适应当今用户需求和行业发展,多种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成必然。新技术持续赋能我国出版业,呈现出空前的发展活力。面对机遇和挑战,传统视听媒体出版亟须打破固有边界和思维方式,突破传统的载体藩篱,在新出版业态下不断探索选题策划和呈现形式,深入研究受众消费和使用需求特点,优化出版流程,积极快速地向融媒体出版实现转型升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途径,使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习惯选择获取方式,既可通过传统媒介如:图书、期刊、电视、电台等,更可通过网站、手机、在线平台等多种新兴媒介快速获得和分享信息。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1],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大力提倡新媒体发展,“融合发展”就此成为媒体转型的发展方向。2022年中宣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新型出版传播体系更加完善。如何顺应当代媒介融合发展趋势,是当下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2022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3]显示,截至2021 年12 月,中国的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用户使用率为90.5%,短视频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底层应用。分析显示,近年来,使用资源付费的形式逐渐被大多数的网民所接受并呈上升趋势,人们愿意通过付费成为会员甚至是超级会员来享受会员的优质服务,享受网站资源的优先使用权。优质视听资源和热点内容的付费购买,用户自主拍摄、剪辑和上传短视频数量大幅度增长,以更大的吸引力带动网民用户改变观念和习惯,对教育出版资源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融媒体发展和出版业态的变革,传统视听媒体出版原有的体制和工作思路已无法适应融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出版工作。迫切地需要开展客观科学的市场调研,深入研究并剖析现阶段行业发展趋势和特征,全面梳理存量资源和自身优势以及工作流程,深入思考作为视听媒体出版行业在当下应有的自我认知和评估,克服长期的固有思维方式,大力推进传统视听媒体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伴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用户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获取信息和学习的过程更加便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可选择的媒体资源形式也从传统媒介扩展为更为多元的信息获取方式,如:网络直播、电子阅读、有声读物等,学习与阅读日益呈现碎片化、影像化特征。同时,基于大数据对信息的收集和加工,信息内容的生产、流通与消费间的渗透和互动愈发明显,区分不同兴趣需求和使用习惯的用户群体更加的容易,使得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可能。新技术助推媒体资源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扩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和使用效果。相较之下,单一的传统视听媒体资源的出版和服务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下用户的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融媒体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1.交互性。由于在融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编辑者与传播者,信息获取与交互可跨越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呈现多维度交互。融媒体的交互性,不仅能让使用者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问题,同时还可借助这种沟通方式来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以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开发使用的“开放云书院”为例,能够适用于多种终端,电脑、平板、手机,提供网络课程、可交互数字教材、富媒体资源包、教材材料库、习题库等多个应用模块,通过一书一码、教材即虚拟课堂,实现教材内容的立体化,实现个性交互,提供了适应全媒体环境的在线学习与服务模式。
2.融合性。融媒体环境的融合性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资源介质间的融合。在融媒体中,图像、文本、录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重组交融,但这种媒介之间的融合并非简单的内容与形式组合,而是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特点优势,通过叠加、转化、迁移组合,呈现出更适合学习者使用的资源形态,以达到预想的使用效果和收获良好的体验。第二,由媒介融合带来的感官融合。新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和资源研发建设过程,虚拟现实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验,知识的传播不再是单一维度,而是通过调动多感官、模拟多场景,创建一种多维度的沉浸式学习方式,使学习者体验身临其境的仿真效果,进而形成新的感知体验过程。第三,产业融合。媒体资源平台搭建过程中,生产与传播等环节间的融合,即将产品、技术、人员、渠道等资源融合至统一的平台,共同作用于融媒体平台的开发应用。
3.多样性。一方面,目前媒体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设计新颖,覆盖面广而全,便于各取所需,方便学习者使用。但另一方面,各类教育类视听资源如何使用也有待使用者自行甄别。由此可见,融媒体环境下的教育类视听资源的筛选尤为重要。
1.人人都是传播者的自主化
融媒体环境中的学习者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习者提供了参与制作和发布作品的技术可能,他们既是学习者同时也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使学习者摆脱了一些传统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束缚,能够将个人所学与观点进行公开发表与传播。同时,在融媒体环境中,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推动学习者在某一学习领域进行长期深入的兴趣聚集,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目的。
2.学习基础和学习目标差异化
在线学习,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学习方式,广泛适用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各层次的学习者学习起点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积累都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他们选择在线学习内容时,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此外,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多样化的学习目标,对视听媒体资源的内容建设、专业分类、呈现形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在线学习需求,对教育类视听资源的出版而言,要从资源的实用性、系统性、创新性及个性化出发,策划和编辑出版融媒体时代下适应当代学习者特征的优质资源。
3.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多样化
传统教学中,学习形式单一,内容局限。而融媒体环境下教育类视听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学习者除了通过纸质教材、音像制品等传统媒介开展学习,还可通过网站、手机、在线学习平台等多种途径获取资源。但同时,丰富的资源也给学习者甄选学习资源带来新的挑战,他们需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海量的资源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资源,会产生的时间成本随之增加。这对服务于教育类视听资源的出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即策划和建设资源内容权威、知识结构清晰、服务对象明确、制作水平精湛的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融媒体环境下的学习者。
在融媒体出版背景下,传统视听媒体出版行业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对融媒体出版认识不够深入并缺少市场实践和创新思维,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现象,而忽略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做的工作不少,但实际效用不高。加之传统的出版思想和工作思维固化,融媒体发展背景下的配套制度建设和工作流程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同时新业态下,面对读者已转变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选题意识、出版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都要同步转变,以适应融媒体出版的时代要求。
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教育出版资源的融合形态持续发生着改变,出现了全媒体数字教材、虚拟实验室、开放学习平台等全新的样态模式。依靠技术革新,融媒体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首先,数字化解决了各种媒体资源存储、加工和传输问题,实现了媒介间的相互交融,为融媒体转化提供了基础。其次,虚拟现实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开辟了融媒体创新与转化的新篇章。虚拟现实技术可为学习者提供具有交互性、沉浸性的全新体验。最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新型教育出版平台和在线学习平台的构建与互融,通过对信息的捕获、整理与分析,可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教育服务,优化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在教育融合领域的深度开发与利用,为融媒体资源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4]。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论新技术的发展带给出版领域多大的变化,出版工作究其根本还是以内容为灵魂。好的选题和产品是教育出版立足市场、不断前进的根本所在。所以,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传统视听媒体出版在选题策划方面要适应新业态的发展需求,在保证内容新颖、立意深刻的基础上,重视课程设计,结合课程特点,充分考虑新技术的应用,探索适应用户需求的呈现形式。同时,产品又必须超越“内容为王”这样的单一视野,需要把内容、服务和目标群体等,在新技术广泛使用的环境下有机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看,全媒体化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出版提供新的发展平台,还在于为多元化产品提供新的使用空间和场景[5],以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可能。出版物不再仅仅是承载和传播知识内容的产品,新业态的发展赋予它更多的功能和价值。
首先,要对存量资源进行梳理。一方面可全面掌握资源情况,为后续资源建设和运营提供基础数据信息,另一方面可深挖选题建设方向和自身优势。分析自身资源建设的强项是什么,在哪些领域具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成绩的取得主要在哪些领域,以及是否还有可深入开发和具有延展性的选题方向。梳理资源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筛选出具有市场活性的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其次,传统视听媒体出版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在品牌建设、队伍培养、以及主讲和专家团队及资源的积累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型媒体出版无法在短期内超越。传统视听媒体出版行业在充分利用好自身这些优势的基础上,要转变传统出版理念,树立精品意识,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新技术为支撑,融媒体视角为路径,通过“积木块搭建”的方式组合不同的教育类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传统出版往往为单向进行,产品从策划、立项、编辑、出版到发行都由出版单位主导并组织完成。虽然产品市场分工已做得很精准,但每个产品从策划到投放市场都需出版单位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导致在一定时间内所能提供的产品非常有限,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服务意识层面,个性化的产品服务都无从谈起。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类视听媒体资源的呈现形式和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出版单位应探索新的工作流程和组织方式,以服务用户为指导方向,激发用户潜能和参与热情,尝试个性化定制和共同参与课程设计,更好地推进教育类视听媒体资源的多样性及个性化产品设计的实践。近年来,网络在线平台和手机APP等新媒体软件的应用开发,为用户参与产品生产设计提供了可能性和实践性,同时也激活了产品、出版单位和用户之间的互动,为实现个性化资源定制服务奠定了基础。
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融媒体出版的从业者带来机遇也提出挑战。在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过程中,首先应优化调整组织架构,制定出台各类管理制度,结合融媒体业务发展需求,重新梳理出版单位内部各个工作环节和工作流程。其次是建设和培养一支具有融媒体知识储备和市场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团队。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除引进熟悉融媒体出版的专业型人才外,还应面向不同领域引进人才,助推出版业务融合发展与创新。从出版单位发展的角度来看,还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和薪酬体系,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公平、公正、公开,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氛围,调动员工积极性,让从业人员对行业发展有憧憬,对出版单位有依赖和共同发展的主人翁意识,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融媒体环境下服务于教育领域的视听资源出版会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对传统出版行业,这样的转型和发展也可说是一种“二次创业”。服务于教育领域的出版行业更应积极面对挑战,探索基于新业态转型后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产品,提高服务,使行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更好地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