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洋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1.1.1 强化学习,熟识税务专业知识。 鉴于XX局近年来未进行税务风险专项审计及税务管理专业性强的现状,审计人员在掌握税务专业知识、熟悉税务管理政策方面上狠下功夫,积极邀请税管专家为审计人员授课,学习、了解XX局税务管控环境和税收法律法规,掌握税务管理制度办法及管理现状,补齐短板,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取得良好的审计效果打牢基础。
1.1.2 深入调查,确定审计重点目标。针对各企业分子公司众多、经营范围复杂多样的特点,审计人员多渠道收集10家企业内控制度、财务信息系统数据、各税种申报表、涉税审批事项、企业发票信息、企业相关年度的处罚信息等相关涉税资料,积极开展审前调查,从整体上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同时,充分应用信息的分析及整合,评估整体的税负状况,分析其他相关信息,初步判断各企业生产经营及税务管理情况,从而确定了5家税务风险较大的非运输企业为重点目标,有侧重性的开展审计,为整体审计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1.1.3 确定方案,精准定位审计重点。 通过审前调查,审计人员详细分析了10家被企业税务自查报告、税务审计报告等信息数据,甄别、挖掘有价值的资料,明确重点,认真制定审计方案,精准定位审计方向,将审计重点落在各单位税务风险管理、税务事项管理、税款缴纳及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措施4个方面,对快速锁定税务疑点,发现被审计单位重大涉税漏洞起到了重要作用。
1.2.1 做好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 现场实施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首先以风险识别和评估为切入点,通过问询、审查、分析等手段对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环境信息、企业的经营目标、主要业务经营状况,纳税申报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对发现的审计疑点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询问,判断其是否构成风险点。
其次是详阅纳税申报资料和财务报表数据,并对其涉及的指标,比率及钩稽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点,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明确目标,推动税务审计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
例如,各家非运输企业都有多个分公司,审计人员在分析各个非运输企业本级及其分子公司利润情况以及各单位所得税纳税申报情况时发现,多家非运输企业本级(或分公司)盈利,分公司(或本级)亏损严重,但多家公司没有按照要求实行总分机构汇总缴纳所得税,导致3家非运输企业多交企业所得税。
1.2.2 开展企业内部控制测试。 审计人员在充分了解各企业内控管理、财务基础工作、税务管理等基本情况后,采用观察、询问、测试等常用的审计方法,详细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建立健全和运转的有效性。其中重点测试了被审计单位销售和收款循环、物资采购和付款循环、合同签订和执行循环、投资和筹资循环、固定资产和折旧循环、人力资源和工薪循环、货币资金循环7项内部控制情况,以保证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提高审计人员检查效率。
1.2.3 突出重点进行实质性检查。 在开展风险评估环节和控制测试环节后,审计人员针对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多个数据源信息交叉比对,深度测试和研究企业会计及税务处理,发现涉税疑点,深挖证据,锁定关键审计领域,有针对性的展开分析及实质性审查。
例如:在进行C公司税务审计时,审计人员分析C公司虽然具有众多的分子公司,但收入来源单一,主营业务收入大部分来自销售和出租房屋的收入。又因收入确认直接影响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因此,应将C公司房屋出售、出租收入的审查作为该公司最重要的税务风险点。但面对大量的财务数据及复杂的经营环境,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发现其收入疑点,审计人员上下联动,将该公司在项目开发立项时,进行的项目收益测算及总收入匡算作为突破口,详细审查收入匡算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差额,防范企业为逃避纳税而将收入长期挂账或为完成考核指标提前确认收入,从而产生税务风险。经过实质性测试审查后,最终发现C公司销售商业地产提前确认收入,“应交税金”长期挂账,存在多缴纳税金的情况。
强化问题闭环管理,认真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按期督促各单位举一反三抓整改,避免问题重复发生,化解经营和税务风险,促进经营管理规范;严格考核问责,把审计结果和问题整改情况纳入经营业绩考核、干部考核内容,严肃追究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护航。
坚持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全面梳理企业潜在的税务风险点,在审前调查阶段和现场审计阶段进行了风险点挖掘,将风险评估环节放在账项审查之前,从以账项审查为中心转变为以风险评估为中心,分析企业日常管理的漏洞和薄弱方面,从众多事项中发现高风险项目, 根据重要性水平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分析和审查。
专项审计对非运输企业税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客观、全面的阐述与剖析,认真分析非运输企业税务管理漏洞,指出深层次管理问题。
专项审计对改善税务管理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每项审计建议可操作性强,都是针对客观存在、亟须解决、影响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而提出的具体意见,对被审计单位的税务管理的改善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帮助单位从源头上健全制度、堵塞管理漏洞、防范风险、改进经营。
本次审计从审前调查,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分工,现场工作,交换意见,报告复核审理等各环节,均按内部审计规范要求执行,前期每一个环节的基础夯实,为最终审计项目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审计项目通过构建信息获取、审前调查、现场审计、整改追踪和后续管理的闭环审计流程,实现了对非运输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取得了良好的审计效果,多家企业经审计人员研判潜在风险,提前预警提示,及时化解了经营风险。各家非运输企业改变生产经营流程,优化货物交易方式,进一步理顺货物流、资金流及票据流,“三流合一”,避免公司产生高风险贸易。
专项审计促使各非运输企业负责人持续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从源头上健全制度机制、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加强内部相关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构建整体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最终实现防范重大涉税风险,改进经营管理现状。
税务风险导向审计引导各非运输企业提高税收法律责任意识以及税务风险防范能力,合理进行税收筹划,防范企业潜在税务风险,使得各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多次邀请税政部门专家开设财税专题课程,帮助各企业管理人员了解税收知识,增强风险意识,帮助所属非运输企业建立税务风险内控程序措施,增强企业涉税内控建设,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达到相关部门、人员共同防控企业税务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