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疫实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再阐释*

2022-02-09 23:16李易梅马冬梅黄键裕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抗疫共同体中华民族

李易梅 马冬梅 黄键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65)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席卷武汉,随后在全国迅速传播,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重创;新冠疫情导致各地停工停产,亦使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本该热闹非凡的春节,全国人民却被隔离在家,时刻紧盯疫情数据,人们焦虑、紧张的情绪不断蔓延。千钧一发之际,各级政府快速反应、力挽逛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各级党员干部群众无私奉献、全国人民积极配合的严格防控之下,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直至今日,常态化疫情防控这场“持久战”仍在持续。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曾经的苦难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一味催化剂;如今的疫情为国家及人民带来惨痛的损失,全民抗疫的伟大实践再次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强化着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对国家和民族的认识、对自己与外界相关性的思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增添了新内容。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曾强调,“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民族实体在中华民族成员头脑中的反映,随着“中华民族”轮廓的逐渐清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设的逐步完善,人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知逐步加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从自在走向自为,并在实践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一)民族实体——中华民族的原生姿态

远古时代出现的人类及随其发展进步而结成的聚合体,是中华民族产生与成长的开篇。自进化了的人类诞生以来,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及生产力的提升,人在合作之中不断趋于“社会化”“群体化”,人类聚合体中的共同性不断增强,“民族”随之产生。在现存文字记载中,炎黄二帝被奉为共同始祖,华夏成为凝聚核心,至先秦时期,“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逐渐成形。秦朝建立后,中国人归属于一个具有统一意义的地理疆域,“车同轨”“书同文”等规范统一起人们的文化和思想,使这一地理疆域中人们的共同性不断增强;秦朝之后,“天下大同”“大一统”的思想观念深深烙进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头脑之中,民族交往交流活动不断推进、交融程度不断加深,“夷夏”不断趋于一体[2];魏晋南北朝时期,“源自塞外、世居北土”的拓跋鲜卑,在孝文帝的统治下大胆改革,主动接续“中华正统”;唐朝文成公主入藏,畅通了唐朝与吐蕃的交流大道;宋代茶马互市繁荣兴盛,在马蹄踏出的古道上,凝聚起马帮精神;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局势得到进一步巩固……源远流长的厚重历史绘制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底色,随着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程度的加深,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实体的轮廓愈加清晰。

但民族的认同有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过程[3]。近代以来,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自诩“天下”的闭关锁国状态,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下,各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空前彰显,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状态进一步明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步步被唤醒,于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高潮。1935年及1939 年,傅斯年和顾颉刚分别提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和“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至此,“中华民族”这一民族群体名称,逐渐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化。

(二)“共同体”——中华民族的特征描摹

马克思、恩格斯、滕尼斯等对共同体概念的定义与描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历史学家黎澍、周维衍、费孝通、欧潮泉等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在由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主办的研讨会召开后,“中华民族共同体”开始见诸报端并进入人们的视野;2014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表述进一步引起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4],“中华民族共同体”上升为学界的专用名词。

“共同体”一词的创造性运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体性、共同性、政治性进行了强调。首先,在对实体性的强调上,共同体的定性意味着中华民族不是一个被凭空创造和想象出的共同体,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的聚集体,而是一个有机的“联结性民族实体”[5];其次,在对共同性的强调上,加以“共同体”的后缀,强调了每个民族都是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突出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各民族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共同目标,以共同体身份互通往来、相互包容、团结奋斗,共谋发展;最后,在对政治性的强调上,以“中华民族”为界限的共同体,对中华民族成员的对外身份进行了强调,凸显了自身作为一个“以中国国家主权为边界的国民关系实体”的身份,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政治属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意涵,是对“中华民族”概念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6]。

(三)“意识”——中华民族的精神凝练

意识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便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事实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认知,是一种心理认同过程。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对共同交往生活的记忆、感知与期许,其中渗透了各族人民在长期交往交融中的思想、情感、文化共鸣,强调了统一的民族观,凸显了共有的国家认同与集体认同。

目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外的多元文化主义、差异政治理论和族裔民族主义等民族政治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同时,国内局部地区存在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也极大地危害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国家安全;自20 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的变化更加复杂,面临更大的挑战。越是紧要关头,越须凝心聚力,更要充分重视思想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力,把握好全民抗疫的集体记忆,不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全民抗疫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蕴

各族同胞共同战“疫”的实践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次精神洗礼,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再自觉和再升华[7]。在全民抗疫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表现为生命至上的人民意识、守望相助的团结意识、不怕牺牲的奉献意识、家国一体的大局意识,以及永不言弃的奋斗意识。

(一)生命至上的人民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便确立并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疫情来袭,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进行统一指挥、部署,充分调动全国的资源支援重点地区,短时间内火速集结专家及医护人员、调配医疗物资、建设医疗场地、进行医疗报销、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开展疫苗研发工作等,不计投入、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期间,国家将疫情数据透明化,时实公布疫情发展情况、及时制止谣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关心人民的思想动态;在疫情趋于平稳之后,国家开始有序复工复产,实行特殊的财政税收补贴政策、增加公共事业岗位、增加升学机会,大力促进就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刻关注民生问题。种种措施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有力保障,充分体现了一个人民政府的责任担当。

一个民族的应急反应最能凸显该民族的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面对这次艰难挑战,党和政府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立足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关注和保障民生,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进一步表现为“生命至上、一心为民的人民意识”。

(二)守望相助的团结意识

疫情肆虐之下,“我国没有出现社会分化撕裂,各民族之间反而更加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升华”[9],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抗疫的实践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团结意识”充分彰显。

抗疫是一场全民战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在湖北爆发之时,全国19个省份的医疗队对湖北各市进行对口支援,医疗器械、特色美食、新鲜果蔬等大批物资从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等全国各地输送到武汉。在之后的抗疫持久战里,疫情蔓延至何处,全国各地的抗疫团队便组织起来赶赴何处、各地物资便支援到何处,各地共享疫情防控经验、共享疫情下的社会治理经验,广大志愿者投身防疫工作,全国各地的人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在疫情之下手挽手、心连心,联结成为国家战“疫”的强大力量。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国第一时间上报世卫组织进行备案,公开病毒的基因序列,积极传授疫情防控经验,充分展现大国担当。在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设过程中,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团结意识不仅彰显于国内,也正在不断延伸至更大的范围。

(三)不怕牺牲的奉献意识

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满怀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民族英雄:疫情爆发的第一时刻,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挂帅亲征,坐上火车硬座连夜赶往武汉;李兰娟院士持续坚守一线,为抗疫事业呕心沥血;张继先在发现多名去过华南海鲜市场的患者均出现异样后,敏锐地察觉到问题,并成为疫情上报第一人,在经历了太多人的逝去和病痛时,她坦言:“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除此之外,还有张文宏、王辰、张伯礼、张定宇……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医护人员的名字刻在了此次抗疫的史书之上,他们将自己的安危放在国家和人民之后,奋战抗疫一线,与死神较量。在抗疫的艰苦斗争中,他们是抗疫战线中最可爱的人,也是离病魔最近的人,是牺牲最多的人。

除了医护人员,其他各行各业里均不乏挺身而出的逆行者。数家餐馆老板,为了让医护人员吃上热乎的饭菜,在疫情期间坚持做饭送饭;大批货车、出租车司机长期吃住在车上,为疫区运输物资、为医护人员提供交通服务;警察和军人日夜值守,保障社会秩序;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开展防疫工作;还有许许多多奔波各地筹集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同胞、去工厂加班生产的同胞、加入志愿者团队为全社区的人提供生活保障的同胞……在每一次的重大考验面前,中华大地从不缺挺身而出的人、不乏敢于牺牲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中坚力量。

(四)家国一体的大局意识

从“家国天下”“华夷一体”“大一统”的传统治国理念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现代家国观念,“家国一体、为国效忠”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的传统精神品质。在全民战“疫”的过程中,全国人民积极响应祖国号召,遵循国家规定,维护集体利益,中华民族儿女“家国一体、积极配合的大局意识”得以再次彰显。

武汉疫情发生后,武汉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武汉这个超千万人口的城市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全国各地的人们居家隔离,将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干扰降到最低;医生、警察放弃休假,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人们自觉配合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主动上报行程、主动减少外出。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响应与认真配合下,国家的治理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转换为治理效能,防疫工作得以井然有序开展。尽管说,在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转变里,人们得以“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条件越加成熟,人们的主观意识和判断力不断增强,个性越来越突出,但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却始终根植于心。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儿女紧跟党走,创造了相较于其他各国都要更加稳定和谐的抗疫环境;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全国各族同胞一路同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

(五)永不言弃的奋斗意识

在疫情防控中,我国为世界展示出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展现出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优良传统,彰显了中华民族在长期战斗实践中培育出的顽强的精神特质和坚定的政治品格。

在疫情这场硬战面前,中华民族没有半分退缩与胆怯。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成立起来,人民解放军、中央和国家部委、各地区联合行动,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打造起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局势;危急关头下,我国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半个月建成雷神山医院,短时间内打造出多个方舱医院,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在患者救护过程中,中国不遗余力,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在疫情防控中,从全民核酸检测,到患者行动轨迹公开、疫情透明化通报、运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型科学技术使人们“一码在手,出行无忧”,政府用尽一切手段努力保障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随着疫情状况逐渐稳定,我国适时调整抗疫战略,以动态清零的方法,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在危机中把握机会,做好持久战准备,绝不因疫情而投降。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韧性的民族,在五千年风雨飘摇的历史中,中华儿女练就了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决心与毅力,练就了在大考大战前敢打硬仗的精神力量和行动能力,在咬牙与这场疫情斗争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语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之际,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诸多矛盾问题叠加、风险挑战凸显[10]。国外反华遏华势力持续打压围堵中国,各种分裂思想的渗透分化、西方国家的趁机抹黑使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愈加复杂尖锐。发展越是艰难,越需总结经验、提振士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牢牢把握变局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障”[11]。

此时此刻,政府更需时刻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办事理念,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制定更加公开透明、更加高效的办事程序,积极弘扬全民抗疫过程中的正能量事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根基;媒体需引领良好舆论态势,紧密结合抗疫过程中的感人事迹,营造社会正能量场域,以贴近大众生活的方式解读好、宣传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要讲好全民抗疫故事,将抗疫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将课程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增强“五个认同”,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行动自觉。后疫情时代下,党委统一领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的建立完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障中华民族行稳致远的殷切呼唤。

集体行动的过往会转化为集体记忆,而集体记忆又是生成集体认同的养料[12]。全民抗疫的集体记忆中蕴含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养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动素材。疫情防控是第二个百年征程中刻骨铭心的一段全民记忆,全民抗疫的实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做出新的生动阐释,并势必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形成深远影响。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中,我们亟须讲好全民抗疫故事,凝练中国精神,进一步引导中华儿女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抗疫共同体中华民族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画”说抗疫
爱的共同体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