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对决:中国申办冬奥会历程

2022-02-08 23:26
华声文萃 2022年1期
关键词:阿拉木图奥斯陆张家口

2015年7月3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会展中心,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手中的信封,成为人们目光的焦点。

  “北京”,当巴赫轻声读出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的一刻,整个会场瞬间沸腾……

短短十几年时间,在现代奥林匹克成长的年轮里,已有三次深深刻下中国印记。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北京获得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7年后,北京为世界呈现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2010年2月10日,温哥华,南京获得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举办权;4年后,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离开南京时动情地说:“当初选择南京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如今,经典一幕再度上演,中国与奥林匹克盛事第三次“握手”。

激烈角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2年10月3日,国际奥委会向全世界发布了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邀约,瑞士、德国、瑞典、挪威等冰雪强国纷纷表示出极大的申办兴趣。

2013年11月3日,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會,提名北京为2022年冬奥会申办城市。按照国际规则,这次申办以北京市名义进行,由北京市承办冰上项目的比赛,张家口市崇礼区承办雪上项目的比赛。

2013年11月14日,国际奥委会公布了提出申办的6个城市名单:中国北京、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瑞典斯德哥尔摩、波兰克拉科夫、乌克兰利沃夫和挪威奥斯陆。两个亚洲城市、4个欧洲城市,其中3个是首都城市。

名单一公布,立刻引来人们的猜测。许多奥运专家和媒体提出“大洲轮换”的规则,认为北京和阿拉木图申办成功的可能性最小。理由是2018年冬奥会已经落户韩国平昌,2020年奥运会已确定日本东京。这两个都是东亚城市,让连续两届冬奥会和奥运会都集中在亚洲举办,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是时隔不久,欧洲的斯德哥尔摩、克拉科夫和利沃夫三个城市相继退出申办,群雄逐鹿变成三足鼎立。

即使这三个城市退出,只要奥斯陆能够坚持到最后,人们普遍认为,北京和阿拉木图也将机会无多。根据当时国际奥委会《2022冬奥会工作报告》评估,奥斯陆名列榜首,几乎所有人都笃定地认为,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非奥斯陆莫属。

双城对决,竞争极其激烈

然而,历史发展总有出其不意的偶然性。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日凌晨,从挪威传来消息,执政党对奥斯陆申办冬奥会给予财政支持一事进行投票,结果反对票胜出。缺少经济支持,奥斯陆只得黯然退出。

一夕之间,三足鼎立变成双城对决。北京冬奥申委抓住战机,调整策略,从重在参与、争取入围,改为以争取最终主办权为目标。

北京与阿拉木图进入短兵相接的战局。

实际上,阿拉木图的优势不容小觑。阿拉木图是前苏联的冬季运动中心,具有深厚的冰雪运动传统,曾举办过亚洲冬季运动会和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这里场馆布局紧凑,群山峰峦起伏,自然降雪充沛,在自然条件上占有绝对优势。况且这是阿拉木图继申办2014年冬奥会失利后第三次申办冬奥会。

而一流的场馆设施、丰富的办赛经验、坚实的资金保障、高效的政府运作,北京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北京冬奥申委曾委托第三方机构,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在覆盖32个城市的调查中,民众对于申冬奥的综合支持率是94.8%。其中,北京为91.8%,张家口为99.5%。

民众的高支持率,与一些一度加入申奥行列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这也使得此前并未被看好的北京、张家口,一跃成为最热门的申办城市。

2015年3月24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开启对北京、张家口两地的评估考察。

  一个城市能不能举办冬奥会,与举办夏奥会的评判标准并不相同。相对而言,冬奥会对产业化程度、市场化运作要求更高。

  福布斯公布的体育赛事价值榜单上,冬奥会排在第六位。它的项目仅为夏奥会的1/4,获得的市场份额却占到夏奥会的2/3。

  申办冬奥会,要以经济发展作为支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财富积累,能为更多人跨越冰雪消费门槛提供可能。有专家估算,冰雪运动跨过山海关之后,有望与足球、篮球一起构成我国三大支柱体育产业。

    2015年6月1日,国际奥委会公布对2022年冬奥会候选城市的《评估报告》,高度评价了北京、张家口的申办条件和办赛能力。评估团主席茹科夫同样没有吝啬赞赏之情:“北京2022年完全有能力举办一届成功的冬奥会。”

2015年7月30日,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吉隆坡开幕。国际奥委会共有100名委员和一名荣誉委员。根据规定,荣誉委员无权投票,国际委员会主席不参与投票,申办城市所在国家和地区委员回避,因此除11名缺席委员外,有85名委员投票,1人投了弃权票。最终,北京以44:40的微弱优势战胜阿拉木图。

中国为什么能赢

北京、张家口冬季气温适宜,最冷时仅零下20摄氏度左右。申办之初,高山速降的场地一度难寻。经过细致考察,延庆小海坨山海拔830米,各项指标也符合标准,解了燃眉之急。

不同的雪上比赛对雪质要求不同,光靠天然雪根本无法让比赛正常运转。按照往届冬奥会的惯例,北京将使用已有的造雪设施,在雪场运行高峰期,人工造雪用水量占当地供水量的比例最高不到1%,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

不时出现的雾霾天,曾令北京大伤脑筋。2013年,北京出台了5年投资1300亿美元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仅在过去两年就使全市燃煤总量减少30%,并淘汰了100多万辆高排放车辆。

  2015年7月31日正式投票前,这些务实之举,让全世界看到北京、张家口的努力和诚意,奠定了最终的胜利。这一场“双城之战”,我们的胜出有迹可循:

赢在综合实力。论硬实力,北京、张家口的场馆条件、接待能力、配套设施等,优势非常明显;拼软实力,举办夏奥会的经验是取胜的关键。

赢在顶层设计。中国素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政府意愿与民意基础的统一,为申冬奥成功增添了筹码。

赢在市场潜力。正如《评估报告》所言,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有机会让合作伙伴获得巨大商机。

(综合《人民日报》2015年8月1日、《十堰晚报》2021年10月25日)

猜你喜欢
阿拉木图奥斯陆张家口
冬奥会对张家口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发展策略
张家口发布氢能规划
你是牧羊犬,你知道吗
你是牧羊犬,你知道吗
你是牧羊犬,你知道吗?
阿拉木图申冬奥“仍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