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高频超声对儿童钙化上皮瘤和常见皮肤肿物的鉴别诊断分析

2022-02-06 12:07吴娟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4期
关键词:肿物病理学上皮

吴娟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1)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儿童钙化上皮瘤和常见皮肤肿物鉴别诊断中彩色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201例皮肤肿物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实行皮肤肿物切除术治疗,术前接受彩色高频超声检查。统计彩色高频超声检查结果,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彩色高频超声对儿童钙化上皮瘤的诊断效能,归纳彩色高频超声对不同类型皮肤肿物的诊断特征。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01例研究对象中钙化上皮瘤占39.30%,非钙化上皮瘤占60.70%,非钙化上皮瘤中皮样囊肿1例、表皮样囊肿70例、脂肪瘤10例、纤维瘤11例,混合瘤1例,血管瘤29例。彩色高频超声对儿童钙化上皮瘤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6.05%、95.20%、92.41%、95.52%、97.54%、0.897。结论:儿童钙化上皮瘤和常见皮肤肿物鉴别诊断中彩色高频超声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根据彩色高频超声检查结果可准确鉴别钙化上皮瘤与非钙化上皮瘤,确定儿童常见皮肤肿物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可靠检验依据。

钙化上皮瘤是临床常见良性肿瘤之一,源自毛囊毛母质细胞,故又称为“毛母质瘤”[1]。钙化上皮瘤多在头面部、颈部、臀部、上肢等区域发作,常为单发皮肤肿物或结节,表面皮肤正常或呈暗紫红色,无明显疼痛[2]。钙化上皮瘤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可对患者外观形象造成损害,同时随病情进展可有2%以上的几率恶变,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关于钙化上皮瘤临床提倡早发现、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3]。因钙化上皮瘤与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血管瘤等常见皮肤肿物存在相似性,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误漏诊问题[4]。对此,应积极探寻科学、有效、安全、适宜鉴别诊断技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随着超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诊断已经成为皮肤肿物诊断常用方法。多数研究表示,彩色高频超声可有效鉴别儿童钙化上皮瘤与其他常见皮肤肿物,为儿童皮肤肿瘤疾病诊治提供准确依据[5]。鉴于此,本研究以201例患儿为例,就彩色高频超声临床诊断价值进行了如下探究,旨在加深对彩色高频超声的了解,明确不同类型皮肤肿物所具有的超声诊断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例皮肤肿物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样本选择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选择地点为本院本科室。其中男童114例,女童87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5.30±2.29)个月;皮肤肿物最大直径0.4~5.1cm,平均(1.15±0.29)cm;疼痛性皮肤肿物46例,无疼痛性皮肤肿物155例;头面部122例、颈部20例、肩部36例、躯干14例、四肢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患儿家属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皮损明显;②患儿基础信息、临床诊断信息、临床治疗信息等齐全;③术前接受彩色高频超声检查,术中取肿物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排除标准:①皮肤肿物类型未明确;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肿瘤转移。

1.2 方法

手术与病理学检查方法。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确定手术切口位置,常规切开皮肤及其皮下组织,确定病灶位置,按照疾病类型进行针对性、规范性处理,止血、清理后缝合切口,加压包扎,常规抗感染。手术过程中将取出皮肤肿物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显微镜观察法、苏木精-伊红染色法为主。

彩色高频超声检查方法。利用GE LOGIQ E9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直接扫描,将探头频率设置为6~15MHz。彩色高频超声检查前,由工作人员向患儿家属讲解检查目的、检查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让患儿家属能够协助工作人员安抚患儿情绪,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工作人员操作,以提高检查质量与效率。检查过程中,根据患儿病变情况针对性选择体位,如病变在面部、颈部等,以仰卧位为主,将病变位置充分暴露,涂抹适量耦合剂,探头接触皮肤进行横切扫描、纵切扫描。扫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皮肤肿物位置、皮肤肿物大小、皮肤肿物边界、皮肤肿物包膜、皮肤肿物内部回声、皮肤肿物钙化、皮肤肿物及其周围组织血流变化等情况。与此同时,对清洗超声图像进行采集,为提高检测准确性可适当进行彩色增益。由两名彩色高频超声检查经验丰富医师阅片,确定检查结果。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统计研究对象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彩色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彩色高频超声对儿童钙化上皮瘤的诊断效能,包括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等,计算公式[6]:①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阳性检出例数×100%;②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阴性检出例数×100%;③灵敏度=真阳性例数/阳性总例数×100%;④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⑤特异度=真阴性例数/阴性总例数×100%;⑥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理学检查结果

201例研究对象经病理学检查确定:钙化上皮瘤79例(39.30%),非钙化上皮瘤122例(60.70%)。122例非钙化上皮瘤中,皮样囊肿1例,占非钙化上皮瘤的0.82%(1/122),占总例数的0.50%(1/201);脂肪瘤10例,占非钙化上皮瘤的8.20%(10/122),占总例数的4.98%(10/201);表皮样囊肿70例,占非钙化上皮瘤的57.38%(70/122),占总例数的34.83%(70/201);混合瘤1例,占非钙化上皮瘤的0.82%(1/122),占总例数的0.50%(1/201);纤维瘤11例,占非钙化上皮瘤的9.02%(11/122),占总例数的5.47%(11/201);血管瘤占29例,占非钙化上皮瘤的23.77%(29/122),占总例数的14.43%(29/201)。

2.2 彩色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201例研究对象经彩色高频超声检查后,检出钙化上皮瘤76例,非钙化上皮肿瘤125例,误漏诊9例,误漏诊率4.48%。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彩色高频超声对儿童钙化上皮瘤的阳性预测值96.05%(73/76),阴性预测值95.20%(119/125),灵敏度92.41%(73/79),准确度95.52%(192/201),特异度97.54%(119/122),约登指数0.897,见表1。

表1.彩色高频超声对儿童钙化上皮瘤的诊断效能分析

2.3 彩色高频超声诊断特征

2.3.1 钙化上皮瘤诊断特征

彩色高频超声检出钙化上皮瘤76例,73例符合病理学检查结果。73例患儿的超声影像中,病灶均位于皮肤及皮下层,存在清晰边界,拥有包膜;70例形态规整,3例形态欠规整;62例后方回声增强;70例内部钙化,并在周围均存在低回声边缘;71例无明显血流信号,2例边缘见血流信号。漏诊的钙化上皮瘤,多被诊断为脂肪瘤。图1为某头面部钙化上皮瘤彩色高频超声影像。

图1.头面部钙化上皮瘤彩色高频超声影像(注:患儿,女,10岁,头面部皮肤肿物5个月,无自觉症状,彩色高频超声影像检查显示肿物位于皮下层,尺寸约为7.4mm×5.3mm,肿物形态规整,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内部点状钙化,肿物周边见条状血流信号)

2.3.2 非钙化上皮瘤诊断特征

彩色高频超声检出非钙化上皮瘤125例,119例符合病理学检查结果。119例患儿的超声影像中,病灶10例位于皮肤层,109例位于皮下层,边界清晰,肿瘤内部散在钙化点。皮样囊肿,1例规整形态,存在清晰边界,肿块内未见回声,但有明显血流信号;脂肪瘤中,均形态规则,10例呈椭圆形,见高回声团或等回声团,肿块内部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表皮样囊肿中,均形态规则,后方回声增强,70例中有66例内部存在细小均匀的弱回声,无明显血流信号,肿瘤边缘见血流信号;混合瘤,1例病灶形态规整,后方回声稍有增强,肿块边界见低回声团,肿块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11例纤维瘤中,10例无明显包膜,病灶边界清晰,4例边界低回声团,7例边界混合回声团,肿块内部及其边缘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29例血管瘤中,均边界清晰,无规整形态,20例内部强回声,26例肿块内部见明显血流信号。图2为皮样囊肿彩色高频超声影像。

图2.皮样囊肿彩色高频超声影像(注:患儿,男,3岁,头面部皮肤肿块2个月到院就诊,彩色高频超声影像检查显示肿物位于皮下层,尺寸约为11.3mm×9.3mm×5.1mm,肿物形态规整,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后方回声稍增强,内部回声尚均匀,肿物每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3.讨论

皮肤肿物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结节、皮肤肿块、皮肤丘疹等,伴或不伴皮肤色素异常,伴或不伴瘙痒疼痛。多数患者在发现皮肤肿物后对其并不重视,导致皮肤肿物增大、硬结,皮肤局部感染,良性皮肤肿瘤恶化等问题发生,从而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关于皮肤肿物,临床提倡早发现、早诊断与早治疗。本研究中提到的钙化上皮瘤、脂肪瘤、纤维瘤,混合瘤,血管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等均是临床较为常见皮肤肿物,其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而不同类型皮肤肿物所具有的治疗要求也不同,这就需要保证临床诊断真实准确,避免诊断错误降低临床治疗有效性、安全性。

目前,钙化上皮瘤与非钙化上皮瘤鉴别诊断过程中,最为准确、可靠的方法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验法,但由于该检验需要通过手术获取样本,对疾病早期筛查、鉴别的意义不大。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皮肤肿物鉴别诊断提供了路径,CT、高频彩色超声等均取得较好应用效果。但相对而言,高频彩色超声的综合优势更为显著。首先,高频彩色超声操作简单、检查速度快、使用成本低,重复性强。其次,高频彩色超声图像清晰度高,能够将位于皮肤及皮下软组织中的病灶清晰、准确显示,便于临床医师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回声情况、血流情况,确定病灶与其周围组织存在的解剖关系等,利于病灶良恶性、肿物类型判断[7]。此外,经高频彩色超声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儿童钙化上皮瘤以及其他常见皮肤肿物已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超声征象,为疾病鉴别提供了依据。本研究中彩色高频超声对儿童钙化上皮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超过90%,约登指数更是达到0.897,说明彩色高频超声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检验依据。

综上所述,彩色高频超声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检出儿童钙化上皮瘤,并将其和其他常见皮肤肿物有效区分。

猜你喜欢
肿物病理学上皮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