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在新冠疫情报道中的实践与反思研究
——以澎湃美数课微信公众号为例

2022-02-08 21:35:31韦千千丰翔宇章恒涛
新闻传播 2022年6期
关键词:图表可视化公众

方 苏 韦千千 丰翔宇 熊 雅 章恒涛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长沙 410000)

一、数据新闻及其可视化呈现

(一)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定义

数据新闻可视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新闻数据转化成数字图像在荧屏上显示出来的形式,通过对新闻的图像处理,新闻以可视化的形式向公众传达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媒体紧跟最新动态,涌现出了大量的数据新闻可视化作品,获取庞杂的疫情数据后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可视化呈现并实时更新,便于社会民众的理解与及时传播,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疫情报道中可视化呈现的应用及意义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封面新闻、第一财经等全国诸多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均十分重视数据新闻的传播,发布了一系列可视化新闻报道和栏目。在其作品中主要以数据地图、数据图解、数据可视化(包括信息图表、词频统计和趋势变动等)以及视频动画等方式,报道呈现新冠病毒的基本常识、影响程度、传播渠道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力求多层面多维度整合信息以向公众呈现疫情全貌及动态进展。数据可视化有助于将新闻专业知识与公共卫生数据以图像化等视觉方式呈现,便于公众的理解和关注,满足其信息使用与满足,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公共健康传播。

二、澎湃美数课新冠疫情专题的可视化报道实践

澎湃新闻“美数课”栏目是澎湃新闻作为传统媒体转型代表开设的数据新闻专栏,秉承“数字是骨骼,设计是灵魂,与新闻相关,又与新闻无关”的宗旨,彰显栏目特色,又表达了数据与视觉并重的栏目内涵。基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本文选取的主要研究对象正是澎湃美数课微信公众号新冠疫情专题下的24 篇可视化推送报道,以通过对其可视化报道的内容、形式特点等方面的总结,进一步分析数据可视化在疫情报道中的视觉传播效果。

(一)新冠疫情专题可视化报道的内容

1.从时间维度纵向追踪疫情发展动态

2020年1月22日,澎湃美数课微信公众号在新冠疫情专题下发布第一篇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实时地图,请收藏!》,时间跨度截至2021年3月3日,目前已发布24篇新冠疫情专题可视化报道。

一方面是基于新冠疫情具有突发性、传染性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与公众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疫情数据的实时更新及几何式增长对于全民抗疫的影响成为了澎湃美数课可视化报道的重要线索。《2 个月,13753 例,新冠肺炎如何蔓延全球?》《全球破500 万,“解封”之路并非一片坦途》等等,均通过色彩化且契合主题的可视化图表对最新疫情数据进行报道呈现。

另一方面是公众随着时间推移,对于疫情进展的关注度发生变化乃至产生“新冠疲劳”,为及时调整与满足公众需求,澎湃美数课在可视化报道疫情的主题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由疫情初期的《疫情信息明细数据共享》以及时满足公众对真实信息披露与公开的需求,到《23 天,45 个重点疫区,我们该如何看待当前疫情?》以满足此时迫切的人员避险安全需求,再到《第二波疫情下的“新冠疲劳”,只有戴口罩越来越受重视》以实现民众疫情防控的参与需求,充分体现出媒体对于疫情报道进行实时战略性调整的传播智慧。

2.从空间维度横向覆盖全球疫情实况

首先是疫情初期立足于国内的动态地图。2020年2月5日该公众号发布了《从首例到“封城”,这763份确诊详情还原了新冠病毒向全国扩散的路径》,该篇报道利用叠嶂图的形式体现了封城前多少后期确诊患者出入武汉,以及通过圆形树状辐射图呈现其离开武汉后前往了哪些城市等,展现了一幅国内疫情实时动态及防疫影响程度的可视化地图。

其后是疫情蔓延着眼于全球的抗疫动向。《2 个月,13753 例,新冠肺炎如何蔓延全球?》这一报道中解释了新冠肺炎海外传播的起点,并通过静态的世界地图和动态的海外各国确诊总数柱状图结合的方式呈现病毒蔓延全球的经过,充分结合了地理位置图示与多样化的数据图像再现全球疫情“封锁”步步加深。

(二)新冠疫情专题可视化报道的特点

其一是可视化呈现形态多元化。澎湃美数课疫情专题报道中的可视化图表多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呈现方式,以更好地反映疫情数据的变化趋势。同时涵括图解、图表、地图、统计图、时间轴、H5 和视频动画等诸多可视化类别,将晦涩庞杂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加以直观化,更加全方位地报道病毒数据及社会民众所密切关注的防疫话题。

其二是注重图表创意与主题性。澎湃美数课的可视化作品中十分重视图表的创意性,通过色彩、形状等巧妙搭配设计以更加契合疫情报道的主题。如在其报道《在2.4亿剂疫苗里,看到世界的参差》中,通过绘制注射器图例,配合代表疫苗接种率的深浅度不同的蓝色,十分醒目直观地呈现确诊人数最多的10 个国家的疫苗接种率。相较于文字说明,此图例更具视觉冲击性与感染力。

其三是侧重移动竖屏的交互性。在关于疫情实时数据呈现方面,读者可以通过点击即可切换不同省市的疫情信息,带来轻量化的阅读体验。澎湃美数课于2020年9月发布的《一百万,一个全球悲剧》的可视化作品充分体现了其交互性报道策略,通过移动端场景化的交互体验,结合灰白冷色调绘制的动态立体折线图,使新闻内容更具“代入感”,让处于疫情后期的读者深切感受到这是死亡叠起的山峦,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用冷冰冰的数字加以估量的。

三、新冠疫情报道中可视化传播的不足反思

毋庸置疑,澎湃新闻美数课在新冠疫情专题的可视化报道方式极显特色与专业性,有力地助推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健康传播,但值得深思的是其在数据的视觉传播探索与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静态图表占比较大,动态交互相对较少

纵观澎湃美数课公众号新冠疫情专题的24 篇报道,笔者发现其图表形式虽五花八门,但仍旧以静态客观呈现数据为主,而引导性的动态交互图表或动画相对较少,且大多属于封闭式的,用户无法对呈现内容及形式进行自主选择。同时在大多数交互动画中缺乏读者的深度参与,大多停留在单向信息呈现的表面,这亦是当前国内数据新闻的通病。

(二)部分图表设计复杂,公众理解门槛提高

在澎湃美数课此次的新冠疫情专题报道中可以看出其数据可视化分析图表的多样性及技术的专业性,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因缺乏新闻工作人员对于数据的再解读而造成读者对信息的误读。而且部分图表过于追求创意,使原本简单直观的数据纵横交错,变得更加复杂难懂,同时基于视觉传播的选择性特点,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理解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手信息的门槛。

(三)多为宏观数据叙事,缺乏具象人文关怀

在众多关于疫情报道的数据新闻作品中存在一个共性局限,即是多基于宏观数据进行新闻的客观叙事,而缺少对于微观数字背后的人文故事的深度挖掘,故其可视化作品在主题方面存在着同质化较为严重的问题。数据仍然是数据,缺乏深入解读与人文关怀,难以仅通过视觉化的方式使公众产生共鸣,传受“鸿沟”仍旧存在,这是数据新闻在今后的实践探索中亟须深思并加以改进的地方。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民性的战“疫”,更是一场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传播考验,数据可视化在疫情报道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具有颇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澎湃新闻美数课作为国内重要的数据新闻栏目之一,在此次新冠疫情报道中表现亮眼且独具传播特色,有效地推动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时传播,但其尚且存在的可视化报道传播的不足之处仍是当前我国数据新闻发展面临的通病。为此在当前数据新闻大环境下,媒体、政府及公众等应多方共同协作,反思不足并加以改进,促使可视化传播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走出一条更加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图表可视化公众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54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传媒评论(2019年4期)2019-07-13 05:49:14
双周图表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4:56
双周图表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