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丹
(重庆市南川区宏耀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8400)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国企占据重要的经济以及市场地位,提升国企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其高质量持续增长。只有加强内控管理,不断对经营管理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充分提升各项资源使用效率,有利于国企降本增效目标实现。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国企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现很大变化,导致其内控问题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到国企经营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内控制度的作用,逐步对内控问题进行解决,有利于实现国企高质量持续发展。
我国整个经济体系包含了很多组织结构,国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针对国企管理制定了内控管理规范,以此作为内控制度实施以及执行的依据。结合规范可以分析出,对内控给予了定义,国企内控目标的实施,需要治理层、管理层等全体员工进行参与,以此确保内控制度落实有效[1]。整个内控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对企业经济管理进行管控,确保其合法合规;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出具真实客观的财务报告等,实现国企经营战略目标。从内控实施过程看,主要在三个环节进行执行落实。第一,构建内控所需要的环境。应该从人资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为内控实施构建良好的运行环境。第二,风险评估环节[2]。在内控制度落实过程中,要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和应对措施的制定,降低经济损失,保障国企经济效益[3]。第三,实施控制活动。该环节是对风险进行控制的环节,对国企进行风险管控起决定性作用[4]。内控是否发挥成效,都源于控制活动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只有正确的控制措施,才能将风险控制在国企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国企所进行的内控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也要结合经营管理的要求以及市场环境的需求,有利于保障内控作用发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国企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国企内控实施有其必要性。第一,合理划分各方权利,明确各方责任,实现权责制衡,控制舞弊风险。国企在我国发展时间较长,在市场经济体系未形成前,已经存在于经济环境中,导致其受到传统管理思维以及治理模式影响较为严重。在对管理结构进行架构时,一般根据以往的思维进行,造成大量漏洞存在,如权利划分不够明确、岗位职责交叉等情况,导致经营管理难度加大。尤其当前国企改制速度加快,市场经济体系形成,让权利以及职能更加分散化[5]。对于这类情况,只能借助内控建设,将权利进行重新划分,明确各方责任,发挥出岗位制约、监督等作用,确保权利合法利用,有效预防舞弊风险。第二,保障经济目标实现。国企在经营管理中,都会制定出短期以及长期的经济目标,但是需要日常工作落实,才能实现其目标。但是,在经营决策执行阶段,会出现内部或者外部的问题,将导致无法实现经营目标。这些问题的出现,基本都是缺乏内控管理造成的。国企应该重视内控建设,对现有内控管理制定、内容等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内控执行力,加上审计以及监督的作用,有效保障经营目标实现[6]。第三,优化资源配置。对于国企而言,资源配置效率高低和经济价值增长多少幅度有直接关系,资源配置越高,可以为国企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在经营管理中,国企更加关注资源配置情况,其目的是保障经济效益。只有通过内控制度,才能让国企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对其风险进行评估,保障实施的可行性增强,并且动态化监督实施成效,确保资源效力最大限度发挥。
通过对现有国企内控制度建立进行分析,大部分都是根据国家规定构建了内控制度,但是因为很多因素的影响,内控作用并未有效发挥。产生这样的原因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内控整个过程没有高素质的管理者。由于缺少高素质的管理者,对内控认识不足,未让内控制度深入到业务层面,不能对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影响。有的内控制度虽然很符合国企的经营情况,但是不能有效落实,往往也仅仅是存在于形式层面,无法发挥出内控的真实作用。例如,部分从事内控的管理层,并不是科班人员,甚至有的思维观念较为传统,对内控缺少有效的认识,甚至在决策过程做出阻碍经济活动的行为。第二,内控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不适应。内控制度是在市场经济形成后产生的,这种管理理念较为先进,很多国企在运行上往往不能很好把握方向,有的甚至没有对企业真实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直接将发达国家经验或者模式进行运用,导致制度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性,增加了工作开展难度,降低了内控制度作用。例如,甲企业是一家国企,属于生产行业,但是其内控建设完全借鉴的发达国家A企业制度,而A企业属于商业企业,二者本身的经营管理活动都不相同,在使用过程导致与甲企业经营业务出现的差异,甚至干扰到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增强。
从国企内控实施过程的分析,可以充分发现其执行力度不足,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第一,治理结构没有完善。在内控理念下,国企所设计的治理结构应该是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通过三会以及管理层整体参与,对经营活动实施整体管控。但是,现实情况下国企组织架构存在较多问题,如权利划分存在交叉、重复,有的将权利过度分散,有的将其集中化,影响到国企内控执行力度和质量。例如,甲企业将在授权过程中,将审批权限给予了多个人员,没有根据部门以及业务等情况,将权利进行何璐划分,导致权限所属者对部分业务不够了解,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导致经济效益消化。第二,内控人员素质低下。国企内控管理法发挥作用,必须有高素质的内控人员用以支持。但是,有的国企在招聘内控人员上,治理层往往为给予推荐,直接导致内控人员综合素质逐步下降,降低了内控制度质量和效率。例如,甲企业在招聘内控人员中,由于丙是监事会人员的亲属,导致监事会乙某直接让其入职内控部门。但是,丙并不具备内控管理的综合素质,导致在应对内控问题上出现了很多问题,部分风险并未发现,最终造成国企产生重大经济损失。
在针对内控制定执行后的监督以及审计过程中,并未充分发挥出监督以及审计的作用。第一,整个过程没有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大部分国企都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的绩效考核体系,尤其是在治理层、管理层等人员绩效考核中,并没有全方位进行分析,甚至有的国企并未对这部分人员实施考核,也没有将其纳入内控管理工作中,导致针对高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只能存在表面层面。例如,很多国企在制定管理层考核过程中,往往只给予了固定了薪资待遇,并未根据其工作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考核指标,最终都是将约定的薪资给予高层员工,将动态化考核转变为静态,导致高层人员缺乏工作动力,甚至产生舞弊风险。第二,没有对管理层行为进行监督控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国企经济战略往往要根据管理层决策进行,一旦管理层决策出现任何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国企经营发展。但是,大部分国企在决策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有的没有结合企业情况制定经营战略,也缺乏长远考虑,导致过度重视短期目标,直接影响到国企长期的发展。例如,A员工作为甲企业的高层,主要负责整个经营活动的管理,其实施的决策没有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但是依旧被甲企业所使用,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并未对决策风险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最终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国企内控制度要想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完善内控控制体系,才能确保其所进行的各项内控工作有据可依。首先,要充分加强国企全体职工的内控认识,尤其是提升管理层的重视和认识程度。国企管理者对内控认识程度越深,能够充分理解其实施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管理层保持创新性思维,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学习更多先进管理知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在内控体系建立以及完善上,应该先对自身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且充分借鉴外部企业的内控建设经验,更要积极分析同行业实施的内控模式,逐步制定出符合国企当前经济形势的内控体系。最后,为保障内控体系充分落实,国企应该将企业经营活动的权责进行明确划分。国企要体现出内控制度的作用,应该要对权责进行明确,确保控制活动实现独立性,才能更好对人员行为进行管控,发挥出道德制约作用。内控制度要对人员工作岗位情况进行分析,确保各岗位人员权利不存在交叉情况,没有岗位都有针对性地规范内容。只有实施这样的内控管理,才能确保国企经营管理得以落实。
要确保内控制度执行效果发挥,应该对内控执行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增强执行力度,更好提升内控效果。首先,根据国企实际情况,设置出独立性较强的执行机构。不管是什么活动都需要管理制度以及部门的保障,国企要确保所有的经济业务都能有序进行,就应该构建和国企相符合的内控部门,以此来执行内控工作,避免其与其他管理层以及部门产生关联系,有利于预防舞弊。内控机构的设置对国企经营发展非常重要,可以更好发现企业经营活动的问题,为实现风险预防提供了有效途径。国企通过专业内控人员的配置,有效增强了内控作用,避免内控工作形式化。其次,增强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内控执行程度质量高低与内控人员的素质存在着密切联系,这需要增强内控人员理论以及实操能力。加强现有内控人员的培训,从理论以及实操两个方面进行培训,充分提升人员的内控能力;加大外部人员的引进,对现有人员素质结构进行优化,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行转岗或者辞退,借助招聘手段为内控部门提供相应的人员,优化内控人员结构;加强和高校合作,通过签订人才定向培养,为国企逐步提供基础性的专业人才,有效保障内控人员需求,有效增强内控管理水平。因此,通过内部、外部、高校等环节,逐步对企业内控人员素质进行提升,有效增强内控执行效果,更好预防和应对国企经营过程的风险,有利于提升国企管理水平,充分实现经济效益。
在内控执行过程中,都会通过监督及审计对内控工作进行动态化分析,对其中不适合的部分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其符合国企当前情况,有效控制员工行为,发挥实现资源最大效率,确保其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国企一般对内控监督以及审计都是依靠绩效管理制度进行的,重点在观察整个实施过程。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国企审计部门不能仅仅对财务要素进行把控,更要对人员行为、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这需要根据人员岗位情况建立针对性的考核体系,准确将考核目标以及方向进行把控,结合考核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在绩效考核指标确定后,要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让全体员工对绩效考核充分认同,确保其思想上与企业管理层保持一致性,才能让全体员工充分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更好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第二,加强对管理层绩效考核。一方面针对管理层考核过程中,要更多考虑到管理层对工作的创新性,鼓励和支持其不断做出创新,给予其相对的试错范围,控制好其中的风险因素,不能将管理层所实施的各项工作进行否定,要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确保风险可控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增强。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管理层以及治理存在一言堂的情况,充分增强监事会作用,结合外聘法务顾问等形式,更好地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风险管控。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形成,国企改革力度不断加快,内外部经营风险增强,导致企业竞争压力剧烈,直接影响到国企经济效益增长。面对这样的情况,国企只有借助内控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应对内外部问题,才能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经济高速发展。通过对当前国企内控的分析,应该针对性地全面进行考虑,不断对内控建立、执行、监督等情况进行分析,有效改善企业经营情况。因此,应该完善内控管理体系,确保国企内控工作有据可行,更好保障内控效果;加大内控执行力度,根据国企实际情况落实内控工作,有效预防内控风险;重视及落实监督审计工作,更好保障内控执行效果,有效实现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