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莹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深受民众的喜爱和追捧。
在电影音乐制作过程中,相关制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音乐作为电影第二台词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基于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够让电影故事氛围更深入人心,电影音乐与电影情节完美形成一个整体,能够使现场观众与电影情节相互交融在一起。因此,电影音乐制作者要善于挖掘利用好多元民族音乐元素,将其与电影音乐制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民族音乐的艺术表现魅力,为观众打造出一场视听盛宴,同时推动整个电影艺术产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本文对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
在电影拍摄制作过程中,音乐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一部优秀电影作品的核心诠释纽带。任何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除了需要具备能够打动人的电影故事发展情节与演员的演技,还必须有出色的电影音乐烘托,能够完美传递出电影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使观众沉浸在电影故事场景中,切实体验感受电影艺术的氛围。电影音乐的特征可以体现为以下几点内容。(1)灵活多变性。电影音乐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其灵活多变性,在电影音乐实践制作过程中,相关制作人员需要充分考虑音乐作品层次段落设计与电影故事发展情节之间的相互适应性,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势必会有不同的人物心理情绪和场景内容表现。电影音乐制作人需要结合电影主题内容,科学有效地制作出符合其特色的音乐风格作品,确保能够为影片打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环境,全面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气息,从而感染现场观众,赢得观众的支持和认可。(2)明确性。明确性也是电影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其能够彰显出电影作品的中心思想情感。电影音乐制作人要想保障自身制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完美符合电影作品主题,就必须深入剖析了解电影故事发展背景与场景内容,并结合人物表达情感优化音乐桥段设计,打造出主题明确的优秀电影作品,实现音乐与电影情节发展的合理搭配目标。与此同时,电影音乐制作人还需确保自身设计的音乐内容能够起到辅助诠释电影中情节故事发展进程中不同人物心理的作用。
在电影拍摄制作过程中,针对影片中音乐的搭配设置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电影歌曲,一方面是电影配乐。其中电影歌曲的制作应用能够起到提升影片整体画面艺术感染力与艺术文化气息的作用。在电影中各种歌曲的设置表现形式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歌词,一种是旋律。歌词部分的设计需要凸显该部电影的中心思想,科学阐述电影的背景发展故事和人物情感,使观众在浏览歌曲歌词内容时能够将自身融入具体故事情节发展中,被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打动。而歌曲旋律部分的设计则需要注重符合电影不同场景下的不同人物情感表达特点,使两者之间完美贴合。电影配乐的设置作为电影音乐创作中的核心构成部分,通常可以分为三种不同形式,分别是电影主题音乐、场景音乐及背景音乐。主题音乐是电影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的点睛之笔,其制作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电影作品的综合品质。优秀的主题音乐制作穿插应用在电影故事情节发展中,能够起到拓展现场观众思维和想象空间的重要作用,还可以将电影故事情节发展推向高潮,瞬间激发观众内心的丰富情感,使他们心理情感发生一定的波动,被电影故事情节与人物情绪带动起来。而场景音乐在电影拍摄中的穿插使用则要注重配合特定故事情节下的人物角色心理情感,能够对电影场景中人物情感故事进程发展做好衬托铺垫,全面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民歌作为各民族文艺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表达社会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情感、愿望及意志等,因此与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各民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有着生动灵活、简明朴实及平易近人的特点。电影与民歌一样,都是一种贴近大众生活的艺术形式,是真实存在于人们身边的故事。将民歌元素应用在电影音乐制作中,能够进一步丰富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升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有效拉近与本土民众之间的距离,向观众真实完整反映我国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场景。上映于1942年的《塞上风云》改编于同名话剧,该电影作品主要讲述了我国蒙古族青年迪鲁瓦、金花与汉族青年丁世雄抛却个人情感恩怨,联合起来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在影片拍摄制作过程中,创编团队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合理采用了西康民歌与创新改编《思乡曲》的方式,还原了蒙古族在一望无际草原上的生产生活情景,同时还增添了少数民族的独特风韵,让观众在美妙的音乐下欣赏魅力的草原生活风景。民歌在现代电影拍摄制作中的应用极为广泛,能够向观众清晰展现出不同民族的现实生活风貌,全面直观表现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特色,同时还可以深化电影场景特色,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我国民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电影音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单一的民歌融入传唱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民众对电影音乐的发展需求。在我国民族乐器体系中,常见的乐器类型主要包括弹拨类、吹奏类及拉弦类。在电影音乐制作中,相关制作人需要根据电影主题与场景内容,合理搭配使用相对应的民族器乐,以此增添电影艺术气息,丰富电影音乐表现内容。
例如,在《孔雀公主》这部经典电影的拍摄过程中,电影中绚丽优美的舞蹈、娓娓动听的音乐、梦幻般的场景,为观众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充分彰显了云南傣族之乡的魅力。在该部电影音乐制作中,制作人员创新采用了奏鸣曲形式,将传统山歌的简单旋律展开二次创作,使音乐更符合电影的中心主题,同时让观众能够切身体验感受剧中人物的丰富细腻情感。
又如,在经典电影作品《红高粱》中,音乐制作人在为该部影片进行歌曲创作时就采用了极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乐器唢呐。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了迎亲队伍的吹打乐,综合运用了传统器乐唢呐、腰鼓和人声的组合,充分展现了黄土高原人的热情奔放,向观众渲染着生命的激情。
在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电影作品《十面埋伏》中,同样采用了传统器乐琵琶。张艺谋邀请了具有丰富配乐经验的日本作曲家梅茂林进行电影音乐制作,其作为一位受到东方传统文化熏陶的音乐人,从中国传统音乐中汲取了多元的音乐元素,并实践应用在《十面埋伏》电影音乐创作中。而《十面埋伏》这首被张艺谋直接作为电影名字的古代琵琶曲,是根据楚霸王项羽和刘邦在垓下决战,汉军运用十面埋伏阵法大败楚军这一历史事件创作而成的。该传统器乐演奏的音乐被应用在电影中,意指影片中人物和情节中所蕴含的各种埋伏,琵琶曲《十面埋伏》的应用将电影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传统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一种重要综合舞台艺术样式,有效融合了民间歌舞、滑稽戏及说唱等内容。传统戏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多元化、包容性、综合性及程式性,从产乐角度分析,传统戏曲是属于中国人的音乐戏剧,与西方音乐家创作的歌剧有明显的区别。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在现代电影拍摄中,传统戏曲的融入应用能够赋予电影独特的艺术文化气息,充分体现电影的民族特色。
例如,在经典香港电影《鹿鼎记》的拍摄过程中,电影音乐制作人通过结合御书房这个拍摄场景,科学合理地运用了传统京剧曲牌《夜深沉》的内容,使人物在紧张刺激的武打场景情节发展中增加了几分幽默感,不仅能够满足观众对精彩武打画面的视觉体验需求,还可以满足观众对电影特色音乐的听觉需求。
又如,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主要描写一个名叫红牡丹的歌女,其在当地有着较大的名气,虽然说平时有丰厚的收入,但还是不够丈夫的挥霍,为此屡受刺激,以致嗓音失润,沦为三四等配角。在电影中音乐制作人穿插使用了四个京剧片段,分别是《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和《拿高登》,使观众第一次透过银幕切身聆听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的唱白,吸引了大量海内外观众。
说唱音乐也是民族音乐中重要的一部分,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族唱腔,一种是民族乐器伴奏,无论哪种形式都被广泛应用在电影音乐制作中。例如,在经典喜剧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音乐制作人就采用了民族传统说唱音乐中的快板伴奏形式。快板说唱最早被应用在民间艺术的街头卖艺表演中,所见所闻都能够被纳入说唱语言表达中,对表演者本身有较高的即兴创作水平要求。而在该部影片中,音乐制作人就采用了这种略带滑稽、轻松娱乐的说唱方式进行电影台词说唱表演,极为贴合周星驰的无厘头表演特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又如,在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的电影《没完没了》中,电影音乐制作人结合该部电影的主题内容创作了一段快板书《没完没了》,其中有唱道“没完没了的喜怒哀乐,没完没了的苦辣酸甜,没完没了的春夏秋冬”,基于民族传统的快板说唱方式唱出了电影中那些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
电影《卧虎藏龙》改编自王度庐的同名小说,在全球市场获得不错的反响,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突破一亿美元的外语电影。在该部电影拍摄制作中,导演李安邀请著名作曲家谭盾为其制作了多达12 部音乐作品,这些音乐配曲作品有极鲜明的民族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这首名为《永恒誓约》的电影插曲,创作者在该电影插曲制作中创新运用了我国新疆少数民族的手鼓敲打节奏,同时还运用了新疆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热瓦普进行独特音色的融入,赋予了该电影插曲作品独有的民族地域气息。
《卧虎藏龙》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国武侠打斗片,主要讲述了一代大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托付红颜知己俞秀莲将自己的青冥剑带到京城,作为礼物送给贝勒爷收藏。然而,李慕白选择隐退江湖的举动,反而惹来了更多江湖恩怨。在影片剧情发展过程中,我们能领略到极多出彩的武术打斗场面,而这些场景的出现往往都会配以独有的音乐插曲。比如,在电影情节推至碧眼狐狸俞秀莲在打斗中落下风后,其就想要通过进招去扭转整个局面。电影中该打斗场景画面是以蓝紫色调为主,有效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神秘氛围。为了配合该电影场景画面,作曲家谭盾创作了插曲《夜斗》,该插曲的创作采用了我国少数民族的葫芦丝乐器进行音乐演奏,演奏出来的音色旋律能够给人传递出一种静谧的感觉,还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在电影拍摄创作过程中,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衬托作用,不仅能够提升电影艺术综合表现水平,还可以赋予电影更多的新鲜血液,增添电影作品艺术文化气息。因此,在电影音乐制作中,相关制作人员需要结合电影主题和场景内容,合理搭配使用对应的音乐。民族音乐本身有着极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利用民族音乐元素展开电影音乐创新创作,能够向海内外电影观众充分展现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艺术灵魂,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增强电影艺术效果,实现电影与音乐艺术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