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进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德阳中心学校 吉林长春 130504)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其课程体系都是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中心而建立的,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热心、培养良好兴趣的重要基础。为了能够切实满足新课改“双减”要求,教育工作者需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在实践中拓展相应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模式是提高其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目前,各地小学都已开始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水平为依据,将其划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开展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确保分层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是孔子。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提出的“儒学”思想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他在“因材施教”理论中强调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将“因材施教”理论应用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一同认可。“因材施教”旨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个性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个体能力,促进综合发展分层教学应用;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掌握其兴趣特点,根据差异性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并以他们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为基础,开展针对性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整体质量,推动他们更好地发展[1]。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学生发展水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可能发展水平,通过教学获得的能力。两者之间的差异便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实践应用中,需要准确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和能力,要求学生以当前能力水平为依据开展有效的学习,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学生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小学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开展该项工作之前,先要掌握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每位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等存在显著区别,在实际中需以这方面的指标为基础,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适当的任务。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待开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探索思维,有助于其成长,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与培养。如何科学培养小学生的协调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是教师主要面临的问题。经过探讨与分析过往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内容。一是要看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巩固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有利于促进其今后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倘若学生未在小学阶段理解或学习完数学知识,则不利于以后的发展与学习。二是要注重每位学生的个体性,教师要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了解每位学生的需求,并以个性需求为基础,创新更多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方式,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最后是主动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里,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便需要改变教学观念,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需注意课程之间的协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可以与其他科目结合起来一同学习[2]。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的学生基础和个性化需求,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满足他们学习方面的个性需求,才能更好发展。对此,教师应加强分层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基础,将其划分为多个层次,从而开展针对性教学,推进教学理念的进一步实施。
由于每位学生之间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因此,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及教学设计,以此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并充分发挥出来。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质量,而且还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其作为基础合理调整教学规划,完善教学模式。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主动性。
想要确保教学顺利稳定开展,教师与学生就要通力合作,这是一个需要两者共同推进的过程,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同样如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学生重要的引导者。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紧紧围绕学生,尊重学生课堂主体位置,还需加强学生探索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合理设计问题启发学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和热情,并积极参与到分层教学当中来。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学习环境的开放性,也可以为学生制定贴切自身个性发展与学习需求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积极地开拓教学与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3]。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需求和学习状况,发挥教学监督与引导作用。
因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区别,为此所采用的学习模式和方法也有差异。有的学生喜欢阅读一些资料类的知识点,而有的学生则较喜欢动态视频。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与特点,合理选择教学资源,丰富其课程内容。在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时,教师也要注意资源内容的准确性与丰富性。另外,由于每位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各有差距,为了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以学习水平为依据提供学习资料,以保证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准备学习资源过程中,也要结合每位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确保学习资源及教学内容能够适合每位学生,以提高教学整体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模式与以往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存在明显区别,将分层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需将资源作用与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其次,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时间,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彼此共同进步和发展。分层教学模式可分线上和线下,教师要合理利用好这些教学方法,并注重学生自主性,通过合理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两极现象,即学习好与学习差。一些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基础较弱,在学习时就比较困难,不能很好地掌握与理解数学知识,长时间以后便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的思想,不利于他们发展。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就比较强,学习基础也很好,在学习数学知识等其他科目时,可以很好地理解与掌握重难点知识。一些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受到学习良好学生的影响,也会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重新拾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便要加强分级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教学内容设计及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满足学习基础好的学生需求,而且还要考虑到学习较差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其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待提升的地方[4]。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最先面临的问题便是分层,如何确保数学分层的合理性与精确性,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身,是分层教学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倘若层次划分得科学合理,必然会得到学生与家长认可,如果层次划分未能达到学生与家长需求,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由此影响到分层教学最终成效,其作用也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上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分层教学实际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前,教师要与家长积极沟通交流,为他们讲解该教学模式的可取之处,并将分层管理中每个层次的特点也一定介绍给他们。家长与教师应共同推进学生发展,积极交流,一同探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家长与学生可自主选择对应层次,同时,教师也要详细告诉学生与家长,学生的层次是不稳定的,随时都有变动的可能,层次较落后时不要过于担心,要正确看待自身问题。
为了更好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数学层级及学习兴趣,教师完成分层后,可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将处于不同层次每位学生的长处很好地发挥出来。随着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不断推进,通过重新明确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扩展学生知识范围,从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由于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水平差异过大,因此,在重新拟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应同步开展分层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分层教学效果,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与整体水平。比如,处于中等或上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并试着分析与解答难度较高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对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则适当地降低难度,但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解题技巧。教师只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才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逐渐增强学习能力及学习热情。
为更好地保证分层教学效果,教师需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要对当前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各个层次的学生需要先完成哪方面的任务,相关教师也要考虑到。教师可以试着让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先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点;中层的学生可以整理与记录自己所遇到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对于高层的学生,便可对知识进行分析与归纳,通过分工培养的模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水平。当所有学生都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第三级别的学生将自己题目分享出来,并向其他同学展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找出正确的解答方式。为了提高第二级别学生学习有效性,也一并将让他们整理的错题分享出来,第一级别的学生则向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学习经验,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三个层次的学生相互讨论、协作,以此实现共同进步。教师也可以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讲解,帮助他们快速掌握解题技巧,从而促进数学成绩与学习水平的提升[5]。结合实际情况发现,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是直接决定学习效果的核心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此效果也只针对少部分学生,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太难掌握,不容易理解,或者是过于简单等。而分层教学模式便能很好地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基础能力与学习能力开展分层式教学,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6]。分层教学和学习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们重拾数学学习信心,是根据教师对学生的分层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过程。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结合他们的需求,了解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数学成绩,保证分层教学效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要想切实满足新课改要求,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就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积极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合理划分学生层次,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学习,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为他们以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