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红霞 刘庆 李朝晖 张小勇
1、湖北省恩施州气象局 2、建始县气象局
李子(Prunus salicina Lindl)是蔷薇科李属植物[1],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7~8月间成熟,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口味甘甜,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水果之一。中医理论认为李子具有清肝涤热、生津液、利小便之功效。还适合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大腹水肿等人食用。李子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土层深厚,有一定的肥力,排水性稍好些,任何土质都可以栽种。李子常栽种于海拔400~26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灌丛中、山谷疏林中或沟底、路旁等处,中国南北方都有分布。湖北省建始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李子生长条件好。建始县李子果实肉质松脆,纤维少,汁多,味甜,有香味,离核,核小,品质上等。在海拔700~900m区域,2月中下旬花芽萌芽,3月中下旬开花,7月上旬果实成熟期。建始本土李子主要是空心李和蜂糖李(或称砂糖李),种植面积147公顷,其中空心李单产49307kg/hm2,蜂糖李单产104167kg/hm2。
空心李是建始县区域性特色水果,其果色青灰鲜艳,果肉脆嫩,酸甜适度,营养丰富。但李子的种植较为零散,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也是建始县李子产业发展的难题。近年来,高坪、三里等地相继引进一些优良的品种,如脆红李、半边红、凤凰李等,并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提高了李子的品质和商品价值,这也促进了建始县的经济发展。其中,高坪镇的大横坡村和石门村的李子产业园已形成一定规模。
不同品质的李子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还受到产地气候条件、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李子生长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克服不利气象因素的影响,对提高李子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李子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只要土壤土层较深,且有一定的肥力,何种土质都可以栽种。同时对空气和土壤湿度有较高的要求,李子极不适应积水的环境,果园如果排水不良,会导致烂根,生长不良,所以应在土质疏松、土壤透气和排水良好,土层深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建园。李子在建始县栽培在冬春季不需越冬管理即可安全越冬。
李子萌芽前,白天适宜气温为15℃~22℃,夜间不低于0℃,花期前最高气温不宜超过24℃,最低不低于5℃,注意,此时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李子开花期要求温度为9~13℃,最适宜的温度是12~16℃,但低温对李子树影响较大,温度过低,超过受害的临界温度时,李子树就会受冻死亡。
建始县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最高气温20.8℃,年平均最低气温12.3℃,李子可全越冬,气温可满足李子生长需要。
李子是喜水的果树,它对水分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土壤水分充足,而且还要求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必须达到60%~70%。如果李树干旱缺水,会造成树体水分代谢受阻,甚至死亡。另一方面由于李子树树体衰弱,叶片小,叶色暗淡,树体蒸腾作用差,会导致枝叶萎蔫枯萎,严重时甚至会绝产。建始县年平均湿度80%,能够满足李子生长的需要。
李子是一种喜土壤条件较稳定的果树。李子树生长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但碱性土不利于李树生长,酸性较强的红壤、黄壤也不适合李子生长,这类土壤栽培管理比较麻烦,且易造成树体生长衰弱。酸碱度以pH值7~8为宜。
建始县多为沙质壤土,底层黄黏土,酸碱度适中。田间水分变化对李子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总的来说,山区地段,潮湿极大,加之地段保水性极好,李子成熟期间基本正常。
李子生长期需水量较大,但水分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引起李子树的生理落果。建始县李子种植大多无灌溉条件,水源靠天。但建始县年降水量1416.3 mm,能够满足李子对水分的需求。如果雨日较多并出现严重洪涝灾害时,则对李子的生长十分不利,此外雨水过多还容易使土壤中的钙流失和板结影响李子的品质与产量。
李子树喜光,建始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70.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29%,十分有利于李子的生长。
建始县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根据建始县民政局提供的灾情数据,建始县范围内发生气象灾害并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为涝灾、冰雹、低温冷害、旱灾、持续性低温阴雨和风灾。
李子属蔷薇科、李亚科,是落叶灌木或乔木,发枝多,生长旺,喜光,果树寿命长,对土壤适应性强,结果期早,果实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经济效益快,是果农种植较多的树种。同时,李子也是园林植物中重要的观叶、观花、观果树种[2]。
李子生长的季节一般是每年的3月下旬至8月上旬,李子树生长的最佳温度是25℃至28℃。如果雨季降水量不足,遇大风,干旱高温会使李子树受到不良天气因素的影响,从而严重影响李子树的正常生长。
李子树发生干旱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初夏到初秋期间(一般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由于气候特点是“多雨多晴”,这一时期如果降水少就会造成树体干旱死亡,而李果却因抗旱而又表现出较好的长势和产量。如果出现干旱情况需采取灌溉措施如挖沟条施或灌水等。
建始县李子树干旱灾害多发生在7~10月,出现伏旱和秋旱。在这期间,高温、无雨、干燥的天气,对幼龄李子树,特别是当年播种的幼苗和移栽苗,影响较大。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建始县出现伏旱的年份在1981~2020,其中小旱年占26%,中旱年占19%,大旱年占12%。伏旱持续日数大于50天的特大旱年占17%。但因建始地处山区,降水充足,加上土壤质地为沙质壤土,底层黄黏土,酸碱度中,保水性较好,伏旱的出现对李子生长不会产生太大影响。防治李子干旱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通透性。灌溉采用喷灌或滴灌方式,以保障李子树体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在生长季节灌溉后应及时松土保墒。
大风是一种严重影响李子生长的气象灾害。主要是风力使大风刮落枝叶、树木折断或高空坠物等致李子树受害。由于大风的影响,李子树果叶片和果实脱落现象很严重。李子树的防风措施主要为加固围网或搭棚架等避风措施。
建始县年平均风速0.9m/s,年最大风速11.4 m/s,年平均大风日数1天,风灾不是影响李子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
建始冰雹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季雷雨天气时,年平均冰雹日数0.41天,冰雹对李子树危害较大,会造成幼树折断、幼树死亡现象,还会使花芽分化不良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高温会使李树体内水分大量蒸发,导致根系吸水、保水能力下降,使植株呼吸作用增强,对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对后期果实品质影响也很大,甚至造成果实腐烂,产量降低。但对果实品质影响不大。这是因为高温对植株细胞有热损伤,引起细胞分裂障碍。热损伤时由于李科植物伤口不容易愈合,影响伤口愈合,造成伤口感染而使枝叶枯萎或落花落果。如果温度超过30℃时,李树体内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明显,而叶片蒸腾作用增强,导致落叶病多发、发病重,叶片干枯,影响营养物质运输与光合作用的进行。此外,李科植物在夏天还形成一股很强的冷热对流作用,使空气中湿度增加而导致果实吸水、保水能力降低,造成李子果实的品质下降。
持续的强降水,易引起李子园积水涝害,尤其是正处于膨大期和采摘期的李子树,高温高湿更容易引起病害发生,轻则抑制树体生长,使部分叶片黄化、脱落,重则导致根系腐烂、植株死亡。大水漫灌后,表层土壤的通气性、温度、含水量等发生较大改变,而表层土壤的吸收根系往往出现大量死亡。这些根系的死亡,会使李树营养出现暂时性亏缺,直到新的吸收根长出来。洪涝还会造成土壤侵蚀、压实,大水漫灌使得土壤内的空气被挤出,土壤处于一个缺氧环境,一些根系和土壤微生物会因为缺氧死亡,土壤的团粒结构也被破坏,造成土壤板结。洪涝过后,尽快排除果园积水,防止长时间浸渍,应尽快扶正冲刷严重,造成土壤沟蚀、树根裸露的李子树,及时的填土保根,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树体自身抗涝耐渍能力。淹过的李子园,常有淤泥沉积,土壤容易出现板结,但这些淤泥又相当于给果园改土施肥,利于培肥土地。等土面稍干时要及时地耕翻,打碎沉积的泥块,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霜冻对李子生长影响较重,建始县3~4月气温、≥0℃积温和李子的芽膨大期、芽开放期和花期等情况,春季的霜冻对李子生长十分不利。
李子防冻害的具体措施有:一是运用科技躲避冻害;二是灌溉;三是涂白;四是加强管理,强壮树势;五是药剂保护;六是合理修剪回缩;七是生烟。
合理修剪李树顶端优势、萌芽力、成枝力都比较强,枝稍节间短、芽多、新稍发生量大,针对李树这些特点,修剪时宜疏剪,不宜短截,果枝群分布要合理,枝条间距离保持30厘米以上,邻近两树枝条不交叉重复,以防重叠遮荫[3]。
建始县李子树花芽始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花期在3月中下旬,开花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此时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在倒春寒,冰雹到来前加强防护,可采取熏烟保温、放蜂增加花期授粉、架设防雹网防冰雹等措施达到保花目的。
李子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成熟。夏季保果主要是防虫,高温高湿的天气会加剧病虫害的发生,正值李子成熟期,要加强管理,科学用药。采果之后要科学施肥,平衡肥量。
李子树主要病害有李子红点病、李子细菌性穿孔病,虫害有李子食心虫、李子红蜘蛛、李子蚜虫。主要防治方法一是加强果园综合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在土壤黏重和地下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改良土壤和排水;合理整形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二是药剂防治[4]。
综上所述,在建始发展李子生产的气候资源优势突出,但也存在一些不利的气候条件,如: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伏旱出现较多,对李子生长不利;倒春寒和冰雹对李子生长影响较大。因此,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克服不利气象因素的影响,才能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并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