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5 000多年的文明史。距今约10 000年的上山文化,正是1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实证。它的发现如石破天惊,实证了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农业起源的重要中心,是率先进入农业社会的先行者。因为其年代处于人类进程中的关键时期,使上山文化站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起点和价值源点。早在2006年,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作出了“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的重要批示。
16年来,浙江省一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全力以赴推进上山文化考古研究、保护利用和传播宣传。特别是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把上山文化作为文化浙江建设的重要抓手,相继将上山文化遗址群保护利用纳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写进了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报告,确立了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目标,努力将其打造成新时代文化高地中的高峰和充分彰显“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靓丽金名片。浙江省文物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全省上山文化遗址研究、保护、宣传和申遗的统筹协调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遗址所在地的共同努力下,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是顶层设计已经成型。在城市申遗联盟、上山文化考古遗址联盟的基础上,由成岳冲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的浙江省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已经成立,《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方案(2022—2025年)》已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形成了省、市、县3级联动和行政部门、业务部门、职能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高效工作机制。2022年5月、11月,已先后2次召开专班会议,稳步推进相关工作,并明确上山文化遗址申遗“两步走”战略,即争取2025年前推动上山文化遗址群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力争在2035年前推动上山文化遗址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是研究力度明显加大。上山文化遗址考古勘探、发掘及基础资料整理和研究持续推进,义乌桥头、兰溪皂洞口等重要上山文化遗址陆续被发现,仙居下汤、永康湖西等遗址考古不断取得新成果。2022年,按照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总体部署,浙江联合湖南、江西2省相关考古机构共同申报的“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形成研究(2023—2032年)”重大课题已获立项,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在该课题的引领下,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展区域考古工作并获取更丰富的资料,有望通过多学科、跨领域、跨国度合作,在年代分期、自然环境、生业经济、聚落形态等方面获得新发现,取得新突破。这将为挖掘好、阐述好上山文化遗址内在价值,并成为国内共识、国际共识打下扎实的学术基础。
三是遗产保护利用全面推进。推进遗址保护规划编制,提升遗址保护级别,强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建设,启动申遗文本编制,做好遗址展示利用、周边环境整治,推进遗址博物馆建设等各项工作已全面铺开,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同时,推动上山文化遗址群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相关工作也已梯次推进,目前在全省21 处上山文化遗址中,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为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义乌桥头、永康湖西、仙居下汤、龙游荷花山正在建设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这将为遗址所在地人民群众带来直接的获得感、幸福感,有利于为申遗工作赢得更广泛支持。
四是工作合力全面凝聚。深入贯彻“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分步实施、齐心协力”的工作方针,推动专班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在宣传推介、项目立项、土地指标、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面落实上山文化遗址所在县(市)政府推进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主体责任,强化人员力量配置和工作保障;强化保护和申遗工作督促,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督促机制,对重点任务实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明确进度安排,细化职责落实,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实现闭环管理。
在上山文化遗址群保护和申遗的道路上,我们迈出了坚实一步。但我们深知,上山文化遗址群保护和申遗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此次刊发上山专题,是对我们前一阶段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是为了进一步坚定信心、校准方向、找出不足。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这种“检身若不及”的自觉,牢记初心使命,秉持科学精神,孜孜以求,笃定前行,就一定能实现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成功的目标,使上山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