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创新能力

2022-02-09 03:20:5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创新能力环节

袁 歆

(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0)

结合目前形势而言,在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求量明显提升,这也为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指明发展方向。结合目前形势而言,国内高校现已形成独具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但随着科学技术与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难以满足市场实际需求以及教学改革需求,更加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严重限制学生创新意识生成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为此,高等院校应当充分意识到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优化措施。

一、在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视觉传达是指将具备特殊含义的视觉形象当中所蕴含的思想传递给客户,并且在视觉传达设计环节,可以选择文字形式、图形形式或图像形式,将其开展拆分组合,形成更为新颖且独具特色蕴含丰富深意的视觉传达成效。与此同时,还具备文字传播功能、广告传播功能以及美化环境作用。由此可见,在创作视觉传达环节,创新是顺利完成视觉传达创作的基础,同时也是核心影响因素,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方可推动视觉传达呈现可持续发展[1]。反之,若是缺乏创新能力,将会导致视觉传达始终停滞不前,甚至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走向消亡。为此,在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展开有效培养,确保学生可以将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合理应用于实践当中,实现学以致用,转化为岗位胜任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确保学生可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拥有出色亮眼的表现,赢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除此之外,在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课程教学环节,教育人员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有效满足,这也意味着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随之提升,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商品包装或产品设计[2]。而是需要在实践当中,结合用户的反馈信息,做出一系列创新与调整,确保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实现与时俱进,结合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而做出调整,满足社会大众的多元化需求。综上所述,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与重要平台,需要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环节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展开有效培养,这不仅关乎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能否实现创新发展,同时也与高校学生个人职业发展乃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存在密切关联[3]。

二、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策略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提升实践教学比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针对高校学生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环节,需要将实践活动作为载体,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自然也不例外。在专业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应当与学生展开密切的互动与交流,掌握学生真实发展需求,并且布置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将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操作环节,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展开有效培养。在常规生活实践活动当中,学生顺利完成知识转化与知识迁移,在一系列优质教育经验的助力之下,助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4]。

例如,在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应当以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教学发展以及学习能力水平,创设各具特色且丰富多彩的优质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结合市场环境设计出具备吸引性特征与创意性特征的训练模板,确保学生可以在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不断得到科学引导,不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等院校还应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社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在企业实习环节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体会优质的工作氛围。在此基础上,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以及相关行业专家参与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可以对新时期背景下的设计潮流,具备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对自身所学专业提升重视程度。

(二)创新课程教学观念,选择灵活多变的课程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也应当结合课程改革需求以及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不断调整传统教学模式。但结合目前形势而言,在教学方式方面仍然存在些许问题,有待改善。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师更加注重开展程序化知识教学与系统化知识教学,虽然可以短暂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与理解程度,但无法借助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育人员需要秉承以学生发展为原则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与学生展开深入互动与深度交流,掌握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真实发展需求,借助一系列实践活动以及实践案例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熟悉的场景当中开展知识探索,顺利完成知识内化[5]。

例如,在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应当深度研读教材,充分意识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市场导向形势背景下,高等院校需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借鉴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与自主展现空间,确保学生可以在足够开放、足够自由的环境下开展自行设计与自主制作。具体而言,高校教师可以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引入合作学习法,确保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集体讨论与集体学习环节,在小组讨论环节发表自身的观点与见解,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选择案例教学法,将合作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确保学生的优质创意设计可以得到充分表达。在实践案例与实践项目当中,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有效培养。除此之外,视觉传达设计教师可以选择头脑风暴教学法、任务分层教学法以及问题式教学法,显著提升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不断增强高校学生文化底蕴

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乃是我国视觉传达设计领域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因此为创造出具备民族性特征与时代性特征的艺术作品,高等院校应当针对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文化底蕴展开有效培养。众所周知,文化乃是国家发展以及民族延续的重要动力与重要源泉。为此,高校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具备独特的文化传承功能,可以有效拓宽学生文化知识获取途径,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确保学生在拥有丰富文化储备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将个人情感融入艺术创作环节,是艺术创新的重要助力,视觉传达设计作为典型的艺术类课程,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文化底蕴展开有效培养[6]。

例如,教师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环节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一系列艺术元素,增加学生文化知识储备,确保学生可以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价值,体验“大象无形”的艺术境界与精神境界。确保学生可以在精神层面与传统文化产生共鸣,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与理解程度,并且以此为基础开展二次创作。为实现这一目的,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师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环节合理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科学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举例说明,在书籍装帧设计环节,教育人员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代表性元素,例如蟠桃、龙凤融入教学设计环节,确保学生可以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感受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并且结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开展创新设计。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投影设备,为学生播放著名艺术家的影视作品以及画作,增加学生文化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为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高等院校需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断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确保教育人员可以在实践工作环节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对上一阶段的教学模式做出优化与调整。科学开展教学改革工作,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之下,不断突破自我;确保学生可以在一系列自主设计中,形成创新能力培养所需的一系列先决条件,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独特性思维以及灵活性思维。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开有效培养,确保高等院校视觉设计课程教学活动可以实现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7]。

例如,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环节,教师所发挥的优势与作用极为关键,需要结合学生的艺术功底以及实践水平开展个性化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针对学生开展分层设计、分层评价,确保学生得到针对性指导,助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为实现这一目的,高等院校视觉设计专业教师需要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展开深度分析,针对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展开有效培养。以素描课程为例,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造型能力以及艺术展现能力展开有效培养,而在实践课程当中,需要对标志设计内容、VI 设计内容以及书籍装帧设计内容开展科学设计。针对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色彩搭配能力、艺术展现能力展开有效培养。具体而言,教育人员应当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与个体差异,对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引导,确保学生可以在常规学习环节当中不断完成知识内化,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专业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策略创新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度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在此形势下,高等院校可以通过提升实践教学比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课程教学观念,选择灵活多变的课程教学方法、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不断增强高校学生文化底蕴、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等方式开展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顺利完成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任务、显著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同时,助力学生早日成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创新能力环节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