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提升路径研究

2022-02-09 03:20王玺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红色大学生文化

耿 亚 王玺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风雨,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红色代表着希望、胜利、创造、勤劳、勇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等,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生动的象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显现了越来越多种、越来越多元的外来文化,这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亟须大学生们提高文化甄别能力。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出现某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对其内涵知之甚少,导致整体的认同感相对较低,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相对困难,一方面使得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归属、文化认同、个人素养受到不良影响[1]。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尤其是面向高校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只有接受良好的红色文化教育,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才能更好地投身于祖国建设中,推动社会主义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一、融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发展的现存问题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兴媒体加快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不断优化,集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正在不断搭建、改善,这为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播拓展了渠道。然而互联网文化良莠不齐,新时代大学生辨别网络虚假信息的能力尚待加强,容易受到缺乏科学性的网络舆论的诱导,对我国的红色文化产生误解,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发展面临问题及不足之处主要归结为以下原因:

(一)传播渠道落后及内容缺失

高校是大学生接触红色文化的主场,虽然融媒体下传播载体众多,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并未深入挖掘融媒体技能,未能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普遍单一地使用较传统的传播媒体,说教式地面对当代大学生,未能结合时代优势实现智慧化传播,内容生硬刻板,致使大学生很难将红色文化精神入脑入心,理想信念的教育由此而大打折扣[2]。加之,部分自媒体宣传内容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内容表达不深入,红色文化内涵不能得到正确解读,在宣传过程中阅读量不高,关注度较少,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且不能激发学生自身兴趣,学生受益范围较窄,导致红色文化传播不畅。

(二)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手段局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文艺作品与综艺节目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现今高质量的红色文化类节目凤毛麟角,局限于文化的表达,内容过于表浅,存在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过度开发的现象[3],普遍存在内容固化、题材单一的现象,无法真正吸引观众,创新能力不足,亟须打造可以真正打动观众的高质量节目。

(三)融媒体与红色文化结合力度不到位

日前,红色文化传播的方式多依附于短视频、图片、音频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但其呈现时间短、表现内容少、表达方式花哨、传播手段单一,并没有做到多方面融合,使得红色文化传播不畅,加之,大数据根据个人喜好推荐,导致大学生娱乐化、低俗化信息输入的增多,学生若不进行自主学习,并不会接受红色文化类的推荐,须打破媒介之间的传播壁垒,多渠道传播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大学生群体传播的精准性,打破信息茧房。

(四)自媒体文化良莠不齐,商业化严重

融媒体时代,自媒体数量趋于上升,不可避免地出现多媒体的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多媒体呈现的文化质量高低不等,且有自媒体为获取流量,夸大事实,个别无良自媒体无视政治法规,在意识形态领域寻衅滋事,企图引发民意不满,制造社会恐慌[4]。学生自我辨别意识弱,容易盲目跟风,歪曲其自身的价值观,动摇学生信念,严重影响红色文化传播。

二、融媒体视域下提升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价值性体现

(一)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新青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融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眼界,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意识,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以及文化自信,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学习,进而实现对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文化中的英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善良人格品质、强烈的集体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怀,以及遇到困难不盲从、集中力量解决问题的优良品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激励大学生勇敢地坚定前行步伐,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知、情、意、行”的认同,更有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式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发挥红色文化的激励作用,提升校园文化的凝聚力

通过研究与实践,不仅可以使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更加紧密,在思政教育中凸显红色文化的重要功能,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内涵与实效,增加思政教育的趣味性,从而实现“以文化人”丰富理论内涵,而且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素养,以融媒体-红色文化构建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增加大学生学习方式多样性,实现大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成长,将“真红”“正红”“鲜红”印染到高校学生的心灵深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形成有温度的校园文化。

(三)拓展红色文化传播途径,更好发挥高校育人功能

融媒体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的传播优势,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时代融媒体能够将多种传统的传媒方式与互联网新媒体进行系统性的融合,实现多种媒介融合进而形成新型媒介载体[6],将红色文化与融媒体手段结合,丰富了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高校结合时代融媒体优势,打造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搭建高校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为学生呈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能为大学生喜闻乐见,激发其求知欲,使其形成强大的情感集聚效应,能够帮助高校营造更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也是契合当下互联网日新月异背景下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更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红色文化知识,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更好发挥高校育人功能。

(四)提升红色文化价值,有助于巩固红色资源数字化保护

融媒体拥有更具表现张力的优势,可以通过多种媒介交叉融合,以新媒体的形式为观众呈现革命前辈的革命故事,展现革命精神,一定程度上提升红色文化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7];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融媒体为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的保存、传播与传承提供了便利的手段,一方面将红色文化数据录入互联网系统,实现时空的转换;一方面降低了传播成本,更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但通过技术高质量修复,能够将红色文化鲜活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红色文化保存效度。

三、融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提升的实现路径

(一)依靠学校资源及其他优质媒体,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

优秀官方媒体与学校自媒体如学校的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账号相结合,研发红色文化教育线上平台,比如“学习强国”,由党政机关或社会团体等负责软件的开发工作,各高校负责管理和运用,引导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相关阅读学习[1]。为学生把关红色文化质量,将以人为本、多元开放的理念贯穿到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中,并在其中设置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知识的相关竞答或趣味的环节,来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接受度;结合线下定期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开展教育活动,通过红色文化使得学生对自己身处的国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构建师生互通枢纽,构建实践教学新形式、寓教于乐型实践教学模式,营造师生合作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积极性,从认识了解到认同进而热爱,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资源优势,注重人才培养,以此促使红色文化传播与学科建设相辅相成,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齐头并进,将红色文化年轻化、多元化地展现出来,打造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矩阵[5]。

(二)坚守传统媒体主阵地,实现红色文化全产业发展

传统媒体是弘扬红色文化强有力的平台,以故事为载体、以媒体为宣传阵地来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加强故事的原创性首先要保证故事的真实性,还原历史真相,不歪曲事实,不捏造、不夸张,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不流于表层,但杜绝过于解读,创新传播表达方式,避免内容固化、题材单一。要开发观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来提高观众共情能力,借助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影视弘扬红色文化的目的,学校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学习、领悟,书写心得体会,让每位同学对其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基于此,开发红色文化产业链,全产业链发展是基于红色文化背景进行周边项目的开发,例如在红色景区旅游、红色文化教育、红色题材文学作品创作、红色主题宣讲活动及红色文化创意衍生品上下功夫,社会层面把握好舆论方向,帮助大学生学会辨别红色文化真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实现融媒体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使得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渲染力不断增强,实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提升。

(三)净化网络空间,守护一方净土

网络自由发言并不代表发表不良言论不会负法律责任,每位发言者均须为网络上自己的不负责任发言负相应责任,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网络发言须三思而后发,网络群众在阅读相关网络事件时应当避免盲比跟风,被带偏节奏,对积极正能量的红色文化自发地进行转发,对有违法律法规或歪曲捏造事实的言论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不仅如此,主流优质媒体要抢占舆论阵地,扩大其自身影响力,壮大思想阵地,高校一方面督促学生自觉性阅读各种优质红色文化,一方面积极梳理各类资源,整合各类媒体上的有效素材,开展相关思政教育学习,并且教授学生如何甄别红色文化,鼓励其对网络不实报道和流言进行举报,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红色文化认同感,也净化了网络环境[6],相关部门也应给予反馈,分门别类地对问题进行肃清和整顿[4]。

(四)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与学校党委、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联系,搭建校内文化实践基地,尽量避免“大水漫灌”传播观念,而是向“精准滴灌”传播观念转变,结合校外实践基地,以老师为领导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借助媒体优势,让学生切身体会革命前辈的百年艰程,促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体味革命先烈的奋斗文化,更能激发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感。让理论课所学知识得到实践。建立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因地制宜,搭建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教育实践基地。

红色文化所透露的红色精神,彰显了守望相助、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等宝贵精神品质,当下结合时代特征,运用融媒体的手段将红色精神更放光彩,用红色事迹、红色故事、红色人物教育引导大学生,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从认同到提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内而外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准备,希望本文可以对融媒体视域下提升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提供一点帮助。

猜你喜欢
红色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