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 悦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戏剧作品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模式,促使戏剧从“一个区域”拓展到“随时随地”,打破了戏剧依托固定舞台、面向固定人群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在新媒体背景下,戏剧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也需要随之革新,增强作品的戏剧性表达能力成为当下戏剧作品创作和表演的重要标准。如何让戏剧更有看头,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决定着戏剧作品的成败。为契合当下社会和戏剧创作的发展趋势,戏剧化成为了目前关注度较高的课题之一。通过强化戏剧化,在保证原有作品主要内涵和核心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让故事情节更加丰富紧凑、具有吸引力,进一步彰显作品的内涵和创新点。
新媒体时代下,戏剧作品虽然百花齐放、有不同的表演风格,但也需要表演者结合日常生活来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细致地了解剧本创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剧中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等,在掌握角色内心世界的同时与剧本创作者实现情感共鸣。在戏剧舞台表演过程中,戏剧化表达主要追求情节的丰富性、可观性。除了要求演员将角色的内心情感呈现出来,还需要演员实现台词的精准把控,让观众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到戏剧表演的细节内容。而这些表演形式的展现都要建立在遵循作品客观性的“底线”上,不能为了“戏剧而戏剧”,而是要通过戏剧化的合理技巧来增强戏剧的表现张力,采用恰当的艺术手段来使戏剧情节更加紧凑、更能感染人,决不能舍本逐末忘记了最初的目的。比如我国经典戏剧《西厢记》,其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最终结局都是固定的,核心主题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因此即便当代艺术工作者对《西厢记》的故事情节采用戏剧化方式进行再铺垫再渲染,提高作品的表演效果,更符合当下的审美情趣,但《西厢记》原有的内容并不会被破坏,其所表达的核心要义依然不变。
戏剧作品戏剧化表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戏剧化快速抓住观众的眼球,并通过情节戏剧化来增强作品的整体观赏感。戏剧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的戏剧都适合强化戏剧化的表达,这就需要戏剧演员提前深入地了解角色内心世界,与角色人物完成融合,通过自然的演绎将角色人物的情感完美地展现出来。因此,在强化戏剧作品戏剧化表达时,首先要甄别作品是否适用于戏剧化。如果是阐述事实为主的则不适宜,如果是以传递某种精神为主的则可以适当使用。其次要选择恰当的戏剧化手法,时刻谨记这些手法是用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的。有的作品开篇即设定悬念,激发观众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比如南戏《张协状元》戏剧化表演中以张协剑劈贫女为开篇,以一种较为激烈的方式拉开作品序幕,瞬间将观众视线吸引、凝聚,让观众忍不住去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产生好奇心。有的采用一波三折的方式,不断提及中心却不点明,让观众始终抱有疑惑。比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被改编为多个剧种,作品中以多种视角来表述窦娥的无辜,表明毒杀事件的不合理以及昏官的愚昧无知,让观众始终怀着如何为窦娥平冤昭雪、如何让恶人得到惩治这样的“疑惑”去观看和期待作品内容。
19世纪末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曾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之所以能吸引到观众,就是因为一个又一个的冲突让戏剧变得非常有可看性。所以强化戏剧化表达时也应利用这个特点,按照故事的节点设置冲突,故事越往后发展冲突越严重,这样才能调动观众的好奇心。冲突的产生就是故事的“高潮”,在故事高潮结束之后,戏剧必然会引出结局,帮助观众答疑解惑。虽然戏剧的结果不可以随便设计、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但事实表达的节奏却是掌握在设计者心中。如何在观众提前知道结果的基础上,还能够保持观众的观赏热情,就要充分利用“冲突”,比如什么时候会发生高潮,什么时候解开误会,什么时候引入结局等。戏剧作品在设计“冲突”时,一方面要根据情节来设定,不能让“冲突”过于突兀,而是顺应剧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可以是随着某个新人物的登场或是故事的转场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要掌握好“冲突”设计的节奏,“冲突”不能过于密集,否则缺少了叙事和铺垫的空间,容易造成整个剧情的割裂感;“冲突”也不能间隔过长,否则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注意力分散,影响作品的观赏效果。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文化大冲击,促使戏剧不能再同传统一般,仅仅“播放结局”,而是可以尝试在戏剧最后附上一个“彩蛋”。比如戏剧人物的生活经历,以及人物最后的结局和走向,甚至可以引出第二部的故事情节。为了增加作品的可看性,在戏剧发生的整体过程叙述完毕之后,还可以再介绍一下戏剧人物的现状,坏人最终得到了什么样的惩罚,有没有忏悔等。比如,在戏剧《三打祝家庄》中,大破祝家庄后,最后的剧情则是梁山好汉结伴大笑而归,每个人英姿飒爽、豪迈肆意,既表达了战斗胜利后的喜悦,更展现了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有的作品中甚至还增加了王英迎娶扈三娘等情节。巧妙设计剧尾的“彩蛋”,并不会对戏剧本身的真实性带来损害,而是将戏剧所要传递的精神和信息进行再度深化,最终仍是传递具有教育意义的、合理的人物或故事结局,帮助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走向。而且“彩蛋”的设定往往是超过大多数观众的“原有认识”的,在结尾处设置惊喜会激发观众的好奇,真正通过戏剧化的“彩蛋”给观众留下不一样的观感和印象。
戏剧作品想要强化戏剧化表达并不是某个环节能决定的,而是所有的环节严密串联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戏剧编剧必须在戏剧设计的一开始,就设想好情节发展的具体走向,后期编辑的时候更要注重戏剧的开端和高潮,注重戏剧化技巧的应用和前后衔接,从戏剧的整体叙述来看待戏剧化的故事性。戏剧化的表达方式,不仅仅是为了让戏剧增加可看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戏剧化,让观众在欣赏中去思考和感悟作品承载的内容内涵,更好地向观众传播正确思想和价值取向,更好地发挥戏剧作品的社会作用,这才是戏剧作品创作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