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路径研究

2022-02-06 16:45朱晓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劳动校园政治

□朱晓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这个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为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对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探讨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路径,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劳动教育是以劳动精神培养和劳动习惯养成为主要内容,培养劳动价值观的一种教育活动[1]。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逐步提升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有助于促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强化劳动教育的道德引领,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劳动价值观,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3]。

二、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的使命所在。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要义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理解劳动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勇于践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优良思想品质。反过来,高校通过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品德,形成顽强拼搏的坚定意志,养成自信自律的心理品质。因此,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将两者有机融合,能够促进两者作用的相互渗透,强化两者教育的实践效果,为更好地做好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工作打下基础[4]。

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不容乐观。学校层面,未给予劳动教育足够重视,缺乏系统化管理。学生层面,主观能动性不高,劳动态度消极,出现了有的同学不会劳动、抵触劳动的情况,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存在“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等错误价值观念。因此,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中渗透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围绕劳动、劳动者、劳模精神、中国梦等内容进行案例化教学,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把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中华儿女辛勤劳动的优良传统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为核心,教育大学生发扬辛勤劳动的优秀传统品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把劳动观内容贯穿其中,着重讲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中国化进程,同时加入对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思想的阐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引入劳动素养的观念,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劳动道德观,引导大学生厚植劳动情怀,形成至善至美的劳动品德,帮助大学生确立劳动幸福观和奋斗观;《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坚持理论教学与生产劳动相融合,融入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讨论,帮助学生形成劳动平等的观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通过介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伟大事迹,帮助学生形成对公益劳动的正确认识。

(二)搭建互联网新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教育应运而生,且迅速成为了学生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探索第一、第二课堂(校内活动)、第三课堂(校外实践)、第四课堂(网络)有机结合,同时全程陪伴学生、服务学生的有效机制。鼓励教师运用网络平台,借助邮件、QQ、微信等交流方式,围绕劳动观、劳模事迹、劳动精神等反映的热点、难点、重点,与学生在课下探讨、研讨和实践,鼓励学生运用学习强国等学习软件搜集以劳动为主题的资料,并采用演讲、情景演绎等形式举行分享活动。为学生构建教学、实践、研究三位一体的平台,实现从课堂教学向课后吸收的积极转化。

积极发挥网络舆论传播力量,拓展劳动教育新平台,利用新媒体搭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网页,构建网上网下的综合教学模式。在校园官网、广播台开设弘扬劳模精神的特色品牌专栏,拓宽劳动教育的线上传播空间;建立劳动教育电子资源库,为思想政治教学与劳动教育的结合提供支撑依据,形成网络育人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良性互动,帮助学生领悟劳动的真谛;在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开设“劳动教育”专题板块,推荐弘扬劳动精神的好文和好书,报道全国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视频,分享校园里艰苦奋斗的励志传奇、刻苦努力的勤奋模范、向上向善的动人故事、校园志愿者先进事迹、优秀学长学姐企业实习经验等,宣传劳动教育相关理论课程或讲座的信息,发布校园有关劳动实践的活动信息,推送学生的经典诵读和学习感悟,加强师生在线互动交流,创造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劳动实践互动平台,积极传播劳动精神正能量;搭建网络反馈信息平台,定期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让全校师生都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

(三)宣传优秀劳模典型。高校通过“劳动模范进校园”、“大国工匠进高校”、“杰出校友交流会”、“劳动教育周”、“工匠精神宣传月”等活动形式,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传播社会大力宣传的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故事,对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和介绍,让他们从电视屏幕、橱窗展板上走下来,走进教室、走上讲台、走到大学生身边,讲述他们的模范故事,用真情真心真话感染学生。选树校园里身边的优秀劳动典型,挖掘普通学生中勤奋刻苦、诚实守信的点滴,整理学生党员中奋力拼搏、默默奉献的典型,举行“身边劳模”评选,对劳动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及个人进行表彰,让他们成为同学身边看得见、摸得着、跟得上、学得了的榜样,以他们的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积极参与劳动。

(四)拓宽劳动教育形式。通过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品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健康成长成才夯实根基。高校可以通过创新劳动教育的类型,比如举办各类劳动讲座、组织专业实习实践、开展劳动心得分享沙龙、拓展勤工助学岗位、设立校园劳动日等使劳动教育内容多样化、趣味化。一是举办各类劳动讲座。通过劳动讲座,学生在聆听前辈们有关劳动艰辛的故事当中,建立劳动认知,加深劳动理解,培养劳动情怀。二是组织专业实习实践。通过专业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在身体力行中领悟专业技能,还能在社会实践中探寻人生目标。例如,航空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去航空公司、机场、免税店、大修厂等企业实习,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去建筑公司、工厂工地等熟悉现场环境,纺织服装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去设计公司、服装厂等实习,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去各大银行、证券金融公司等。通过实习,能够加强学生对本专业领域的认知,在具体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三是拓展勤工助学岗位。通过拓展勤工助学岗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构建工作平台,提供锻炼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服务社会能力。高校应健全学生资助体系,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资助服务水平,扩展项目平台以及岗位数量,扩充勤工助学岗位形式。四是设立校园劳动日。通过校园劳动日,同学们通过劳动,破除陋习,树立新风,锻炼意志,锤炼品格,增强职业发展的个人素质,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每年选定一天作为校园劳动日,例如3·5雷锋日,5·1劳动节,12·5世界志愿者日等,在这一天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集体劳动,维护好和谐整洁美丽的校园环境。此外,高校也可以通过横幅、海报、展板等形式加强校园劳动日的宣传,以校园劳动日为主题开展启动仪式,增强劳动教育氛围,引导广大学子积极参加到劳动实践中来。

四、结语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通过劳动教育加强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高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全过程,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劳动理念、劳动习惯,提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知识、能力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劳动校园政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热爱劳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