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锋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与安全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积极探索建立新技术背景下的实训基地,组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比如,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和德国共同筹建智能工厂实验室。通过利用先进的服务软件及控制策略,将数控车床、机器人、数控加工设备等硬件设备进行系统集成,以实现人、加工件与实际机器的智能通讯和协同工作[1]。2020年10月,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在第三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上详细阐述了在新技术发展的引领下,产生了新的场景和新的职业的需求,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的动手能力。通过引入数字化的新空间、新合作、新理念和新价值,构建新技术实训基地。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五育并举理论,探索在数字化、智能化的理念引导下,构建新技术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践育人过程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理与机制构建,从而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教育适应性,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要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的真实生产及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面向先进的制造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统筹多种资源,建设若干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从而推动区域开放共享,并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业。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指导各地高校借鉴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经验,探索创新实践实训基地运行模式。提高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管理水平,提高实训基地规划、管理水平,为社会公众、职业学校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撑。
多维赋能:虚实相容。新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既要基于真实的场景构筑真学、真做的物理平台,又要打破三维空间建设的虚拟平台。实体平台应发挥行业、企业在实体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联合人才需求预测、定位分析、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实训实践、就业输出等,形成稳定的机制与利益共享模式。虚拟平台不仅应依托实体平台,又要打破实体平台的地域、时空、环境、层次对创新所需求的人才、信息、资源和项目进行约束。
因需而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和中央共享中心,促进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感知互联及数据共享、促进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推动以数字化深度相连接的产、学、研、用,加快建设课程、教学、培训、研发的数字化共享平台。
引入国际标准:建设高质量的供应链生态。在课程、机制、认证、评价等方面全要素参考引入国际一流标准,并根据本土的产业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等进行改造升级。
价值共享:构建自我演化机制。坚持以人才为本,将人力资本作为主导性生产力要素,以人才开发为主线,坚持创新激励。以鼓励创新、创造价值、共享价值激活平台主体。坚持开放融合,不断在互联共享中积累经验成效[2]。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应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从师资队伍、技能训练、职业适应性、价值观培育等方面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是教师在接受培训教育,从事教育教学以及投身科研等活动中形成的,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实训教学的需求,并能够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统领行业发展的专业修养和能力。具有三种素养和能力,一是文化修养和沟通合作能力;二是道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三是教育精神和学习创新能力。教师一方面应通过实践实训教学,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跟上信息化时代,通过教学能力比赛、省培、国培,把信息化技术与传统课程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应通过实践实训教学,发展培育自身的核心素养,端正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当中。通过和学生交朋友,培养自己年轻的心态;通过实践教学实训,在技能训练中培育自身的工匠精神、敬业精神;通过科学研究,提升自身的价值和追求;通过用耐心和爱去鼓励学生不断克服成长中的烦恼,并欣赏学生的每一点滴的成长[3];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等,提高自己引导教育学生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打磨,提升自己挖掘课程思政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践育人是指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培育人的教育理念。教师通过参与各种与学生成人、成才的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品质。在新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构建以实践育人的专业课程体系,要紧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并不断进行理论学习,教师应加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实时政策、党史学习,课程体系应体现整体性、具体性、时代性特征[4]。通过不断重复的实训操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成才观,磨炼学生的意志,在实践和劳动中增强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展示学生朝气蓬勃的活力、锐意创新的勇气,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本领。通过劳动实践和实训,培养学生良好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职业良心、等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德技并修、真知笃行的优秀人才。
“适性育人”的含义可由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引申出来,其大意是要按照树木的生长规律,使其自然生长。同理,培养人也是这样,要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即教育规则和成长规律。每位学生有不同的爱好和天赋,教师应在实践教育阶段摈弃学生的短板,激发其潜能,适性发展,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提供给学生适合个性发展的特色课程,建立趣向导引机制,创设特色课程,构建各界知识技能重构,多元融合教学模式,建立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动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的高职学生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生力军,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感召力、渗透力和凝聚力,发挥其导向功能、引领功能。高职学生在实践实训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作用和社会驱动作用引领下,应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不断提高自身对社会的构建目标、对国家建设目标的认同感,把自己的价值奉献到社会维度、国家维度的更高层面,培养学生自身的大我精神境界[5]。
实践实训教学是强调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引领,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实践技能训练,并从实践实训中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并提高大学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应改变原来以说教为主的单调形式,依托实训基地建设和企业实践,挖掘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营造一种实体教育典型化的德育资源环境,以“五育并举”作引领,将体验式教育应用于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实训中,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在开展实践实训教学时,应围绕“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引领机制,并在其中融入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人文精神等价值范式[6]。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个人的职业定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现实需求中。高校的新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培养人才的共同目标,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实践环境,后者是前者的方向引领。构建二者的良性互动机制,切实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互动机制主要包括主体机制、目标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控制机制。主体机制主要是必须建设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在实践实训中,通过讲解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实时嵌入课程思政知识,以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思想品德[7]。目标机制主要是以孕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点,以育人为根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将思想育人目标有机融入实践育人的目标范畴,实现实践实训技能培训的价值导向、约束规范和人格塑造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运行机制主要是要求高校及运行部门应更新观念、进行科学决策,做好顶层设计、协调推动。保障机制是确保新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理论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组织保障机制、监督保障机制。控制机制构建包括先期的预警机制、跟踪评估机制、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及时修正、调整、改进互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互动的目标如期实现。
在当今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下,筑魂工程是思想教育的根本性教育内容,因此,实训教学内容设置应将政治意识融入实训教学内容中,形成系统性的实践教学设置。通过实践实训,提高学生对的理论掌握和内化,增强站稳、筑牢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训课程的设置上,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关联性、层次性、复合性,统筹考虑,从不同的侧重点优化实训内容。依据党的理论指导,注重课程设置的创新性,增强课程设置的适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实训教学方法,及时关注学生实训中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及时做好教育与管理工作,及时有效调整学生在单调的教学过程和重复训练的步骤中产生的逆反心理,抓住趋向核心点,保持正态性的教学氛围[8]。通过挖掘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实践实训的重要性,增强自觉意识。
针对实训教学工作,应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指标,科学制定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指标权重,并加强对实训教学过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监督和评估[9]。对教师而言,把教师的师德师风、正能量的言行、高尚的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基本指标,用以强化教师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而言,把学生在完成实验过程中所体现的团队合作精神、探索创新精神、环境保护意识、安全意识、敬业精神等表现作为一项基本指标进行考核。以强化学会说呢过的内在的自我调节行为,使学生重视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
创建新技术实训基地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培养学生创业、就业知识技能,同时也要提高学生自身思想意识水平,对学生本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加强学生实践实训阶段的规划设计,进行层次分类和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性格特点,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新技术实训基地、学生服务中心、学生活动中心等为载体,分阶段、分步骤、分任务地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各团体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共同体。不断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机制,丰富实训课程设置内容,增强学生的素养建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