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志愿服务新模式探究

2022-02-06 16:45□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互联网+

□牛 艺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指的是大学生在不求回报的前提下,付出自己的时间以及精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做出的一系列服务。现阶段,志愿服务在全国范围内被推崇,越来越成为了衡量地区和国家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精神的最初来源是孔子的仁爱思想,要想真正的阐释仁爱的含义,就要付诸实践。在党的十九大以后,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多种多样,包括下乡扶贫、支教、社区服务活动等,在时代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明白的是,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我国的网民数量也稳居世界榜首,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新途径,促进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方式进行创新,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我国国家文明建设。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一)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创新是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是,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内容缺乏创新,服务的方式比较单调,一般都会把社区服务和支教作为他们服务的主要内容,这就导致了众多的大学生没有兴趣,缺乏积极性,使得相关的志愿服务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除此之外,高校志愿活动一般都是由校团委和社团来进行组织,活动的开展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团委以及社团的决策会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很容易出现他们对于学生以及基层服务对象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的结果,从而就会缺乏应有的分析,进而会给他们决策的制定造成很大的困扰,无法满足学生以及服务对象的需求。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使志愿服务缺乏针对性,无法发挥出志愿活动应发挥的作用。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力不足。在开展志愿活动的实际操作中,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会抱着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心态来开展志愿活动,他们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志愿服务,很难能够保障保证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完整性。再者,在实际的志愿服务过程中,由于一些志愿活动前期缺乏必要的宣传措施,学生很难能够对本次的志愿活动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缺乏志愿服务的热情。还有,在实际的志愿服务过程中,一些志愿者组织会出现不尊重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对象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志愿服务的效果,出现了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不是自愿的,服务对象所接受到的服务也不能够使他们满意的现象。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长此以往,会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只会注重志愿活动的形式而不注重志愿活动的内容,不能有效地开展好志愿活动。此外,一部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初衷有误,很多的人是为了要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交往的范围才参与到这些志愿活动中,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并不是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而且这样的人参与志愿活动的时间也比较短,不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并为他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相关的大学生服务机制还不完善。一是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主体的大学生虽然都已经成年,但是他们缺乏法律意识,如果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为他们提供保障,那么大学生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就很难能够得到保障,也会让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同感降低,让更多需要被援助的地区失去了大量的志愿资源。二是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模式比较单一,激励不及时也是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形式主要是颁发荣誉证书,但是这些证书的颁发还要滞后很长一段时间,并且还缺乏对于学生升学以及就业方面的激励措施,很难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的积极性。三是志愿者服务信息记录系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系统大都存在着形式注册和管理过于简单的问题。以志愿汇APP为例,这款软件的注册者所填写的相应信息以及选择的志愿服务内容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确定的,没有充分地与志愿者的能力以及服务对象的需要进行联系,很难能够达到志愿服务的预期效果。

二、“互联网+”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的知晓率,培育志愿精神。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知晓程度是决定着他们是否参与到志愿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志愿者中重要的青年团体,在志愿者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他们使用QQ、微信的频率非常高。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社团可以把互联网作为传播志愿服务信息的载体,将服务的重心由纸面向媒体转化,利用网络手段及时发布志愿服务的内容,对志愿服务的成果进行展示,采用多种渠道对志愿者活动进行宣传,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知晓程度。同样,高校社团在进行宣传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对服务的内容进行宣传,更多的是要对志愿服务的精神和内涵进行宣传,让大学生能够对志愿服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利用网络技术来对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宣传,有效地减少了宣传活动中人力物力的投入,确保了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及时掌握到一些志愿服务信息。当前阶段,许多大学生不仅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服务中的机会,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加大志愿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们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知晓程度,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多措并举,相信大学生志愿者这一群体的人员数量将会不断的增多。

(二)搭建一体化的“互联网+”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搭建一体化的“互联网+”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资源进行优化,避免了志愿活动的形式化,同时将志愿者服务信息及时录入系统进行更新,优化策略,做到及时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在这一平台中,一方面,一些需要被援助的地区发布一些求援信息,将他们的需求罗列出来,并注明想得到的具体援助,另一方面,众多的在校大学生要以社团为单位在网络上不断地更新志愿者的信息。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信息技术,准确地对服务对象的需求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意向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为不同的服务对象匹配到不同的大学生对他们进行援助,提高了志愿活动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资源,能够有效地满足志愿服务对象的迫切要求。同时,在匹配完成后,要根据志愿服务对象的要求对志愿者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只有考核合格以后他们才能够对需要援助的对象开展志愿活动,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效率,保障志愿者的服务效果。在志愿服务完成以后的评价活动中,改变传统的只是由被援助的人对志愿活动评价的模式,让志愿服务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多方的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在这一平台上共享,以便于能够为之后的志愿活动提供更多的依据和经验。此外,平台要对这些档案妥善保管,有效地对志愿者的信息以及被帮扶对象的需求进行管理,以便于能够更快地为志愿者和被帮扶对象进行匹配。

(三)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任何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来对其制约,志愿活动也不例外,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严惩一些有损志愿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对社会上各类的志愿服务标准进行严格的审核,不定期对一些志愿活动开展检查。当前阶段,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政策,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这一项工作中,已经成为了这一项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国家通过健全建立各项政策制度来为大学生的志愿活动提供保障,大学生就可以放心地在多领域开展志愿服务,帮助精准扶贫,实现乡村振兴。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激励制度,激发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中的积极性,具体的措施有:一是要利用网络以及媒体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进行表彰,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可以鼓励企业和各种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考虑优先录用在志愿者服务中有良好表现的人,并将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情况纳入到公务员考试等国考的考察范围中。三是高校可以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作为评先进个人、评奖学金、评入党资格等方面的依据,充分调动起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三、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此,高校社团以及大学生本人要充分抓住这一机会,解决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创造更多的服务机会,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互联网+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