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靳少雄
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立业之本。气象部门着力于推进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努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与增效的双重作用,做好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能有效增强农业气象服务有效供给、强化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综合气象服务及效益能力[1]。
气象事业被明确定义为科技性、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公共性、非竞争性、外部性以及多目标性的特点。气象服务效益直接体现在社会层面,但也是经济活动的一种,需要统筹规划投入和产出、所费和所得,合理配置资源。通过气象服务能使人们方便合理利用气象资源,采取积极措施趋利避害,在经济上给大众带来收益或减少损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是对气象服务所产生的效益进行论证和分析,其经济属性决定其经济效益评估是一种决策和另一种决策比较得出的价值,即气象信息决策与人们自发决策的效益比,气象部门提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产生的效果与投入资源的比例越大,收获的效益越高。
运城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山西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最大的设施蔬菜产地,也是山西最大的苹果产地。受气候变化影响,运城的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多雨。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极端天气频发,频率逐渐增多,影响运城农业发展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倒春寒、连阴雨、霜冻、冰雹等。运城市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由气象观测网络、气象预报系统、气象灾害监测及预警、气象决策服务四个部分组成,全市建设农田气候宝14个,农田小气候站51个,实时观测种植区气象数据,为研究气象因子提供数据支撑。依托三农项目开发运城经济林果智慧服务系统,能主动完成部分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助力地方政府把生态气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挥气象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在当前气候变化不确定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评估农业气象服务效益,了解农户使用气象服务的现状和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效益和水平,已成为理论工作者和相关部门所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是指对提供气象服务产生效益值进行量化评价,包括公众气象服务、行业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而农业气象服务效益属于行业效益评估,指的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归属农业范畴的所有经济生产方式在利用气象服务过程中所获得效益的综合[7]。气象服务效益包含多维性、间接性和综合性等多种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在探讨气象服务成本和效益时其理论运用的复杂程度是难以评估的原因。
国内专家学者以及气象部门工作者从不同视角对气象服务农业效益评估进行应用研究和探讨。马秀红[2]认为要树立先进的理念,充分意识到做好评价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研究深度。李国华[3]等认为助力乡村振兴,要提升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直通式气象服务、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农村防灾减灾能力等建设,要完善农业气候资源效益评估与区划。丁圣[4]等以云南元江县为例,研究了气象服务专项实施效益定量化评估,定量化评估气象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得出高质量气象服务切实帮助农户节约了相关生产生活支出的结论。姚秀萍[5]通过从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出发,运用相关评估方法,在统计调查基础上,对公众使用气象服务时所增加效益或减少的损失进行测算。黄海洪[6]认为及时、精准到地块作物的气象灾害提示提醒,趋利避害促使农产品品质优化,科学定量检验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为模式的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张钛仁[7]提出建立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式,以典型单位气象服务贡献率的实际测定值为参考值,运用专家评估法估测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以此为基础分析评估农业气象服务效益值。邢彩盈、张京红、车秀芬、吴胜安(2019)[8]根据发放的调查问卷,结合台风灾害防御行为效益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构建有关海南省台风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价模型,客观地评价了农业气象服务台风灾害防御行为带来的效益。
1.2.1 多维性特点
由于气象服务在应用过程和信息使用时在多方面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各种效果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又存在差别。人们对气象服务的需要也会因环境而变化,而对相同的气象预报则会表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亦产生不同的价值属性。气象服务价值多维性会给气象服务价值测量带来较大困难,人们只关心气象服务在某一方面的价值实现。例如,天气预报对高速公路来说,准确的预报是车辆安全行驶的保障;对于农业来讲,趋利避害可以减少农作物的损失;对于人们外出旅行来说,可以利用天气预报合理地安排好出游行程。
1.2.2 间接性特点
气象服务在某一方面的价值实现需要在其他方面的价值实现之后体现出来,并不能立即产生效果、价值或效益。换句话说,气象服务的价值在实现后,将会对这些受影响的方面产生激励或减少损失。同时,气象服务价值的实现,通过准确的气象信息,作用到气象影响的生产资料部门或者人力,经过各类资源互通配合,其效益价值也只是借助相关的资源实现,气象服务的直接经济作用是难以实现的。例如,气象预测寒潮来临,对此农业生产就需要采取加盖稻草等作物秸秆、烟熏、增施磷钾肥等措施来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这些隐形效益是农户在利用气象服务间接导致的,气象服务体现在了决策价值上,并没有直接的经济价值。
1.2.3 综合性特点
气象服务产生的多维度、多元化效益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效益可以分开计算,但仍在统一的整体中,否则气象效益价值就无意义。比如,气象服务不会只产生经济效益,同时会产生社会效益等,在分析时既要拆分计算服务产生的效益,又要以整体的思路分析效益价值,反映的是再生产再分配中的过程,是从生产、分配、流通到使用这一整体流程来考虑的效益。
1.2.4 效益性特点
农业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价中,也要合理安排反映经济、效率、效能的指标设置,使评价工作不仅能在客观上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也能实现主客观、内外部的合理平衡。所以在构建气象服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时,不能忽视效益性的评价考核指标,不仅重视服务本身,还要追求服务的效果达到预期标准,实现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等。气象服务建设同样也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只有坚持效益性原则,才能不断促进气象服务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气象服务水平质的飞跃。
在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中,主要评估的是气象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是由气象原因造成的损失、预警产生费用或节约的资源,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人们对气象服务准确率与服务能力的最大支付意愿,从不同角度计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权变评价法(CVM)也称意愿调查评价法、条件价值法,主要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直接考察受访人员对使用气象服务,以得到用户对气象服务需求意愿,进而进行价值测算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市场数据失真,也无法直接或间接观测市场行为的情形。该方法下有两种方式:一是制作调查问卷,直接询问调查对象支付意愿,对某一投标值通过求得出平均支付意愿,从而计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二是通过专家调查法,面向专家采用座谈或交互方式,逐步将结果修订至专家达成一致的意见,对最终定性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最后评估结果。
消费者通过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额以获得气象服务的意愿,主要经过自身价值衡量付费后能否取得最终效益,是国内外比较认可的公益性服务或设施效益评价方法之一。
节省费用法与自愿付费法基本一致,其通过直接询问消费者气象服务为之带来的经济价值并利用得到的经济价值计算服务效益,不同之处在于节省费用是逆向思维考虑,节省的费用并非支付意愿,让其回答通过气象服务所节省的相关费用,用减少的损失来计算气象服务效益。
影子价格法即“最优计算价格”,是一种定量评价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价方法[8]。影子价格通过商品的边际收益而获得增加值,由于气象服务的价格难以估算,因而寻找近似的替代产品,估算得到气象服务影子价格所带来的效益增加值。在效益评价过程中,通过对人们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途径获得天气信息的次数来反映人们的需求量,进而计算气象服务效益价值。
以上评估技术方法的选择根据获取气象信息与研究经费、时间等条件决定,要充分考虑数据的获取来源、成本等条件。
根据气象服务全面性、专业性、实用性等原则,通过借鉴参考现阶段国内外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运城农业气象服务效益指标体系。整个体系分为三个层次,设有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由气象服务水平、气象保障水平和气象服务满意度三大类构成。针对这3个一级指标,又分别设定了气象信息覆盖度、气象资金投入、气象服务价值等8个二级指标作为评估气象服务效益的影响因素;为了从不同层面反映农业气象服务效益指标,针对二级指标又设定了具体的三级指标,共有22个。这些三级指标将作为调查测量的具体问题,对农业气象服务总体评价和服务意愿等进行调查,根据最后的调查结果分类计算出服务效益价值。
建立完善气象为农服务的工作机制,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分工细化与协调优化的关系,加强气象为农服务队伍和相关资源的整合,完善农村防灾减灾合作机制,加强农村预警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气象信息员与乡村治理网格员、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等队伍的融合机制,依托山西省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农村气象灾害科普宣传,提高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覆盖率,使气象服务不断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效益。
加强农业气象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运城各县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收集现代农业生产资料,合理扩大农业气象业务有效的使用范围,提升自身的农业气象信息预报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对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等级进行预估,争取地方和相关部门支持,增补农业气象智能观测设备。依托运城市现有农业气象试验基地,拓展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换,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气象服务由曾经的“靠天吃饭”变为如今“知天而作”,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持续开展新型直通式服务,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及时向乡镇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重大农业气象信息专报及其他高影响天气服务材,提高信息传送及时性;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概率大的区域,加强与各单位联动合作,完善一体化预警平台,畅通预警发布渠道,增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结合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为农业服务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指标实施应用情况,结合当地农业部门专家意见和农业特色,修订完善或重新建立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优质苹果产业、畜牧水产养殖业、绿色蔬菜产业的各生育期生长适宜、农业气象灾害、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等农业气象指标。
本文简述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相关原理特征,以及主要相关评估技术方法,并尝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运用专业方法测算气象为农业服务产生的效益价值,提升运城大宗粮食作物和“特”“优”农产品气象服务能力,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发挥气象服务经济效益最大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