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珍
(作者单位:新疆广播电视台)
对于广播新闻行业来说,新闻采编工作是提高节目收听率的重要因素,采编工作内容的价值会直接影响到广播节目是否能够吸引听众,提高广播节目的收听率。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播新闻节目的影响力逐渐减少,广播新闻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广播新闻行业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和关注度,需要考虑采编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质量[1]。
新媒体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移动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现阶段数字网络技术为核心,具有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等特征,可以跨越空间实现全球化的新型媒体形式。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相较于传统媒体明显加快,能够及时对新闻事件进行处理整合,并通过多种网络平台将信息发布出去。
新媒体信息传播渠道较为广泛,信息内容丰富多样,其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是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一些社交软件和网络应用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和平台。此外,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对新闻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且可以结合图片、文字、视频、影像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现信息内容,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便捷性需求。新媒体信息内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一些新闻软件会设置多个新闻版块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如政治新闻、国际形势、体育、财经、娱乐等,而且页面设置形象直观,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2]。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双向性,通过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受众能够针对信息内容在网络平台发表评论,实现双向互动交流,加强信息的交互共享。而且新媒体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互联网平台强大的搜索引擎和庞大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搜索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者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实时关注信息状态变化和新闻内容更新情况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广播新闻的信息传播主要是通过声音进行传递。长期以来,广播新闻节目受传统采编播方式的影响较深,仍然采取单一的语言叙述方式,缺乏创新。新媒体时代,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采编的内容素材极大丰富,对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从海量的信息素材中选取最具新闻价值的内容,并从中提取出关键的新闻信息,整合成可供报道的新闻内容,这无疑是摆在新闻采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迅速发展,新闻采编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具体体现在采编规则、采编流程、采编传播渠道及采编方式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者依然没有认识到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开展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及时更新广播新闻采编的传播模式,实现新闻内容的有效采集,并编辑丰富的新闻素材,这不利于广播新闻的长期稳定发展[3]。
广播新闻媒体影响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是广播新闻采编工作的时效性不强。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新闻采编理念的桎梏,采编人员普遍欠缺主动捕捉新闻信息的意识,即新闻采编工作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为了提高广播新闻的影响力,采编工作人员要通过多种现代网络技术平台收集新闻素材。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却并非如此,广播新闻采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其他媒体平台已经报道或转载了某个热点问题或新闻资讯引起社会关注后,广播新闻采编人员才逐步跟进,无法及时获取新闻材料,而后续新闻资讯将随着时间推移,热度逐渐降低,影响力减弱,导致广播新闻受众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严重落后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广播新闻节目中最终进行报道的稿件是需要经过层层筛选的,工作流程较为复杂,筛选标准较为严格,这些都进一步降低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而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渠道非常广,信息传播和处理速度较快,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报道内容,使受众获取即时信息。
受众与传统广播媒体之间的互动是增强受众黏性、实现媒体行业长期发展的关键。而在传统广播媒体中,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一直沿用听众来电和读取听众信件的形式与听众互动,相对于新媒体实时互动的形式,显然处于劣势。新媒体时代,受众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评论,并与其他受众和媒体进行互动,满足了受众想表达想法的需求,传统广播媒体显然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采编工作应在增强与受众互动性方面给予足够重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新闻采编工作者在对新闻内容进行采集和编辑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采编思维方式,借鉴新媒体的采编模式,在新闻价值的选择上运用新媒体思维进行思考。新闻采编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对新闻素材保持较高的敏感度,能够从海量的新闻材料中识别出最具新闻价值的内容;在对新闻材料进行采集和编制的过程中,要能够准确地从材料中提炼出新闻观点,保证新闻报道能够正确引领舆论走向。
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一方面,在对新闻材料进行采集和编辑时,可借鉴新媒体的采编工作方法,并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新闻材料采集,做到精准识别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信息;另一方面,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重视新闻报道内容的深度,使受众能够从新闻报道中获取更多价值。同时,要提高创新意识,加强广播新闻采编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开创新的广播新闻采编工作模式,促进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4]。例如,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实施了战略决策,即媒体融合转型,而其推出的音频手机软件(Application,App)“阿基米德FM”就得益于这项重要战略转型决策,节目内容借鉴了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和信息处理加工方式,这是新媒体的突出优势。该App上推出的节目同时还运用了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节目内容上进行创新,为受众提供了优质的新闻内容和服务,同时还设置了线上互动模式,采用直播的方式,受众可以进行打赏、评论等,这些均借鉴了新媒体的采编工作模式,通过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使节目内容更具新意,能够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因而取得较好的收听效果。
传统广播新闻节目的受众大多是中青年和老年,中青年倾向于用车载电台收听广播新闻节目,而老年偏向于在家里或者社区收听广播新闻节目。广播新闻节目的受众有一定的局限性,传播面也比较窄,而且广播新闻采编传播方式较为单一,降低了广播新闻的影响力,从而限制了广播新闻的长期稳定发展。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应利用新媒体技术深入挖掘新闻材料,筛选新闻素材,拓宽广播新闻采编的传播渠道。例如,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平台,如论坛、微信、微博等,从这些受众面较广的新闻传播渠道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音视频等,再进一步筛选出关键新闻信息,并将其编辑成适合在广播媒体播报的新闻。对于那些需要到实地采访的新闻,记者应及时到达现场采集有效新闻信息,这种新闻采编传播方式既结合了新媒体,又充分利用了传统媒体的优势,从而使新闻内容更具价值,提高了广播新闻的影响力[5]。
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其关键是时效性。新媒体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凭借其时效性较强和传播渠道广泛的优势,这也为广播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借鉴的内容和革新的方向。对于广播新闻而言,其可以通过加强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使广播新闻报道能够增强时效性,实现短时间内快速传播新闻信息,从而提高广播新闻的传播力,推动广播新闻持续发展。在广播新闻采编过程中,应构建专门的新闻信息处理平台,对于大量且广泛的新媒体渠道传播的新闻信息,借助平台实现统一化的采集、管理、整合、发布。
广播新闻的传播渠道应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还应接入新媒体新闻发布传播平台、新闻移动客户端和互联网传播渠道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对新闻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在多渠道的新媒体平台发布新闻信息,扩大广播新闻的影响力,增加广播新闻的受众群体。此外,还应提高广播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对各项工作进行详细的安排,确保广播新闻的各个环节能够有序进行[6]。例如,广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在线》节目,在新闻采编工作上进行了革新,鼓励民众在新媒体社交平台上以图片、文字、视频的形式进行新闻爆料,节目组工作人员对这些爆料新闻进行筛选,对于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第一时间安排记者前往实地考察,如果经过核实,新闻内容真实且具有报道价值,则会给予新闻爆料者一定的报酬作为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广播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能够更加精准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同时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使新闻工作更加贴合民众生活,不仅节省了时间,增强了时效性,而且保证了挖掘新闻素材的有效性。
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能够让受众通过互动平台及时反馈对节目内容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新闻媒体优化新闻内容。新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强,因此加强广播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是广播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内容。
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方式,增强其对受众的新闻服务有效性,充分体现新闻报道的价值和意义。在实际工作时,应以广播电视渠道互动方式为主,线上互动渠道为辅,利用好微信、微博及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发布新闻信息和活动内容,便于受众收听。
对于广播新闻的受众,则可以让他们在平台上留言、评论,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回复留言,进行互动管理,以这种方式增强广播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提高广播新闻的传播效果。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借助平台收集受众的反馈内容,对节目作出改进,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内容和服务,提高广播新闻的影响力[7]。
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担任着重要职责,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新闻材料的获取质量,也会影响到广播新闻的播出效果,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广播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广播新闻采编实现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就广播新闻采编人员而言,其应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采编技能与方法,不断积累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提升自身采编工作质量,同时在不断积累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新闻素材的识别与筛选能力,采集更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其次,广播媒体应重视对采编人员的培训,邀请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分享工作经验,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形式,确保新闻采编人员汲取到宝贵的工作经验,增加专业知识储备,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再次,新闻媒体应加强对广播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使其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政治形势时,能够始终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展新闻采编工作,确保新闻报道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同时,新闻采编人员在调查收集相关新闻素材时应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正确地引导舆论。
广播新闻采编工作对广播新闻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广播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而且能够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者应转变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积极借鉴新媒体发展路径,拓宽广播新闻采编播渠道,增强广播新闻时效性,并不断加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推动广播新闻行业的转型和优化,实现广播新闻行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