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2022-02-09 03:06钱春彦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政教育

钱春彦

(辽宁科技学院 辽宁本溪 117002)

引言

新媒体内容丰富,是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媒介环境,对于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新媒体融合下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新媒体,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且还能促进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现阶段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高校要正确认识到新媒体时代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促进高校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是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借助新媒体获取各种网络信息,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且给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了巨大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提高思政教育的时代感与时效性。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是新媒体环境中最活跃的群体。新媒体环境下,多元思想文化竞相出现,各种观点充斥在网络,学生在网络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1]。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而且还能促使思政教育方式创新,充分体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特征。因此,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是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2.是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方式较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信息传播速度要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布在新媒体平台。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对碎片化信息更加感兴趣,更愿意接受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可以满足学生信息方面的需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新媒体,能够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平台,促进育人效果的提升。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除了课堂这一主渠道之外,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渠道传播信息,促进思政教学渠道和形式的创新,从整体上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因此,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的融合,能够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为教师与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服务。

3.是满足学生个性化思政学习的需要

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下,教师开展思政教学主要依赖教材内容,学校与课堂是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主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已经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学生学习与成长需求。而新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内容,打破了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时空局限,为学生提供更多思政学习资源,不仅充实了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而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2]。因此,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高校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高思政教育深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

1.对新媒体认知不足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不仅内容广泛,而且形式较为多元,不同技术的操作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当前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却对新媒体认识不足,对新媒体技术掌握得不够透彻,给思政教学带来了很大挑战。大部分思政教师对新媒体技术认识不足,缺乏应用经验,无法将其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作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学生,思维灵活且接受新技术的能力突出。因此,思政教师应用新媒体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对学生吸引力不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2.思政教育模式单一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这一主阵地,依赖课本内容开展灌输式教学,将思政理论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学质量与效果不佳。在新媒体时代下,这种传统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思政教育需要。一些高校进行思政教育时,开始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传播思政教育内容,但是平台的覆盖范围较小,主要用于转发校园文章、发布学校通知为主,缺少校园文化、办学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在价值引导、主流意识形态渗透等方面功能较弱,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学生关注度较低,思政教育实效性不强。

3.思政教育环境更加复杂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而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传播环境更加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发布或接受信息,更具自主性。同时新媒体信息具有虚拟性,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学生难以准确判断出信息的真伪,给学生认知和行为造成了一定影响[3]。新媒体中的信息非常丰富,信息量大,但是信息质量却难以保证,一些不良信息被上传到新媒体平台,导致网络环境异常复杂。在这一复杂的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势不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

4.网络舆情更难掌控

正是由于新媒体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与即时性,才使得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更具话语权,每个学生都可以发布信息与传播信息。当发生校园危机事件时,除了学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之外,一些学生在微博等平台发帖,根据危机事件自行建立新的话题,引发众多网友的评论,使得危机事件曝光度更高,增加了高校处理危机事件的难度与压力。此外,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使用“爆料”等字眼跟帖,传播危机事件相关信息,经过无数网友的跟帖转发,导致网络舆论无法掌控。针对网络舆情事件,高校缺少完善的应急预案,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仅仅通过人工搜索等方式获取信息,使得高校处于被动局面。

5.思政教育新媒体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当今时代,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的创新。通过对某高校思政教育与新媒体融合情况的调查显示,46.3%的学生认为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时,与学生实际脱节;42.9%的学生认为高校思政教育运用新媒体存在形式化,内容单一、教育深度不够等,导致思政教育与新媒体融合程度不够,二者融合发展进度缓慢,难以实现创新发展[4]。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应对挑战的策略

1.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

作为思政教育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对思政教育效果有直接影响。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技术得到教育教学的广泛应用,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政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而且要深化对新媒体的认知,熟练应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保障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一方面,高校应当为思政教师提供培训学习机会,促使教师掌握最新教学理念,掌握最新教学技术,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学习新的媒体技术,提高专业能力,为构建高校思政课堂、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2.线上线下全方位育人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媒体技术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通过线下线上联合教学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促进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因此,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将新媒体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育人格局。首先,高校要强化价值引领,通过新媒体对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积极传播正能量,增强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高校要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强化实践育人,利用建党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相关活动内容,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将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形成联动效应,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最后,高校要合理运用网络流行元素,构建思政话语表达体系[5]。在遵循网络运作规律的基础上,高校将一些网络流行元素应用到思政教育工作中,满足新媒体时代人们的话语表达方式,加强网络平台的互动交流,使网络育人内容更有温度,获取更多学生的喜爱。比如,思政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用网络语言阐释思政内容的深层含义,在用网络上的事例论证思政理论中的道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3.建立绿色健康的校园文化

新媒体时代下,新型校园文化的出现,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高校要积极利用各种网络媒介,将这些网络媒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首先,高校要根据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总体规划,在传统文化建设基础上渗透新媒体校园文化,为高校思政教育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高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思政教育网站,为学生提供交流活动渠道,加大新媒体校园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比如,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建立绿色校园短信平台,定期更新平台内容,为学生推送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该平台上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最后,高校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校园文化监管系统,及时跟进了解新媒体时代下的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并且展开客观评估,为学生营造绿色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4.加强舆论引导

通过网络舆情的处理情况可以看出高校思政工作的应对能力与协调沟通能力。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生网络舆情事件,高校应当第一时间收集和整理网络舆情信息,精准掌握网络舆情发展情况,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做出快速反应,做好理性引导,占领舆论制高点,促使学生明确正确的立场,提高学生的网络免疫力,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6]。另外,在处理此类事件时,高校管理人员应当加强疏导,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回帖,做出正面回应,并且及时发布官方权威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除此之外,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循网络传播规律,根据网络舆论特征,加强对微信、微博等平台的监控,避免虚假信息影响学生判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5.利用新媒体发展思政教育阵地

一方面,高校应当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筑牢思政课堂这一教育主阵地。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要正确认识新媒体技术,还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将新媒体融入思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要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在传授思政理论知识的同时,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需要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促进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拓展思政教育阵地。在新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多种社交平台不断涌现,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现阶段,大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有微信、微博等。高校思政教育应当根据这一情况,将微信、微博作为思政教育的新阵地,利用微信、微博平台进行思政内容的宣传,传播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要想提高思政教育实效,高校要将新媒体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开展思政教育,通过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线上线下全方位育人、建立绿色健康的校园文化、加强舆论引导、利用新媒体发展思政教育阵地等,充分发挥新媒体教学的优势,打造高校育人新格局。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