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果

2022-02-06 12:07车秀媛张璟卓渠晓旭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大连116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4期
关键词:囊性实性良性

车秀媛 张璟卓 渠晓旭 大连市友谊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8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0例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为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超声诊断以及超声造影诊断,分析在鉴别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50例患者中共有85个结节,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其中恶性结节有27个,良性结节有58个。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对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疾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度以及准确率均分别高于单独使用常规超声对囊性甲状腺结节疾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度以及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声特征中,与良性、恶性常规超声特征相比,微钙化、边界、恶性成分在形态和回声上有显著差异;对比增强超声特征在每个增强环的功率上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恶性成分表现为实体性,部分和便利性不够明确。实心部分呈菜花状或分叶状,散布点状强回声,实心部分为表现增强,周围不规则增强环。良性成分表现为囊性,边界清楚,实性部分不涉及钙化,实性部分表现为强化,周边规则强化环清晰可见。结论:将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运用在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结节是指发生在人体甲状腺内的肿块,这个肿块会在吞咽时随着甲状腺而发生上下移动。其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结节的一种,可以将其分为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1]。其中导致患者发生囊实性结节的原因是由于赘生性或非赘生性结节囊性退变而导致的。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发生率在4.6%~17.6%,并且存在一定的恶变可能。因此有效鉴别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对此,本文研究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8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0例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其中共有85个结节,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31例,年龄21~73岁,平均(45.27±2.55)岁,结节直径0.32~6.73cm,平均(3.26±1.65)cm。所有患者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共有恶性结节27个,良性结节58个。

纳入标准: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患者;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获得报告的患者。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不配合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首先准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其中探头频率为5~12Hz,选用Sono Vue冻干粉作为造影剂,将造影剂放于0.9%、5mL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混合。为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常规超声: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然后利用物品垫高其颈部及肩部,使得患者的头部适当后仰,充分暴露其颈部,将仪器探头放于患者的颈部处进行扫描,观察其甲状腺结节大小、边界、血流、形态、内部回声、位置以及有无钙化等情况。超声造影:在常规超声检查完成之后,选择病灶显示较为清晰的切面,将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切换至造影模式,利用配好的造影剂溶液,快速注入患者肘正中静脉,然后再注入5mL的生理盐水。在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叮嘱患者保持呼吸平静,不能出现吞咽动作,观察3min后,分析所得的图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常规超声检查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疾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度以及准确率与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疾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度以及准确率。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研究由两名中级以上职称的超声医生进行图像的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2检验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特异性、敏感度以及准确率

本次研究中共有50例患者85个结节,恶性结节27个,良性结节58个。利用常规超声为患者进行诊断后,其中特异性为74.14%(43/58)、灵敏度为70.37%(19/27)、准确度为72.94%(62/85),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后,其中特异性为93.10%(54/58)、灵敏度为92.59%(25/27)、准确度为92.94%(79/85),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疾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度以及准确率分别高于单独使用常规超声诊断在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疾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度以及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16,4.418,12.015,P=0.006,0.036,0.001)。

2.2 超声特征

与良性、恶性常规超声特征相比,微钙化、边界、恶性成分在形态和回声上有显著差异;对比增强超声特征在每个增强环的功率上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恶性成分表现为实体性,部分和便利性不够明确。实心部分呈菜花状或分叶状,散布点状强回声,实心部分为表现增强,周围不规则增强环。良性成分表现为囊性,边界清楚,实性部分不涉及钙化,实性部分表现为强化,周边规则强化环清晰可见,见表1。

表1.超声特征

3.讨论

甲状腺结节可单发,同时也可以多发,其中多发结节的发生率要高于单发结节,但是单发结节发生甲状腺癌的概率要更高。其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也可以分为良恶性,由于恶性的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可能会发生恶变,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临床中常用的诊断技术有常规超声,但由于恶性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与实性甲状腺结节癌有所不同,因此常规超声在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中的准确率较低。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中已经可以利用超声造影技术为部分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检查。通常情况下,实性甲状腺癌的病理特征主要为乳头状癌,虽然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与实性乳头状癌相同,但是在超声造影的征象中却有所不同[4]。其中超声造影显示恶性的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主要以实性为主,同时边界或局部边界不清晰,实性部分发生菜花样突起。而良性的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多以囊性为主或海绵状为主,其中边界清晰,同时实性部分形态规则、回声均匀。相比于实性乳头瘤来说,恶性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中血供更加丰富,因此生长也更加迅速,超声造影中多表现增强现象。由于甲状腺癌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囊变,其中可能有出血、坏死现象,因此常规超声显示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实性部分回声不均匀,同时超声造影也表现为不均匀增强现象。而超声造影在良性的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中,由于其实性部分增强较为均匀,因此可以呈现出无增强表现[5]。同时由于恶性的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主要表现为偏心分布、形态不规则等征象,呈分叶状或菜花状。而甲状腺癌多呈现为形态不规则的结节,这是由于处于增殖期的细胞容易朝着供血丰富及质地较软的方向生长。因此在肿瘤体积较小时,不规则特征不是特别明显,等到肿瘤逐渐长大时,就可以观察到征象呈不规则的分叶状及成角等。因此通过超声造影后发现实性部分形态呈分叶状或菜花状时就可以怀疑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存在恶性病变的可能。

微钙化对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的确诊具有最高特异性。病理研究表明微钙化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砂粒体由于乳头尖端局灶性和进行性梗死而导致钙盐在死亡细胞内沉积。超声图像中钙化呈小点状强回声。本次结果表明恶性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中66.67%为微小钙化。良性中可见8.62%,提示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当含有点状强回声时,说明恶性几率较高。肿瘤边界清楚与否,对于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亦有意义。良性病变常呈膨胀性增长,对周围组织有压迫作用,并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的界限;但恶性肿瘤周围有“蟹足样”的浸润,这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浸润带中存在着以浸润性方式生长的肿瘤细胞或正常组织细胞,其相互夹杂在一起,构成了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间的一种形貌。声像图显示边缘模糊或不整齐的毛刺状。

声晕为结节周围的低回声或者无回声环体,同时为肿瘤膨胀性增长引起肿瘤周围部小血管包绕,或者瘤周水肿和黏液性变。甲状腺腺瘤和某些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见到完整而厚度一致的薄声晕(<2mm);但不完全,厚度不均匀的厚声晕(>2mm)常见于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癌中。在超声造影中,声晕在肿瘤周围可呈环形强化,可以是高度强化,也可以是低度强化,其形态有规则和不规则。规则高强化环仅见于良性病变,特别是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表面包膜或者病灶周围受压组织血管密度升高,可见病灶周围有高增强环。低增强环的形成可因周围有炎性渗、间质水肿或者黏液变性及结节膨胀性增长所致。恶性肿瘤向四周浸润,是增强环残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显示,良性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的周围部常见规则增强环,其发生率为97.93%,表明规则增强环有助于良性病变的确诊。由上述研究结果可见,相比于单独使用常规超声在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中,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鉴别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囊性实性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儿童实性颈部异位胸腺的影像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