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经济中的肥药减量实践

2022-02-06 21:18施学奎浙江行政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农资化肥有机肥

文/施学奎(浙江行政学院)

浙江农业的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而肥药减量的实践是浙江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主要抓手。

一、肥药减量的难度

以水稻的肥药减量为例。水稻的化肥减量技术主要有有机肥(沼液)化肥配施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施用缓释肥技术、机械侧深施技术、测土配方技术、控肥减害技术。水稻的农药减量技术主要有种植显花和诱虫植物技术、释放赤眼蜂技术、性诱剂诱捕技术、高效植保机械技术。

有机肥(沼液)、化肥配施技术。有机肥“配施”要求稻农明白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时数量关系,既要保证有机肥的环保效应,同时保持化肥的高产作用。目前主要存在三个影响因素,一是随着禁养限养区域的调整,耕田附近的养殖主体逐渐搬迁,农户发现和运输有机肥原料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二是和化肥相比,同样的肥效,有机肥由于密度小,体积和重量就要增大,也不能像化肥一样撒施,而是需要先运输到田块,再由人工进行铲施中,施用成本明显上升;三是沼液回田最好通过完善的储藏、运输、使用和灌溉设施,需要建设沼气工程,单个农户很难自建。

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实施的困难主要来自在三个因素,一是秸秆还田需要使用拖拉机、收割机、粉碎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对农户有硬件投资或者农机服务购买的要求,这样增加麻烦的同时也提高了成本;二是农户担心秸秆还田的负面影响,比如秸秆还田有可能会影响稻根扎得深浅,秸秆还田可能同时也让秸秆上的虫卵还了田;三是秸秆还田技术要求农户学习关于还田的时间、留茬的高度、耕翻的深度、水分的把控等方面的知识。

施用缓释肥技术。改革开放以后,大部分农户已经转向化学农业,普通化肥已经使用习惯,缓释肥属于新事物,为了保证肥效,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不同品种的缓释肥,再选择施用量,然后,还要选择施用方式和施用时间。

机械侧深施技术。机械侧深施技术采用难点表现在不同方面,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要对插秧机进行改造,增加侧面挖沟施肥覆盖的功能,二是要选择购买造粒均匀、吸湿性小、硬度适宜、形状划一的缓释型复合肥,三是对地势有要求,需要地块平整,带有潜水层。

测土配方技术。起初,重点主要放在“测”上,对“配”着力不多,所以往往导致没有配方,或很难获取。

控肥减害技术。控肥减害技术通过调整氮肥的比例来改善效果,这不会增加施肥难度,但要求农户树立新的施肥观念,培养新的施肥习惯。

种植显花和诱虫植物技术。主要是种植可以让害虫天敌容易生存的植物,种植起来不麻烦,但种植地点不方便,像在田埂上,很难有适用机械,这样就会增加拔草、浇水等管理工作的劳动成本,阻碍种植显花和诱虫植物技术的推广。

释放赤眼蜂技术。农户使用释放赤眼蜂等生物防控技术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赤眼蜂释放的时间、数量、都很讲究,螟虫成虫第一次开始泛滥的时候释放第一次,以后每隔3到5天释放一次,每一代成虫的生命周期内可能需要两到三次,释放的地点也有讲究,还需要进行记录,增加的劳动量比较大。二是生态防控必须形成一定的规模,在一定的时空造就生态系统,单个农户进行往往效果不明显。三是能够寄生水稻害虫的益虫譬如赤眼蜂等人工繁殖存在一定困难,再加上释放时间和方法上的要求,农户需要学习更多的植保信息与技术知识。

性诱剂诱捕技术。性诱剂诱捕技术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需要购买诱捕器和诱芯,并且诱捕器要大面积使用,增加购买成本和协调成本,二是要求农户学习安置诱捕器的时间和地点、记录数据和更换诱芯等技术要领。

高效植保机械技术。高效植保机械技术的使用障碍主要是喷杆喷雾器和质保无人机的价格比较高,不买机械的话就要购买专业化植保服务,成本也比较高,另外如果购买服务还要考虑当地服务组织的发展状况。

二、浙江的实践过程

2014年4月12日,浙江省决定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当月28日,国家农业主管部门同意浙江进行生态循环农业试点,这在当时是唯一的省级同类试点,当年7月22日,浙江省农业厅印发了国家主管部门同意的试点实施方案,12月18日,国家农业主管部门和省级政府签订了共建合作备忘录。

当时浙江农业的生态循环实践已进行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初步完成了建章立制。全省累计建成示范县17个、示范区88个、示范企业101个。减肥方面注重肥效提升和有机肥替代化肥,减药方面推行统防统治,释放天敌、种植诱虫植物等方法已在小范围试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毒性大残留高的农药比例已超过八成。

浙江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化肥减量方面主推有机肥替代,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方面提倡统防统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

2017年3月31日,浙江省农业厅召开“全省农业水环境治理工作视频会议”,提出一系列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化肥使用方面,增加对商品有机肥发展的支持力度,发展配方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倡秸秆还田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农药减量方面加大高效低毒农药替代毒性大残留高的农药,扩大统防统治的范围。

2019年,浙江省开始全力推进农药实名制购买。到年中,全省的农药店基本都配置了电脑,实时记录农药采购、在店储存和对外销售的情况,基本实现购买人的真实姓名实时登记。

10月,浙江提出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在化肥减量和农药减量两个方面各出了一个文件,用以指导两方面工作的落实。

11月9日,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暨“肥药两制”改革现场会在台州市黄岩区召开。

2020年4月3日,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在化肥减量和农药减量两方面都提出了在施用上的导则。在化肥减量方面,主抓有机肥替代化肥,有机肥的年用量要稳定在100万吨左右;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不但要重“测”,更要重“配”。在农药减量方面,制定农药施用技术指导意见,明确水稻主导品种主要病虫害化学农药定额施用标准,并且大力发展种植诱虫蜜源植物、释放天敌等绿色防控措施,扩大统防统治的范围,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设立明确的数量目标——1000万亩。

加强农药化肥施用方面的监管,把“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施用”推广到每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对规模农业经营主体要落实更加严格的监管。加快推进面部识别技术的应用,使得线上线下的监管能够更好地融合。

2020年6月29日,浙江省召开数字乡村建设现场会,会场布置在湖州市德清县,德清农业的数字化走在全省前列,肥药减量工作在全省也名列前茅,在这儿提出肥药减量的数字化管理正是天时地利。

2020年10月20日,全省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暨化肥定额制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永康召开。会议认为,要高质量完成化肥减量增效各项目标任务,需要观念先行,要改变“肥多粮多、减肥减产”观念,减肥不一定减产,完全可以在保障耕地综合产能的前提下,通过精准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化肥的施用方式,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化肥定额制改革试点要推广到每一个县级行政区,统筹耕地和肥料各方面的工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需要向体系化方向发展,探索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形成“双定额”的新形式。建立农业经营主体施肥档案,成为追溯的依据。

11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化肥农药两方面双实名双定额的集成文件。

2021年4月20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印发《浙江省配方肥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11月9日,全省“肥药两制”数字化改革视频会议召开,总结交流“肥药两制”数字化改革经验做法,专题培训“浙农优品”应用。

三、浙江的主要做法

坚持试点先行,示范辐射带动全域。譬如在“肥药减量”早期,台州市天台县就是比较好的典型,当时天台提出实施“肥药双控”,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小组设一个组长两个副组长,分别由副书记和副县长担任,组员则为部门和镇街的主要领导。天台县制定了《农业生产“肥药双控”实施方案》《规范禁限用高毒农药销售和使用的通告》《天台县“肥药双控”实施工作任务与考核办法》等文件,在工作流程、分工协作和如何考核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600万元,专项用于“肥药双控”工作。天台县供销合作社作为牵头单位,把整个县的农资经营机构进行了整合,经营农资批发的整合为两家批发公司,农资零售单位发展成农资批发企业的门店,实行连锁经营,统一进货、价格、核算和服务等方方面面,为农业领域的规模经营主体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为农资管理建章立制,对农资经营和使用开展联合执法和集中执法行动,农资溯源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扶持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组建47个植物保护社会化服务组织。对主导产业进行绿色防控全覆盖,对应用绿色防控的规模基地给予300亩以上120元/亩(100亩以上150元/亩)的补助;健全测报网络,对病虫测报网点建设按3万元/个进行补助。鼓励测土配方施肥,为了方便测土,在全县建立了150个土壤肥力监测点,制订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方案;推广绿肥种植,建立扶持政策,不管是连片种植还是套种,只要绿肥的种植面积超过100亩,就可以获得每亩50到100元的财政补贴。各乡镇建设快速检测室,承担日常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定性检测工作,2014年完成农产品检测11589批次,合格率为99.9%;推进农业主体标准化生产示范,通过验收给予1万~3万元奖励,扶持农产品“三品”认证,对取得产品认证给予1万~3万元奖励。2014年,全县化肥销售同比下降26.9%,农药销售同比下降13.2%。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类似的典型,形成经验进行推广,不断迭代。

聚焦实名购买,强化源头管理。推行肥药实名购买制度,对农药化肥等农资的生产和流通进行规范和管理,首先是主体资格准入,所有化肥农药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都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其次是购买环节,逐渐实现化肥农药购买的实名制,再次是网店建设,加强农资店的信息化改造,推广农资产品电子标识的应用,强化人脸识别等AI技术的应用,鼓励农药化肥新零售的发展。把对农业农村的财政补贴和农药化肥的实名购买进行更多的捆绑,逐步扩大实名制农资购销的范围。对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向厂商的直接购买和在线上进行的网络购买,也要找到合适的形式进行实名管理。

推行肥药定额施用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对主要作物的化肥使用制定标准,力求每户每种农产品都能得到精准的施肥指导。统防统治,尽可能绿色化,化学农药定额施用从主要粮食作物开始,循序渐进、因地制宜推动地方特色主导产业肥药定额施用工作。开展肥药施用强度统计分析,加强农业主体肥药定额施用情况通报。加大农业生产环节综合执法巡查力度,依法打击滥用投入品行为。

拓展投入品减量增效路径。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深入开展规模主体免费测土配方服务,推广有机肥、配方肥、专用肥、缓(控)释肥和水肥一体化、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大力开展绿色防控试点区建设,推广病虫防治的生态调控,种植诱虫和显花植物,进行性诱剂诱捕,建立良好的农田生态。加快高效新型肥料引进和新型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研发推广应用。

相关链接

农业经济是指农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它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在生产关系的改革和生产力的组织方面都有一系列特殊的经济问题。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使农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等,显然与工业有所不同。

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农业的功能不断拓展。从传统角度讲,三个功能在强化:

一是食物保障功能强化。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农业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改善,对食物数量的需求陆续增长,对品种的需求不断增多,对质量的追求日益提高,农业承担的食品供给、健康营养和安全保障任务越来越强化。二是原料供给功能强化。农业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来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为原料的制成品的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随着生物质产业特别是生物质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农产品新的原料途径不断拓展、新的加工途径不断开发。既强化了农业对工业的原料支撑作用,也为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三是就业增收功能强化。农业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产业。开发利用农业多种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及相关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蕴藏着极大的就业增收潜力。挖掘农业生产多领域的“容人之量”,拓展农业多环节的“增收之道”,对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用现代理念看,三个功能在彰显:

一是生态保护功能。农业作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利用自然、开发资源的一面,也有维护环境、涵养生态的一面。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切实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建设和水土保持,对改变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的状况,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观光休闲功能。浩瀚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清澈的水面、碧绿的田野、恬静的乡村,是人们观光休闲的最佳去处。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到秀美的田园风光和清新自然的环境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愿望越来越强,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人越来越多。三是文化传承功能。农业是记录延续农耕文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原生态的物质和文化大都植根于广袤的农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不仅要继续提供物质产品,同时也肩负着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使命。农业的这种多种功能的强化和彰显,使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更为突出、内涵不断丰富、影响更加深远,必将永远是生生不息的重要基础产业和经济产业。农业发展中出现的这些新形势,无疑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了机遇。

猜你喜欢
农资化肥有机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