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一怡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一书的作者董娅认为,显性教育方法不是单个方法的称谓,而是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是专门对受教育者进行直接公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总和。王瑞荪先生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显性教育是根据一定的规范,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手段,有计划地展开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李春会先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方法与隐性方法》一文中谈到,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法是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公开、规范的理论教育,从而达到政治宣传的效果。贾金瑞先生在其《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与隐性教育的统一》一文中指出,显性教育是教育者通过直接的方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方式之和。综合这些观点可以知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是一种主流教育方式,是教育者针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个直接的、科学的、系统的、有强烈目的的教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
根据对显性教育内涵的论述,可以看到这种教育方式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具有规范性。这种教育方式需要运用规范化的方法手段,依据一定的标准展开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每个步骤。二是有鲜明的目的性。这种教学方式不是无计划、无目的的,而是需要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结合相应的教学方法把特定的意识形态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最后,还有很强的注入性。这种教育方式使教育者运用比较单一的方式强制给受教育者灌输相应的理论知识。
由上可知,显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规范性、目的性和注入性的特点,使这种教学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显得十分枯燥,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另外,显性教育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受教育者知道相应的理论知识,但随着课程的结束受教育者也会逐渐淡忘,不能达到持久的教育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关于隐性教育,白显良先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是一种还没能引起教育者重视,甚至还不能使受教育者清晰感知的教育方式。李晓洵先生在其硕士论文《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一文中指出,隐性教育是相较于显性教育而存在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注重教育的手段和形式,而只是关注潜移默化的影响。隐性教育既没有正式的课堂教育形式,同时也不会显露强烈的教育意图。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内涵,王瑞荪先生认为:就是要让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使学生的德育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终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应有的发展。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到,隐性教育是相较于显性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方式。与显性教育相比,隐性教育是通过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同时又刻意掩蔽了教育目的而使受教育者自觉自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通过对隐性教育内涵的阐述,笔者以为,这种教育方式也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隐蔽性。是指这种教育方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有很强的暗示性,其教学计划和内容也往往和传统教学计划和内容不同。主要是通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教育者。二是具有自主性,是指这种教育方式让受教育者更加愿意自主地接受教育。因为隐性教育一般采取相对开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受教育者更愿意接受。三是具有持久性。是指这种教育方式最终达到的教育效果具有持久性。自主自愿的学习加之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教育的效果更加持久。
综上可知,隐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教育方式隐蔽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使得教育者很难掌握受教育者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情况,另外受教育者还需通过各种途径,通过自己切身的体会去理解、吸收相应的内容。这就决定了这种教育方式所要的教育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所要达成教育效果的延迟、缓慢性。
(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迅速加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思想的多元化,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思想潮流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社会背景给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空前的挑战,想要迎接挑战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寻找出路来冲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紧追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推陈出新教学方式。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乏味枯燥、抽象封闭的理论注入模式,用一些灵活开放、鲜活生动的手段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开展服务。
(二)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思政课教学依然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教师也常常以理论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理论知识传授,而轻道德素养践行的情况。此外,高校思政课依然主要采用以卷面成绩为主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也造成了学生更多地只是关注笔试成绩,而忽视道德修养实践的状况。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达到有效育人的效果。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可以拓宽传统的单向教育维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自身全面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三)是更好发挥思政课育人效果的需要。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如果能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相统一,就可以使二者优势互补。比如,发挥显性教育关注教学目的、系统教授知识的特点,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又利用隐性教育灵活多变的教育手段,让受教育者不知不觉的学到理论知识并自觉把学到的理论运用于生活实践。这样就可以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优势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效果。
(一)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坚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自己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加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涉猎广泛、知识渊博的思政课老师。只有这样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时候才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游刃有余地使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另外,思政课教师还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用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使用显性教育方式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发挥隐性教育育人的作用。在不经意间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相统一。最后,教师必须时刻保有让两种教育方式结合应用的意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确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运用显性教育方式为受教育者埋下理论的种子,又能适时运用隐性教育的方式使埋下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并体现在生活实践中。
(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要求我们去关注受教育者理论学习的情况,同时也要求我们去关注受教育者的生活情况。因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受教育者内心的想法和思考,从而准确把握他们的目标及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把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学习、兼顾其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灵活使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手段。只有真正了解受教育者各个方面的需求,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做到让思政理论课更具针对性、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才能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同时也才会有获得感。
(三)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在应运隐性教育方式方面,仅凭授课教师个人是无法很好开展的。比如校园文化的建设、具体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学生社团的建设、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等,这些都是展开隐性教育非常重要的手段。这就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能借助的相应资源,更好地把显性教育方式和隐性教育方式结合起来。
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为更好地开展隐性教育提供了以下方面的支持:依托历史遗迹修建了“兰州战役之窦家山战场”主题雕塑、镂空浮雕墙等资源。每学年都会提供专门的资金开展“重温经典红色经典,弘扬中国精神”革命故事会展演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了VR实训中心。通过学校提供的这些资源,思政课老师可以更好地开展隐性教育。比如老师们可以依托挖掘学校的红色资源,厚植学生爱国情怀;通过革命故事会,深入挖掘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涌现出的革命烈士、民族英雄和时代楷模的典型事例,形成一堂现场思政实践示范课。利用VR实训中心,让学生在教室游览红色景点,身临其境地感知革命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本校的案例及教学经验可知,只有获得了相关资源载体的支持,老师们才可以更好地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可以说,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加强受教育者理论基础和核心素养的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当前社会信息多元化、思想开放化等特点的积极响应。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不断坚持依据时代发展变化,充分挖掘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优势,做到把二者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以切实有效地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