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研究现状与关键科学问题

2022-02-07 20:19杨季枫
管理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机制情境研究

焦 豪 李 倩 杨季枫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1 研究背景

技术创新是培育技术发展、推动技术进步的保障,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随着全球竞争格局的动态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进,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加强基础研究力度,研发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为保障国家安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撑。2021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2.8亿元,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132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2位,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促进产业体系核心技术原始创新的基础,是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更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引擎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基于此,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形成基于技术创新的核心能力,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前,有关技术创新管理研究现状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如下:①LOPES等[1]的研究。该研究分析了1975~2013年有关创新管理的文献,旨在识别创新管理类型,通过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发现创新管理可以分为项目管理、组织战略、知识管理、产品管理、创新类型、技术创新和开放创新。②CHRISTENSEN等[2]的研究。该研究对颠覆式创新进行了理论回顾与研究展望,对颠覆式创新理论进行更新与整合,并提出反应策略、绩效轨迹和创新指标3个未来的研究主题。③陈劲等[3]的研究。该研究从技术创新管理的发展阶段与流派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进行了阐述。④贾卫峰等[4]的研究。该研究基于知识匹配的视角,对技术创新网络这一复杂系统中核心企业形成的知识匹配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⑤赵喜洋等[5]的研究。该研究关注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化关系,以及二者对企业绩效的协同作用。综上可知,国内外学者更多的是关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领域某一细分研究主题的演进脉络,以及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发表期刊、学者、理论、概念、影响因素、发展演化、作用结果的研究,且关注的文献较为有限,缺乏技术创新管理领域整体现状梳理与关键科学问题的探讨。

基于此,本研究以来自高质量中英文期刊的现有研究为对象,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期刊选择方面,主要是关注技术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涵盖12个英文期刊(1)12个英文期刊包括: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Management、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Organization Science、Organization Studi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R&D Management、Research Policy、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Technovation。,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认定的30个重要中文期刊。在检索时间方面,中英文期刊的检索时间跨度均为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检索词方面,以“Innovation/创新”作为主题词,并以或有逻辑关系增加“Technology /技术”“Technology management/技术管理”“Innovation Management/创新管理”“Technology development/技术发展”“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Innovation Processes/创新流程”“Innovation Network/创新网络”和“Product/产品”等作为检索条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指定的中英文期刊展开检索,下载题录信息形成文献数据库。随后,通过人工阅读以上步骤所识别出的每篇文章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仅保留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相关的文章。之后,利用VOSviewer软件对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文献聚类、热词分析等可视化分析,初步形成技术创新管理领域的主题分类。将初步分类与专家判断相结合,最终确定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分类,并从文献数据库中选取与各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深入阅读,从而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梳理。

2 研究现状

2.1 分析框架

本研究提出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研究的分析框架,包含6个研究主题(见图1)。具体如下:①基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该主题聚焦公司战略导向作用,研究战略与技术创新管理的关系、公司创新战略的实施等。由于战略是组织全局性的统筹规划,决定了未来组织发展的方向和业务领域,因此,该研究主题是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条件。②基于产品创新的过程机制研究。该主题主要是对产品创新的实现路径和作用效果展开研究。③基于流程创新的评价优化研究。该主题聚焦研究创新流程阶段划分与评价指标、流程创新与产品创新的比较研究等问题。产品创新与流程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两个主题是技术创新管理的核心要素。④组织层面要素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机制研究。该主题主要在于关注组织自身因素(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资源、人力资本等)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⑤技术层面要素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机制研究。该主题聚焦研究技术开发的影响因素、技术实施和使用的影响后果等问题。⑥情境层面要素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机制研究。该主题主要是关注制度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以及环境动态性等外部情境因素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组织层面要素、技术层面要素,以及由制度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组成的情境层面要素是技术创新面临的重要影响因素,这3个研究主题是技术创新管理的支撑机制。

2.2 基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战略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和政策。作为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条件,这一研究主题主要从公司战略与技术创新的适应性匹配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机制展开。

(1)公司战略与技术创新的适应性匹配作为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公司战略层面要更加强调其动态性,增强战略柔性,出台一系列灵活有效、可选择的行动规则及相应方案,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战略柔性包括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两个维度,会对不同模式创新产生不同影响。其中,资源柔性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探索性创新,不利于应用性创新;协调柔性则有助于企业开展探索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6]。

(2)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机制高层管理(以下简称高管)团队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成败。高管团队创新注意力正向影响企业创新战略,两职合一和组织冗余能够正向调节二者间的关系[7]。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多将企业作为竞争主体探究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内部匹配和实施机制,但如今企业竞争逻辑已向生态竞争演化,企业与其他主体通过协同创新,形成相互依赖和共生演进的网络关系。

2.3 基于产品创新的过程机制研究

产品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础,企业必须密切关注产品开发、产品创新等问题。作为技术创新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这一研究主题主要关注产品创新实现路径和作用效果。

(1)产品创新的实现路径一方面,企业通过自身专有技术能力开发以实现产品创新。企业技术能力对产品创新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技术能力与开发式创新为正相关关系,技术能力与探索式创新为倒U形关系,战略柔性则增强了技术能力对探索式创新的积极影响[8]。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外部知识合作或获取以实现产品创新。针对供应链,企业面临的下游互补性资产存量越大,越有可能成为产品创新的领导者[9]。针对外部用户,用户参与企业产品开发为企业提供用户需求信息,有助于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顾客需求不确定性,提高研发产品与用户需求的匹配性,增强企业产品开发的成功率[10]。在新技术领域和颠覆式创新中,企业与用户的创造性合作增强了企业产品创新,且收益最大[11]。用户的反馈和投入是产品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过程中的顾客参与共同创造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12]。并且与普通用户相比,领先用户是新产品/服务开发早期阶段创新的主要来源[13]。

(2)产品创新的作用效果加强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创新成功率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实力,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新产品开发的订单获得者和产品过程的复杂性不仅直接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而且能够通过协同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14]。一方面,产品创新于外有助于企业扩大市场优势。产品创新的多样化通常被视为公司在其生命周期后期采取的扩张战略,当企业在初创阶段即实现多元化时,虽然不利于组织效率,但有利于组织的生存[15]。另一方面,产品创新于内有助于企业更新自身技术能力。产品创新不仅能够促进组织向市场推出新产品,而且也能促使组织更新其技术能力,以适应技术变化[16]。此外,新产品创造力会对新产品绩效产生影响。新产品创造力被分解为新颖性和有意义两个维度,其中有意义维度与新产品绩效之间为线性正相关关系,而新颖性与新产品绩效呈倒U形关系[17]。

2.4 基于流程创新的评价优化研究

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流程化管理、关注不同的创新过程阶段有利于企业对技术创新进度的把控,以及最终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作为技术创新管理的另一核心要素,目前有关创新流程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创新过程阶段划分与评价指标首先,现有研究对技术创新过程阶段划分进行了探索,将产业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大阶段[18]。此外,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下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过程模型,服务创新过程被分为服务创新先导、发生和输出3个阶段[19]。其次,现有研究对结合不同产业情境对技术创新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展开了探究。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各个地区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商业化子过程效率低于研发子过程[20]。通过对关于创新过程指标的文章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研究多关注创新过程指标而非产品指标,且现有指标建构强调定性和间接指标,忽略了创新过程早期阶段的对应指标[21]。

(2)流程创新与产品创新的比较研究首先,外部知识来源的异质性对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具有差异化效应。来自上游供应商的垂直外部知识来源对流程创新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来自竞争对手和客户的横向垂直知识来源和下游垂直知识来源同样对产品创新的实施具有积极作用[22]。其次,内外部学习的适度匹配能够同时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和流程创新绩效。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能够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和流程创新绩效,但过度内部学习将会降低产品创新绩效的增加速率,因此,企业要构建好内外部学习的强度与匹配度[23]。最后,流程创新和产品创新之间的联合潜能可加强彼此的发展,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5 组织层面要素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机制研究

组织内部的管理与创新行为决定了其发展的潜能。技术创新只有与组织创新相结合才足够有效[24]。作为技术创新管理的支撑机制之一,有关组织要素对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从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资源、人力资本等方面展开研究。

(1)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与组织资源与技术创新首先,组织结构设计。产品架构与组织设计之间的相似性被称为“镜像假设”,已有研究使用NK模型提出了一个新产品开发的理论模型,用不同程度的镜像来表示组织设计,结果表明完全镜像组织在多部件、低复杂度的新产品设计中表现较好,而不完全镜像组织在少部件、高复杂度的新产品设计中表现较好[25]。具体而言,通过设立前瞻部门和工作团队,企业能够预测未来需求,满足客户多元化需要,进而促进企业创新[26]。其次,组织文化导向。在新产品开发阶段,不同属性的组织文化因素,如柔性导向文化和控制导向文化,能有效促进新产品创造力[27]。最后,组织资源利用。联盟投资组合中合作伙伴类型多样性和合作伙伴类型相关性均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形关系,联盟投资组合兼具高合作伙伴类型多样性和高相关性,将导致创新绩效较差,而行业模块化水平和知识分布范围对二者之间的倒U形关系具有反向调节作用[28]。

(2)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企业的创新活动是由人驱动的,人力资本因素正在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重心。首先,员工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智力资本、认知风格与企业技术创新紧密相关。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主要通过客户资本来提高新产品绩效[29]。此外,员工个人认知风格是解释社交网络如何影响员工创新的关键偶然性机制,即一个充满结构洞的社交网络可以提高具有适应性认知风格的员工技术创新绩效[30]。其次,管理者的不同领导风格(如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等)都会影响管理者创新行为[31]。

2.6 技术层面要素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机制研究

技术要素是技术创新管理的关键,掌握和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对构建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作为技术创新管理的另一支撑机制,技术要素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从技术开发的影响因素,以及技术的实施、使用与创新两方面展开。

(1)技术开发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外部环境因素会影响企业技术开发。环境规制与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这大技术创新过程阶段的影响具有异质性[32]。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因素也会对企业技术开发产生影响。当企业绩效适度低于期望值时,其追求激进性技术发明的动机将最强,而当绩效大幅下降至期望值以下或显著高于期望值时,动机将会减弱。同时,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将随着绩效上升而提高,导致能力、动机与企业行为的错配,即当业绩显著高于期望值时,公司会存在投资不足[33]。

(2)技术的实施、使用与创新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实施、使用对个体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员工职业身份与技术变革存在互动关系,其职业身份本身会随着新技术而改变。随着移动技术的普及,一些IT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几乎总是处于开机状态,人们很难将角色界限予以区分,角色整合行为使人们从对工作的具体思考转向更抽象的思考,因此,员工的角色整合行为将促进更多的探索性学习活动[34]。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能力也会对企业产生影响。拥有更好IT能力的企业可以从组织之间的战略联盟中获得更大的价值,但这种效应在不同类型的联盟中也有所不同,取决于单个联盟的特征,其对于具有非股权治理结构的联盟,以及伙伴之间高度依赖的联盟更有价值[35]。综上而言,现有研究聚焦于技术开发影响因素,实施、使用与创新过程,缺乏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线索,解构关键技术的创新机制以及技术追赶路径。

2.7 情境层面要素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机制研究

在动荡的环境中,组织面临各种挑战和威胁,通过改善现有流程或创建新流程、产品或服务的能力能够获得更好的组织成果。探索技术创新管理受哪些外部情境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些情境因素如何对其产生影响,对于有效寻求创新外部支持、优化技术创新环境、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技术创新管理的支撑机制,有关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制度环境与技术创新企业的创新活动由人推动的,是在特殊的制度环境中进行的,制度环境是可能支持或阻碍创新的规则和条例。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与竞争程度会对产品创新产生影响,新产品开发活动更可能出现在正规企业中,这些企业将非正规企业竞争视为更大的障碍,且这种直接关系的强度取决于竞争和制度环境[36]。此外,环境监管政策会通过影响企业环境创新战略的实施进而影响企业绩效[37]。

(2)法律环境与技术创新由于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实施创新活动的效果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合格的法律环境和高效的政府运作将有助于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不仅可提高技术研发投入,还可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具体而言,法律环境和政府效率对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均具有显著积极影响[38]。

(3)金融环境与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涉及与银行、信贷机构和其他关键经济行为者之间的持续互动,因此,金融环境是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影响要素。具体而言,不发达的金融环境将会阻碍国家技术创新绩效,技术创新政策制定者应该结合国家创新系统的需要以及该国金融环境状况,提高金融工具可用性和企业家获得金融工具的机会,来完善国际技术创新管理体系[39]。

3 未来研究方向及其关键科学问题(2)第3章提及的关键科学问题源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工商管理学科“十四五”规划的部分研究成果。

通过回顾企业技术创新管理领域现有研究,本研究建构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研究的分析框架。由该分析框架可知,学者们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领域主要集中于传统经济模式下基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技术创新管理、基于产品创新的过程机制、基于流程创新的评价优化、组织层面要素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机制、技术层面要素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机制、情境层面要素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机制等研究主题,这些研究主题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在这些研究回顾的基础上,针对新兴技术、特异情境、特定对象、整合系统和动态治理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存在诸多模糊的问题,兼具理论拓展和实践应用的研究潜力,值得学界进一步探讨。由此,本研究提出技术创新管理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及其关键科学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3.1 数字驱动的技术创新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具有了获取、利用、分析海量数据资源的能力,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信息技术驱动的创新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如企业IT能力建设等)。对数字驱动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展开研究,探究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理论以及方法演变,对于理论创新、企业实践与政策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数字经济情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当前有关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更多是基于传统经济模式(如传统制造或金融产业下的技术创新体系或模式等)。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创新要素、创新流程、创新扩散机制的演变,从整体思维、悖论思维等角度分析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等不同技术创新策略与方法。

(2)基于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行为与过程机制研究一方面,可将数字技术进行解构,关注数字技术与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单一嵌套,以及数字技术多维互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经济模式下侧重从资源、能力、人力等角度分析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数字化时代数据资源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引擎。企业对数据资源的整合、分析、提炼、利用全流程与组织结构、供应链、流程等方面的协调整合研究,有助于最大化数字化技术或数据资源的创新效应。

(3)基于数字技术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将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引导企业结合已有的商业模式特色,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现有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以及推动企业对无形数字产品或信息、以及数字化服务等创新商业模式的探索。

(4)技术创新行为中用户参与和价值共创过程研究以往研究更多是关注少数领先用户参与企业研发,而大数据的出现使得普通用户参与产品设计成为可能。用户参与企业产品开发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关用户需求的信息,企业精准分析、定制生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降低了企业研发产品与用户需求不匹配出现的概率。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用户参与的技术创新模式,解构公司与用户的交互创新行为,开展在线用户创新社区治理研究等。

3.2 中国情境特异性与技术创新管理理论及实践研究

中国具有独特的情境特征,包括制度、文化、哲学思想、行为倾向等,这些对组织管理具有深层次影响。现有研究多基于制度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等情境要素探究其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机制,且多为基于西方情境下产生的理论,是否能够嫁接、直接应用到中国情境,值得深入探讨。聚焦于中国特异情境,研究独有情境下的技术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是揭示中国企业创新的关键环节和深层次挖掘,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情境下的创新理论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相关研究。

(1)基于东方传统文化或哲学思想下的中国特色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研究中国特色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无法脱离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尝试将阴阳理论、儒家文化与企业创新管理理论结合。此外,还可从思想内核、技术实现等方面将中国特色创新管理理论和方法与国外进行对比研究。

(2)中国特色制度情境下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基于中国特色制度情境的技术创新融合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精髓,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极具重要作用,亟需符合中国特色制度情境下的技术创新理论指导。此外,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何发挥其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也值得研究。

(3)基于复杂系统视角的中国特色创新管理逻辑与战略演进研究中国独特的制度、经济、社会、技术情境及其之间相互作用通过影响企业的逻辑与战略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研究复杂制度逻辑的关系,以及这些复杂制度逻辑如何影响企业家的认知是揭示中国企业创新的关键环节和深层次挖掘,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情境下的创新理论和规律有重要意义。

3.3 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追赶机制与路径研究

当下,创新战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有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增长和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已有研究聚焦于技术开发的影响因素,以及实施、使用与创新过程。该过程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技术单元及其可能的横向纵向扩张进行调整,对于如何以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为目标的动态追赶过程尚不明晰。由此,亟需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线索,解构关键技术的创新机制以及技术追赶路径。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关研究。

(1)后发企业技术创新基础理论和追赶路径研究现有后发企业大多采用从低端市场切入进而再进入高端市场的赶超战略路径,是否存在适用于中国企业的其他创新机制与路径值得进一步探索。未来研究可利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国企业创新追赶机制的操作路径,从而为企业实现从追赶者到领先者的转变提供经验借鉴。此外,“在位者-进入者”的动态适配,以及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追赶过程的双元平衡模式等均会影响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追赶机制与路径的动态演进。

(2)全球价值链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创新研究已有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价值链高端在国外而低端在国内的情境。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企业而言,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出现了变化。由此,研究新情境下中国企业创新及其扩散的规律和特点,构建新情境下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角色,对于中国的技术创新管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4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机制与路径研究

为应对当前大国博弈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掌握技术创新主动权,改变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的现状,是在新发展格局下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角色转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此,有必要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实现机制与路径展开研究,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机制与突破路径研究首先,需要找出我国“卡脖子”技术突破困境所在,采取针对性举措,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建设成为科技强国;同时,需要厘清“卡脖子”技术创新与一般技术创新模式的异同,汲取一般技术创新模式的优点,推动“卡脖子”技术创新。其次,需要进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因素分析。虽然近年来我国技术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高端芯片、特种材料、高端数控机床、超级计算机、高端医疗设备零件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然相对缺失,高度依赖外国、受制于人。鉴于此,探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因素,对于促进我国关键核心领域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卡脖子”关键技术创新的支撑机制研究卡脖子技术突破需要产业链关键技术人才队伍的深度协作,以及科技创新体系的系统性保障,因此,如何建立有利于激励技术创新的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将为“卡脖子”技术突破提供有效支撑。此外,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需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政策研究,如优化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梳理政策缺口以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3.5 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演化与治理机制研究

技术竞争已从单打独斗转化为共生合作,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应运而生。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个创新主体、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影响,通过技术、人才、资金、信息、数据等各发展要素,形成一个协同运作的复杂系统。不同于已有研究多将企业作为竞争主体探究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内部匹配和实施机制,如今焦点企业与其他主体通过协同创新,形成了相互依赖和共生演进的网络关系。由此,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演化与治理机制研究将成为未来重点。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有关研究。

(1)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结构及评价体系研究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由不同主体和要素构成、彼此之间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政府、企业、员工、用户等主体,知识、资金、制度、基础设施等要素共同参与,构成了复杂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关键要素,因此,有必要对数据驱动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结构以及评价体系等进行重构。

(2)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和模式研究企业是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的发动机和主力军,数字经济下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以领军企业为中心,带动其他相关企业、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建立协同合作、相互作用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与模式。

(3)基于数字平台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层次、多领域、跨区域数字平台构建成为可能。随着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发展,平台型企业这一新兴组织范式出现,需要进一步关注基于数字平台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

(4)基于都市圈发展、产业集聚与创新集群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都市圈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发展势头好、潜力大,我国的产业布局也逐步集聚在这些地区,进而对创新产生深远影响。由此,基于都市圈发展、产业集聚、创新集群空间布局等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生态。

3.6 技术创新行为的微观机制研究

开展交叉学科研究,不同专业人员、不同专业知识开展交流合作能够为技术创新管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方法以及理论基础,能够为创新行为提供更加权威系统的理论支撑。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基于脑神经科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交叉领域研究技术创新行为的微观基础现有研究多从经典管理学科理论视角和方法出发,对技术创新行为的前因、后果、中介机制和环境要素进行探究。未来可利用学科交叉理论或方法,更好地揭示高质量技术创新行为背后的认知、思维和学习模式等微观基础,为创新行为提供理论支撑。

(2)基于管理认知角度探究技术创新行为的微观机制管理者认知强调每个决策者对现实环境都有独特的看法,会影响技术创新行为选择模式。未来研究可以从管理者知觉和经验、认知表征和心理活动着手,研究管理者认知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或模式的系统构思和设计过程,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此外,也可通过对管理者或员工认知进行细分,研究不同认知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类型选择的影响。

(3)企业家行为、商业伦理与技术创新行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将企业家行为、技术创新行为与社会责任结合。例如,关注平台型企业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机制,分析企业家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道德决策过程,拓展技术创业带来的道德困境治理研究等。

致谢感谢吴刚、任之光、赵新元、张光磊、张玉利、杨俊、徐心、冉伦、林伟鹏、李勇建、樊振佳、谢恩、江源、程德俊、吴超鹏、许年行、才凤艳、何桢、张楠、李凯、仲为国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猜你喜欢
机制情境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