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新
摘 要:城市集中供热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系统管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也亟待解决。系统分析了城市集中供热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室外温度补偿;水力工况调整;供热热损
引言:当前在供热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节能措施已经成为了供热管理部门工作环节的重中之重,在供热工作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过, 现在我国的供热系统中能源消耗仍较为严重,这与国家提倡的绿色节能发展不相符合,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应制定出可行性高且有效的节能措施,促使供热系统的正常有序和稳定运行,从而有效实现资源能源的优化配置,并最大限度发挥其利用率,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1]。
1我国集中供热发展现状
进入到二十世纪的90年代之后,国家建设部、计委等部门开始全面的推广城市供热系统,保证城镇供热领域的发展有效的进行,同时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城市供热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热源、热网、热用户等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北欧等国家中,因为其资源缺口比较大,属于资源匮乏严重的国家,所以已经开始全面重视集中供热系统的研发和应用。随着世界各国对于集中供热系统的重视,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节能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2集中供热系统的影响因素
2.1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
①外界温度。影响建筑最主要的气象因素是室外温度。室外温度通过围护结构进传热和新风、渗风等方式形成建筑热负荷。室外温度与供热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对室外温度进行分时段调节,建立温度与耗热量的函数关系,进行室外温度补偿,避免能源消耗。②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照射到室内,使供热量减少。辐射到室内的热量与太阳辐射强度、太阳位置以及围护结构的面积、传热系数、SC值等都有密切关系。③风力。同等气温条件下,风力增强导致人体出现明显冷感[2]。风速通过门、窗等封闭不严密的结构,通过渗风方式影响建筑需热量及供热量,
2.2能源消耗大的影响
目前,中国城市集中供热虽然在不断发展,但其供热质量却没有明显提高。集中供热系统调控设备的运行缺乏更高的质量和水平是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单管供热的设计会使不同楼层出现供热不均等现象。室内温度过低的用户要加强供热,室内温度过高的用户需要开窗散热,致使热能大量浪费。热网主要能量损失为:①一次网和二次网损失。主要为跑冒滴漏和散热损失。②换热站间不均匀损失。为保证最冷的换热站温度要求而造成的其他用户供热温度过高的损失。③楼宇间不均匀损失。同一换热站中为保证最冷的楼宇的供热温度要求,而造成其他楼宇供热温度过高的损失。④用户间不均匀损失。在相同楼内为保证最冷用户的供热温度要求而造成其他用户供热温度过高的损失。⑤过量供热。一段时间内由于调整不及时,造成整个管网的供热温度高于要求的温度而造成的损失。现阶段出现的各方面问题都会导致供热系统能耗继续增大。
2.3运行管理不足
目前国内各供热企业技术管理参差不齐,供热专业的人才储备不足, 缺乏供热相关的标准规范。供热管理平台不够完善,部分供热设备老旧, 安全性差,效率较低。供热管理职能和制度建设上有待提高。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时,管理工作也不可或缺,在进行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常见水力失调的问题。用户端冷热不均,换热站自控效果未充分发挥,负荷调节曲线不准确,热负荷未实现实时调节,即因没有切实有效的调节设备导致热用户达不到预期的调节效果,并可能出现明显的资源浪费。城市的建筑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城市集中供热又采用多样化的供热方式, 诸多因素都增加了运行管理的复杂程度。
3集中供热系统优化措施
3.1供热管网热负荷的确定
一是计算确定全年供热负荷参数,然后明确平均热指标、全年热负荷数据,发布该年度内供热负荷延时曲线图,这对于供热系统的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热电联产方案经济性对比分析的主要根据。二是结合近远期热负荷发展变化的状态,明确相关的供热管网管径和循环水泵选型。符合远期供热系统的需要,达到经济性的要求,防止存在能耗过高的情况。
3.2输配管网
①促进输配网的运行安全性、耐久性的提升,降低工程成本,减少热量的损耗,防止供热系统存在泄漏的问题,同时还要做好热力管道的防腐蚀处理,避免热损失严重。②积极做好各项计量收费改革措施,保证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和控制技术符合运行要求。③做好热力站的规模限制, 做好系统控制工作。④通过调节流量等方式,可以大幅提升供热效率和质量,也能够升高供热的温度。⑤研发和应用热力站入口的流量控制装置, 彻底解决一次水系统水力失调的问题,热力站设置监控系统,保证用户热量可以调整,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二次供水系统,有效的消除房屋不热或者能源浪费的问题。⑥全面推广和应用拖泵汽轮机,确保循环泵、给水泵等大型设施满足运行的要求,有效的节约设备运行的电力能源,符合能源节约的要求。
3.3技术改进方案
从网络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为实现供热管网联合监控,对各换热站供回水温度及时进行均衡调节,从而达到节能经济运行, 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对技术方面进行优化的方案主要有3个:①室内采暖管道将原垂直双管并联系统改为水平双管并联系统,已达到采暖分户目的采暖管线采用耐高温 PP-R 塑铝稳态管,沿地面敷设,过门处设过门弯,管线设于找平层内;②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安装性能可靠的低阻力自动温控阀,以达到分室控温的目的;③居民单元门口设阀门井并安装平衡阀和锁闭阀、温度计等入口调节装置。
3.4完善运行管理,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
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包括了解并掌握与运行有关的工况因素,以监视系统运行情况是否正常;认真负责地按照工作标准完成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文档和规章制度,监督对各项规章制度及各工种岗位职责的执行;严肃处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做到奖惩分明。同时,还要建立系统事故处理规程、运行操作规程、检测维修制度等,并由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分工等。搭建供热运行技术服务平台,通过生产调度管理及能耗采集分析系统,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展节能诊断,逐步实现热网运行的精细化管理。加强运行人员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运行人员的专业技能,采取奖惩措施和激励措施,并不断吸取国外城市集中供热管理的先进经验,引进专业人员到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规划、安装建设和运行等的管理中,形成完整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规范合理的管理方法,以提高管理的系统性、流畅性。
结束语: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管理与发展同国民经济、技术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负面效应不断显现,可以从供热管网安装、调度、运行、维护等系统管理的各方面进行优化,保障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整体运行更高效,节能效果更显著,并不断完善其管理体制, 促进城市集中供热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冉春雨,王楊洋.集中供热系统的环保节能控制与关键技术分析[J].节能与环保,2020,295(2):72-73.
[2]李明柱,李华鑫.严寒地区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控制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 2020,156(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