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源 张文婷 刘俊燕 郭 丹 梁会芳
(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首次明确了非遗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遗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1]。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传统手工业、表演艺术、各种仪式和节庆活动等。
(二)衡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衡水市现有被列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传统武术、传统美食和传统医药共有88项,其中国家级6项,分别是:武强木版年画、衡水内画、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深州形意拳、戳脚和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5项,包括衡水三绝之一的侯店毛笔制作技艺、裘皮制作技艺、安乐秧歌、五行捏骨等传统技艺。
衡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传统手工,传统武术、传统美食,都以传统技艺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传播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传播影响力差,宣传的范围很有局限性,虽然有些传统技艺在宣传和传承方面突破了前人的限定家族范围,但由于传播力度不够,传播效果受到了制约,甚至很多衡水本地人,都不知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有些技艺虽然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但也只是靠传统的宣传方式,推广的范围小,宣传效果和影响力还是不够乐观。
(一)没有专门的网站。衡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目前只在衡水学院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非遗项目也只是在政府网站或群艺馆网站中有部分展示,不能做到完整并且详细的介绍,专业性也不强,接受者很难获得想要知道的东西。
(二)官媒的宣传力度不够。衡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应该借助电视、广播、移动终端、站点广告等数字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获得大众的关注,提高衡水文化的知名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只有将其传承下去并且散播开来,才能不辜负他们所付出的心血。因此可以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新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通过宣传片的制作对传统技艺进行宣传,通过新媒体对这些技艺进行展示,让传统非遗项目不再隐身,让更多的人了解衡水文化。
(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非遗宣传部门可以联合本地高校衡水学院共同建立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广泛搜集非遗相关资源,一是做到对非遗文化的记录;二是能够根据不同的文化资源类型选择不同的宣传方式。如对于传统的音乐、戏曲、武术等,可以采用拍摄视频宣传片的方式,既可以进行长期的保存,又可以进行对外的宣传展示,提高宣传效果;对于传统医学,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或动画等方式,对其进行宣传。非遗数据库的建立,一是要求必须建立市、县、乡、村联动机制,引起重视,投入更多的资源,规范管理工作制度,提升数字化保护技术;二是宣传制作人员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阐述非遗的文化内涵,必须充分尊重其地方性的特点和非遗传承人的解读,最大限度地保留非遗文化的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能够让信息永久的留存,能够通过高科技手段提取出内在的文化基因,提高衡水市的文化影响力,助力“文化衡水”建设。
(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时空再现。虚拟现实技术是数字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特征是:交互性、沉浸性、感知性和想象性[2]。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场景和道具都非常逼真,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模拟真实场景,通过人机交互技术给人以真实的体验。
在衡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含有剪纸、酿酒、雕刻、印刷等传统技艺,这些不完全是艺术品的展示,也是一种技艺的传承。很多受众只是对最终的作品进行观赏或品尝,而没有参与到前期的制作中,对于前期的文化寓意缺乏了解。如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空间和时间环境,让更多的人去体验制作剪纸,参与到雕刻和印刷的过程中,体验粮食的发酵,身临其境的感受阵阵酒香,这样,传统技艺便不再是特定人群的艺术了。
虚拟现实技术,为非遗文化的宣传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有较强的互动性,给人以真实的体验,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去了解衡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文化衡水”建设。
(三)利用数字影像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1992年,为了能够永久性地保存现有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一项名为“世界的记忆”的项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极大的现实意义[3]。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影像成为人们记录生活的最主要的方式。而设备的智能化、小型化带来的是操作更加简单,携带更加方便,因此非遗宣传者可以使用高清数字设备将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拍摄记录下来,经过影视后期的加工处理,配上音乐、字幕、解说等视听语言,形成宣传片、纪录片等影像资料,再借助非遗宣传平台进行推广,必然能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纪录片和宣传片的制作要求:一是应选择历史悠久,有明显传承的地区进行实地探访取材,比如木版年画技艺,需要深入各个村落,倾听民间故事,真实地感受当地文化,才能做到真实的记录;二是应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对所宣传的非遗技艺的历史和意义进行深入研究,与非遗传承人协商拍摄思路和拍摄过程,并撰写文字稿;三是在拍摄过程中,除了注意景别、光线等运用,还需要注意拍摄细节,还原传统的民风气息,让人真正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四是必须通过剪辑和包装对所拍摄视频进行编辑和美化,还需要与非遗传承人共同复盘整个宣传片或纪录片的传播信息。
影像资料的传播,可以将传统技艺真实又不失华丽地展现给受众,受众可以选择浏览或学习,打破传统的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快速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快速扩大衡水的知名度,还能增强人们文化保护和宣传的意识。
(四)利用微信小程序进行传播。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数字媒体和移动终端被广泛应用,高标准的5G技术逐渐普及,这给了传统文化回归大众视野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媒体和移动终端进行宣传,既符合衡水市现状,又符合文化市场发展趋势。
微信小程序是微信开发的一种新的应用形式,它由小程序、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四部分组成。小程序可以借助微信登录,与小程序开发者的后台数据库进行联通,不用下载APP可以直接扫码体验,而且被体验过的微信小程序可以直接到发现页面查找,方便快捷。
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的专业微信小程序,通过小程序对传统美食、传统手工艺等进行宣传,也可以同时建立非遗电商平台,以关注传统文化为目的,同时带动文化旅游,助力文化衡水建设。
(一)缺少相关部门的统筹。各个单位或部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般都是停留在旅游文化的宣传,并没有系统的介绍,对于一些能够形成旅游产业的项目,比如衡水老白干、衡水内画、传统音乐乐器等,受商业推动,宣传手段较多,如衡水老白干在央视的广告和各种冠名,这些容易被大众熟知,而其他的非遗项目,如五毒刺绣、哈哈腔、扣碗等,很多衡水本地人都不太清楚,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统筹安排,将不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扬出去。
(二)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中应用较少,投身非物质文化宣传的业内人士,对于数字化技术难以驾驭,而许多数字化专业人员又对非遗文化的宣传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业内人士需要更多的技术培训,尽快掌握数字技术。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设备和资金投入,让更多的数字技术人员能够投入到宣传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