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的思考

2022-02-09 03:20:51康敬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劳动思政院校

康敬玲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重庆 402160)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出台了文件对其进行重点规划,对于高职院校中的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也进行了教育方针的指向性引导。思政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建立健全正确的情感态度,劳动教育则能辅助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思想品质更坚韧、更勤奋。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更能促进和巩固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教育功能的强大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重视劳动教育,实现民族复兴

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有重要的影响,在新时期开展职业教育时就需要重视学生的素养培养。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和使命,要培养更多技术高超、责任感强的高素质劳动者,推动中国创造不断向前发展。而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在毕业后也会参与到社会建设中,他们的职业发展又和一百年奋斗目标相契合。同时他们在参加工作中也将见证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见证这个发展的伟大时代,把自己的个人发展和时代的发展相融合。

(二)重视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德树人,重视学生的个人素养培养,在高职教育中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艰巨任务,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重视劳动教育,将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依托劳动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三)重视劳动教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他们的价值取向也会影响未来发展。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高职学生懂得爱岗敬业,学习劳模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融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展劳动教育,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弘扬劳模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帮助学生成长,让学生把学到的内容作为基础,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思政教育视角下开展劳动教育时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学中忽视了劳动教育

在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多门课程,从当前的教学内容体系来看,教学课程安排中并没有涉及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仅仅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中会涉及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程度不高,缺少对学生科学而全面的劳动价值观教育,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缺乏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

(二)专业课教学忽视劳动教育

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将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相融合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内容,这也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契机,但是受到各种教学情况的影响,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劳动教育被简单地看作进行体力劳动,甚至被看作可有可无的教育内容。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都在推进校企合作,推动产学融合,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在进入企业后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职业素养不高,没有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也缺乏从宏观角度考虑,在培养人才时,也是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德育教育内容。

(三)实践育人中缺乏劳动教育

高职育人活动包括思政课程、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思政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思想政治学习内容,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在课程学习中劳动教育的内容比较少,而在进行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时,虽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保障了学生的参与度,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劳动教育,甚至有些实践活动只是停留在表面,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对于活动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把实践活动的重点放在了总结汇报上,注重活动的宣传工作,在安排活动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总体来看,劳动教育和实践育人活动相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学生学习时忽视劳动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生活时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不懂得尊重其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愿意参与到劳动活动中,这在许多学生当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从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来看,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课题,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错误的观念。有的学生贪图享乐,想要不劳而获,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沉迷于网络世界不思进取,还有一些学生存在着错误的观念,认为劳动没有价值,只要学习好就够了,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学生存在着利己主义思想,影响了自身的学习成长。学生自身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于劳动教育不感兴趣。

三、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一)创新教育体系,强化价值观教育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把思想政治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推动思政教育创新,把劳动教育纳入思政教育体系当中,要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教学改革,突出劳动教育的作用,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要创新培养目标,把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塑造劳动品格作为教学目标体系的一部分。在进行教学内容创新时,应当融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内容,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教学中通过理论学习体会劳动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尊重劳动。要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生动社会实践,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时,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劳动模范代表参与到授课中,可以开展思政专题教学。将劳动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把劳动教育具体化、生活化,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二)重视日常管理,养成良好习惯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尤其是要重视学生的日常学习管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通过多种方式重视劳动教育,发挥日常管理的作用。高职院校辅导员教师要以日常管理为契机,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转变错误的观念,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例如在进行宿舍管理时,以文明宿舍创建活动为契机,指导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和宿舍卫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在班级建设中可以开展饭后一分钟活动鼓励学生在就餐后主动回收餐盘,对垃圾进行分类,减轻餐厅工作人员的负担。此外还可以每个月开展劳动日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中,主动美化校园,还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服务活动,让学生逐渐发生转变,从能做劳动转变为爱做劳动。

(三)优化劳动教育,重视劳动技能培训

在进行高职教育时,要将专业学习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专业课程学习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利用专业教育的契机开展劳动教育,依托专业课程教学开展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时,也不能把人才培养目标局限在培养技能方面,要重视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在大思政的理念下开展教育改革,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专业的特点组织教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要把劳动情怀培养纳入教学体系当中,例如在讲解专业知识时,可以挖掘本专业相关的劳动模范作为教学内容开发劳动教育资源,还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故事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在进行实训培训时,可以让学生们参观一些劳模工匠创新实验室,发挥学校教师、企业能手、劳动模范的作用,在强化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让学生传承工匠精神。在劳动培训和劳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完善劳动教育机制,重视劳动实践锻炼

高职院校要强化实践育人,将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投入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了解更多的知识、增长才干,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感受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收获,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教育和实践育人相结合,教师要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主动承担责任。高职院校要将课上教学和课下实践相融合,将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相融合,完善劳动教育机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干奋斗精神鼓励。学生把学到的技能投入实践锻炼中,在学校共青团的组织下开展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例如进行家电维修义务活动、文艺宣传活动。不同院校的学生可以开展不同的组织形式,例如组织学生到学校外的敬老院、中小学开展公共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懂得主动承担责任,在面对一些重大事件时要有奉献精神,在寒暑假还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下乡支教,到基层岗位去锻炼学习,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五)重视文化建设,营造教育氛围

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养的优秀人才,此外,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还要让他们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在进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重视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在教育学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将劳动教育的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学校内形成崇尚劳动的氛围,比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在学校的场地建设中要融入一些当代劳模、时代工匠的故事,在校园内打造立体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利用学生们热爱的形式组织活动,可以开展劳动文化周、技能大比拼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文化宣传教育,把新媒体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利用当代年轻人喜爱上网的特点,加强网络平台教育,以更多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宣传工作。

(六)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思政教师的能力

在推动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时,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思政教师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实施主体,在教育融合过程中,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可靠的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道德修养,打造一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真正将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相融合,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或者邀请一些相关的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让教师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技巧。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重视师风建设,让教师做到爱岗敬业,要做到严谨治学,在教学中关心学生的成长,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在各方面落实相关的工作,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协同发展。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支持,为开展相关的活动提供基础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行业优秀人才的光荣使命,在进行高职教育时,要将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相联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要将两者充分地融合,发挥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要拓展思政教育的渠道,彰显思政教育的价值,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劳动思政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