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段永利
近期,山东省威海晨源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源分子”)攻克下了一项新成果——植筋胶。这种主要采用树枝状高分子技术制造而成的胶黏剂,即将应用到我国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的粘连和加固上。而这项成果的突破,得益于公司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李武松近20年的潜心研究。
上午还在实验室和研发人员一同测试新产品,隔天就“转场”出现在外地与客户谈合作,这是李武松的日常。“任何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李武松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化学反应定律”:不断进阶的人生,就像一场聚合反应,漫长的时间,加上适宜的条件和有效催化,进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1981年8月出生于江西农村的李武松,因家里条件艰苦,他自幼一边帮父母干农活一边刻苦学习,小学语文老师给他起名李武松,希望他能像武松一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聪明刻苦、成绩优异的他一路被保送。2003年李武松如愿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硕博连读,师从我国最早从事树枝状高分子研究的教授之一贾欣茹,在实验室从事树枝状高分子等新材料领域研究几年下来,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开始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著作,导师贾欣茹的一句“做科研,如果只是发发论文,可能意义并不是很大”的话,让心中暗暗自喜的李武松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和狭隘。
十几年前,在国内树枝状高分子领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价格高得离谱,一克就要一万多元。刚从北京大学毕业不久的李武松就萌生一个念头:“闯出”国内的树枝状高分子领域自主创新之路,把高分子的价格打下来,将中国特种高分子或新材料的实力推上一个新台阶。
2008年博士毕业后,李武松作为杰出青年人才被引入山东,尽管他顺利入职500强外企担任技术经理,但是发达国家不让中国人掌握核心技术,让他觉得自己一直是个“边缘人”。在外企学习了近3年后,他断然辞职,于2011年开始创业,立志把科技直接转化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创业第一天起,他就决定要打造一个科技创新型企业,重视创新的源泉。
即使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他没想到的是,创业初期,各种困难依然接踵而至,他感受到了求学时从没感受过的挫折感,于是,李武松带领研发团队,开始了艰难的登攀,边学边干,白天搞研发,夜里学营销、学管理,最难熬的时候,他经常24小时连轴转,没日没夜做实验,让自己沉浸在化学的世界里感受宁静。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成功研发出了树枝状大分子实验级别的产品,李武松靠着做实验级别的产品,攒下了“第一桶金”,美国贝勒医学院、澳大利亚科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都在他的客户名单之列。
日子是好过了,但他的远见卓识不局限于实验室。不打算“消停”的李武松决定攻克中国树枝状高分子聚合物的产业化。产量从克到吨,横亘在他和团队眼前的,不止是简单计量单位上的差别,而是一道肉眼难见的技术鸿沟——随着产量放大,树枝状高分子材料在提纯技术、确保批次质量稳定性等方面的困难也被数倍放大。而且在这个领域,当时中国没有任何产业化的公司,整个行业被欧美死死“卡住脖子”。
想要攻克产业化难题、打破欧美垄断,却没有参照物可言,李武松就尝试自己摸索。单单做实验室和厂房,投入都是百万千万级别,资金链一度断裂。为此,他抵押了全部房产,花光了所有积蓄,到处求朋友找银行借钱,换来一笔救命钱,使这一产业得以延续。
终于在2013年,李武松带领技术团队建立了亚洲第一条也是目前唯一一条树枝状聚合物生产线,成功开发了20余种树枝状聚合物产品,被应用到生物医药和复合材料等高科技领域,打破了欧美国家对该技术的垄断。原本从国外进口1克材料,就得上万元。如今只需要几千块,就能从晨源分子买到,大大降低了国内高分子材料成本。产品成功销往韩国LG、现代等诸多世界五百强等100多家企业。他本人因而获得威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威海市十佳创业之星、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2017年,李武松又成立了第二家公司,瞄准树枝状高分子产业链下游,专攻特种防护材料的研发。同年8月6日,在公司承办的第十届国际树枝状大分子峰会上,吸引了诺贝尔奖提名获得者、中科院院士颜德岳等6名国内外业内院士,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权威专家、企业代表近400人,助力山东引进了更多树枝状大分子高端人才和项目,改善了新材料产业人才结构,并由此形成了涂料油墨、新材料、水处理等新技术产业链,晨源分子打造了亚洲首个树枝状及超支化聚合物产业集群,推动了国内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李武松也被称为国内树枝状高分子聚合物产业化“第一人”。
目前,李武松研发的20余种树枝状高分子产品,被他视为一件件完美的“艺术品”,逐渐成功应用至生物医疗、塑料橡胶、复合材料、水处理、改性环氧树脂、3D打印等领域。其中,树枝状高分子聚酰胺胺已经研究到第8代,由0代的4个官能团,发展到如今的1024个,相对分子质量233383,分子结构呈现为高度几何对称性的树枝状球形,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尤其在癌症靶向药的载体应用上表现突出。
深耕新材料领域近20年的李武松,在获评团中央与人社部颁发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山东省组织部颁发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青年五四奖章、山东省青年创业奖、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带头人奖等荣誉后,并未停下创新的脚步,又开始琢磨起植筋胶产业发展的“大文章”,力求不断扩展其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