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传播

2022-02-09 07:30:23张家铭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学者现代化

张家铭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走出了一条具有独特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再向外输出意识形态,而是专注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于是在很长时期内,中国政府、学者和媒体在国际上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保持了相对低调的姿态。很多外国学者与媒体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或模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归纳,其中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解读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或偏见,但却在国际上广为传播,阻碍了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一个真实客观的中国,也为当今西方对中国的各种制裁、打压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因此,中国必须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工作,澄清各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错误解读,打破西方学术和西方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霸权。

一、西方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解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引起西方学者广泛关注,特别是2008 年源自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表现对比更加鲜明,吸引西方更加关注中国道路,提出了所谓“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等等概念。西方对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解读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一)以“东亚发展主义”套用中国

这一类学者用二战后快速实现现代化的“亚洲四小龙”(西方称之为“亚洲四虎”)经验来解释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模式。例如西方学者欧纬伦(William Overholt)认为中国的模式与亚洲四小龙并没有什么不同,并对这一模式能否让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即21 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持怀疑态度。[2]以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为代表的现代化模式被称为“东亚发展主义”(Developmentalism)模式,西方学者认为这四个地区都是在没有西式民主政治的条件下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在这一模式中,政府强调经济发展导向,大力吸引外资、发展贸易,并通过强力手段维持社会稳定,同时儒家文化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结合,造就了经济增长奇迹。[3]此类类比忽视了中国与亚洲四小龙的一些关键区别,例如规模、政治体制、产业结构等等,并将中国式现代化高度简单化了。

(二)“国家资本主义”

很多西方学者将中国看作是21 世纪国家资本主义(State Capitalism)的主要例子。例如政治学家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在他的《自由市场的终结:谁赢得了国家与公司之间的战争》一书中,将中国大陆描述为国家资本主义崛起中的主要角色。[4]也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体系,此类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主导角色,强调国家政府对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利润占有。[5]此类观点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甚至一些国内学者也受到影响。但是这种观点过于狭隘的聚集国有企业,并且只强调国家对国企利润的占有却完全无视国企在社会责任、社会稳定、地区平衡、宏观调控等方面的付出,也无法解释中国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反资本主义行为”,比如修建大量不直接盈利、乃至亏损的民生工程。

(三)“威权主义”

将中国模式描述为“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或“专制主义”(Autocracy)是当前国际上最常见的一种解读,比如著名的有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剑桥大学政治系教授斯蒂芬·哈珀(Steven Halper)的《北京共识:中国的威权模式如何主导21 世纪》等等。这一类观点延续了西方自由主义学术传统以及意识形态中的“二分法”,将世界各国划分为“威权”和“民主”两大阵营。此类观点强调中国政治体制与西方国家的区别,例如不存在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普选制等等,将中国的现代化称为“威权现代化”(Authoritarian Modernity)。[6]随着此类观点越来越难以预测和解释中国的客观现象,一些学者又修正理论出现了所谓的“合法化威权主义”(Legitimizing authoritarianism)、“回应性威权主义”(Responsive authoritarianism)、“有民主特征的专制”(Autocracy with democratic characteristics)等等来描述中国。[7]此类观点在西方媒体以及社会舆论中也被广为接受,在“威权主义”话语下,中国被当作西方的对立面来看待,中国政治、社会中的个别现象、腐败行为被放大、上升到中国模式的高度,在此类话语下,有关中国“侵犯人权”“压制自由”等政治谣言得以在西方获得普遍认同与合理化。

(四)“贤能政治”“精英政治”模式

少数西方学者也能克服意识形态偏见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予肯定的、积极的评价,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然不是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道路”,但也不是“非黑即白”的“专制威权”,而是充分发挥了国家中具有贤能的精英人才的作用,克服了西方模式中的分裂、民粹与低效等确定,确保国家发展高水平治理。例如“北京共识”(Beijing Consensus)最早的提出者约书亚·库珀·拉莫 (Joshua Cooper Ramo)批评了“华盛顿共识”,并提出可取代“华盛顿共识”的中国模式:“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如设立经济特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如处理台湾问题)以及循序渐进(如“摸着石头过河”)、积聚能量和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积累4000 亿美元外汇储备)等特点。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同样注重社会变化,也涉及政治、生活质量和全球力量平衡等诸多方面,体现了一种寻求公正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思路。在库珀看来,建立在“北京共识”基础上的中国经验具有普世价值,不少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参考,可算是一些落后国家如何寻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模式。[8]加拿大政治学家、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淡贝宁(Daniel A.Bell)在《中国模式:政治精英制与民主的局限》中认为中国模式的贤能政治有助于弥补选举民主的关键缺陷。他讨论了贤能政治的优点和缺陷,区分了贤能政治与民主结合的不同方式,并认为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道德上可取且政治上稳定的民主贤能模式,将中国模式总结并评估为“上层精英、中间实验、底层民主。”[9]对中国发展道路持积极态度的还有英国学者马丁·雅克(Martin Jaccques)、新加坡学者、外交家马硕凯(Kishore Mahbubani)等等,总体而言此类外国学者在国际上属于极少数,但他们的发声仍对打破西方对中国模式的话语霸权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观点之外,还有少数学者、更多的媒体和政客从根本上否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存在,例如《经济学人》杂志发文认为“中国模式”是“不清楚的”,中国的成功并不是什么“中国模式”,而是“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供应”、“具有吸引力的外国投资内部市场”以及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10]北大经济学教授张维迎2018 年也声称中国发展并非源于“中国模式”,而宣扬“中国模式”理论必定会导致中国与西方的冲突。[11]还有一些右翼西方政客直接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等同于“苏联式共产主义”“斯大林共产主义”等带有冷战色彩的概念,煽动对华恐惧与敌意。

二、西方误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

西方学者与媒体对中国式现代化五花八门的解读体现了当今世界西方国际话语霸权的强势地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多数解读与传播,都是建立在“中国不民主”的前提假设之下的,大多数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臆想大于实证”,甚至很多学者从未到过中国、也不会中文,就对“中国模式”夸夸其谈。同时,中国国内学者、媒体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声音在国际上很少受到关注。西方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模式的负面解读、错误解读在国际上占据主流,不利于我国自身发展以及我国海外利益的维护。

(一)西方误读中国模式为西方制裁打压中国提供舆论支持

近年来,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恶化,西方国家不断加强对中国经贸、科技的制裁力度,不断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污蔑攻击。美国等西方国家升级制裁打压中国的主要理由,仍然是以“新疆人权问题”“香港问题”等干涉中国内政为主,其政策合法性依据来自于西方媒体、政客炮制的各种反华谣言。这些在中国人看来毫无逻辑、可信性的荒诞谣言,居然能够在西方国家大行其道,登堂入室,上升为国家政策和法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整体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处于极其无知与盲目的状态。西方学者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各种错读、误读不断巩固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与偏见,为制造传播反华谣言奠定了社会舆论基础。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下,诸如“新疆种族灭绝”等谣言被西方人认为是“熟悉的”、“发生在中国是可以想象的”,所以这些荒诞谣言才会流行的市场。而一些学者反过来又将这些谣言当作严肃材料进一步巩固对中国的观点,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我们看到,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后,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认知不仅没有因中国快速恢复、援助世界而变化,反而更加恶化。如果西方学者、群众能够了解中国道路的真实情况,一些荒诞的谣言将不攻自破,建立在这些谣言之上的各种反华政策也将失去合法性依据。

(二)西方误读中国模式容易引起对海外中国人的种族主义歧视与攻击

主流西方学术界长期将中国模式塑造成“民主”的对立面,将中国模式的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对立起来,将不得不殃及海外的中国人,包括留学生和华人华侨。尽管西方误读中国的主要对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但是长期对中国党政体制的偏见、攻击是建立在一个种族主义的底层逻辑之上的:即中国人根本不懂什么是好的民主体制、不会或没有能力建立一个“民主国家”,需要西方人的指导。这一逻辑意味着“西方人比中国人更了解怎样治理好中国”,充满了西方中心主义、种族主义色彩。这样的逻辑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西方社会大众对中国人这一族群的看法,加剧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而近年来西方学者一再渲染“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的对立,加剧了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恐惧感,引发更对中国人的误解乃至仇恨。

(三)西方误读中国模式会影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由于西方在国际学术话语权上的主导地位,很多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精英乃至人民群众,也会受到西方误读中国模式的影响,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造成阻碍。我们必须看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是模仿的西方模式,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学、企业、政府机构深受西方影响,像政治学这样的学科领域仍然将西方政治学教材和学者研究奉为圭臬。因此,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的各种错误解读很可能会让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精英、民众对中国产生误判,对于中国的合作项目产生误判。对中国在海外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项目建设造成一些潜在风险和阻碍。

(四)西方误读中国模式也会影响我国国内学术与意识形态形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学术界以及新闻媒体界也深受西方的影响。很多西方对中国的研究传播到中国国内,为一些中国学者和媒体所接受。近年来,随着中国本土政治学的发展,随着中国学者对中国自身发展道路、经验模式的总结以及对西方道路的批判,我国在学术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大增强,但仍需不断努力,目前在国内仍然有一部分学者以舆论工作者认可以西方理论视角来解读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

三、加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传播

近年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的道路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1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3]同时,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和顶层设计上,前所未有的重视加强国际传播工作。2021 年5 月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14]加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传播,是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打破西方对我国的话语霸权与舆论围堵,巩固和提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内外的政治合法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要求。

(一)要支持鼓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学理阐释国际化。打破西方对“自由”“民主”等核心概念的垄断定义权,加大例如“全过程民主”“以自由看待发展”等非西方概念理论的研究阐释与传播,用西方学者听得懂的话讲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加大对中国政治话语国际传播研究的各方面支持。支持鼓励相关领域的优秀中国学者走上国际平台、国际媒体发出中国声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名。

(二)要支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国际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与通俗化。加强中国道路的国际传播,不仅需要严肃理论解释,也需要大众通俗易懂的多方位展现。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全方位向其他国家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社会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成果,展现当代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精神风貌、政治参与、政府运作以及社会治理,让西方群众直观的了解、感受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三)要支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相关理论研究与国际传播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要支持区域国别研究与区域国别传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在加大主要国别、主要语种的研究与传播人才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广大亚非拉区域国别的理论研究与国际传播工作力度,特别考虑到英美国家英语霸权的国际传播现状,应着力加强各个小语种、针对亚非拉国家当地人民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在媒体、学术界以及民间社会培养出一批批理论素养与技术素养都过硬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

(四)要支持海外友华人士、力量助力中国道路的国际传播,建立海外国际传播统一战线。鼓励对华积极友好的外国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并在国际上为中国发声,搭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国际传播的中外交流平台。要支持海外民间人士、自媒体人自发地来传播真实的中国,绕开西方媒体的垄断控制,通过自媒体网络“群众路线”,向世界展现真实中国。

猜你喜欢
中国式学者现代化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学者简介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 14:53:36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28
学者介绍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