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2022-02-06 15:18:12范修伟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24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吊装装配式

◎范修伟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和推广,其不仅施工操作简便,而且成本较低。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涉及到较多的环节,这也需要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来保证施工质量。通过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控,可以全面提高施工效率,进一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有利于装配式建筑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为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价值

1.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装配式建筑对构件质量要求十分严格,通过工厂的集约化生产有利于提高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而且工厂流水线作业也能够降低人工失误引发的质量问题,在质量管控方面更具高效性。相较于传统建筑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了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2.节约资源。

传统建筑施工对资源消耗量较大,施工现场资源浪费现象较为常见,而且建筑拆除过程中大部分材料无法二次利用。装配式建筑构件统一在工厂进行生产,可以实现建筑材料的节约,避免材料浪费问题。而且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少,一些边角料也能够实现有效利用,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3.缩短工期。

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构件,制作时会预留卡槽,便于与其他构件的安装。结构封顶完成后,可以针对整个建筑采取包围封闭防护,相较于传统防护支架外搭,时间消耗较少。而且构件工厂集约化生产,构件施工时间大幅度缩短,有效的保证上构件的施工质量。另外,在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作业过程中,采用吊装作业,有效的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现场施工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这无论是对施工企业施工成本的节约,还是经济效益的提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节约劳动力,改善劳动条件。

装配式建筑施工时,构配件在工厂内自动化生产,有效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劳动力的节约,而且体力劳动者开始向技能型操作人员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特别是一些高空作业在室内即可以完成,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一定程度改善了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有利于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5.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传统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较大的扬尘和噪音问题,特别一些大型车辆进出及相关机械设备的运行,避免不了会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但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工艺相对简单,现场扬尘和噪音现象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能够降至最低水平。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1.预制剪力墙施工技术。

预制剪力墙施工时,其是采用钢管套筒和预留钢筋以浆锚形式实现连接,要求预制构件的精准定位。由于套筒灌浆作业会对预制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在套筒灌浆作业施工过程中,预制墙板就位后,要进行校正,清理预制墙板构件预留板缝,同时还要清理墙体表面浮浆、灰尘及油污。施工时,应在灌浆前24h 充分做好墙板内表面的湿润工作,灌浆料拌制时,一次拌制量以灌注至分仓处为宜。灌浆作业时,将灌浆料沿一侧注浆孔灌入至出浆孔有浆料溢出即可以停止灌浆,这样可以保证灌浆的密实性。但具体在灌浆作业时,需要避免从四侧同时作业的情况,整个灌浆操作过程中,宜保持水平向上连续作业,中间避免出现间断的情况,并要尽可能的压缩灌浆时间。

2.预制构件的吊装技术。

在构件吊装作业过程中,一般以干式及湿式为主,干式作业更为简单,即按一定顺序对预制好的构件安装即可,采用混凝土进行加固处理,再完成电气设备安装及整个建筑的灌浆处理。湿式作业更具复杂性,具体需要在建筑墙体同设置保留钢筋,锚筋需要深入到叠合层内,并以此为基础完成楼板混凝土的浇筑作业。而且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体建筑的抗震性能,还需要对楼板及上建筑进行加固处理,具体采取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方式,其他位置宜采用铁件进行连接,铁件连接时应预留建筑下部与铁件之间的间隙,这样即使发生地震也能够保证建筑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3.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施工。

预制叠合板安装是装配工建筑施工中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具体施工作业时,宜需要对安装顺序提前设计和确定,确保其与现场实际施工要求相符。实际安装作业过程中,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的间距以30cm 为宜,同时还要根据施工需要对叠合板的安装方向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方位的准确性。针对叠合板还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出现材料消耗问题。施工人员应根据吊板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宜的预制吊板安装方式,一般会选择模块化吊装方式,以此来保证吊板之间的紧密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安装叠合板过程中,宜在底部位置设置临时支架,吊装完成后才可以拆除,确保叠合板的稳定性。叠合板安装应按照具体的层次进行,一层安装完成后,则要利用混凝土浇灌施工。施工人员要做好混凝土结构养护处理工作,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另外,在安装阳台、飘窗和装饰板等构件时,需要保证标高位置的精确性,具体可以采用预埋件和螺栓等连接方式,进一步保证结构整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混凝土浇筑。

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作业开始之前,需要保证混凝土相关构件和模具与施工要求相符,各部门的构件和工程施工设计标准相对应,严格按照混凝土浇筑作业标准要求进行施工。针对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成品实施检验,检验合格后再涂刷隔离剂,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实际混凝土浇筑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对混凝土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进行控制,完成构件浇筑后,施工人员要对构件实施监测,一旦发现构件有变形情况时,应及时对构件表面进行磨平处理。特别是构件表面存在毛茬问题时,应与养护要求标准相结合,保证处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防水技术。

防水处理是装配式施工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与整体建筑的防水性能和使用年限息息相关,还会对居住者的实际居住体验带来直接的影响。传统施工技术通常是针对建筑表面实施防水处理,但装配式建筑存在较多的缝隙,传统的防水技术无法满足建筑实际防水要求,因此需要采取新型的防水技术。具体应在建筑内部设计好科学的排水系统,及时排出雨水,避免雨水进入到建筑内部,影响到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

三、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措施

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装配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宜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具体施工开始之前,需要提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工程要求和应急预案。构件安装开始之前,需要规划运输通道和临时堆放场,对构件尺寸、型号和规格准确核对。构件拼装前,应开展测量放线,并对装配位置和节点连接构造进行检查,做好临时支撑方案的编制工作,施工验收规划中应明确具体的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施工作业。

2.做好预制构件的供应与管控工作。

装配式建筑所需材料,施工企业需要对出厂后的质量加大控制力度。对于出厂后的构件,要利用各种技术进行检验,及时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构配件并立即更换。针对施工所需材料,还要与供应商签订供应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说明出现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为了避免材料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还要制定具体的运输方案。构配件进入施工现场应开展全面养护作业,确保构配件的质量。为了保证预制构件质量,需要加强对预制构件生产、起运和运输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预制构件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现场吊装作业时应选择最大重量和尺寸的吊装机械,确保满足所有预制构件的吊装要求。吊装完成后,还应使用临时支撑体系,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构件固定完成后,应严格验收垂直度和水平度,确保与质量标准要求相符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强化施工质量控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开始之前,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项目设计要求,针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分析和研判,并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与生产厂家建立良好的关系,进一步保证预制构件的制作质量。同时还要针对现场施工材料和质量开展全面检查,建立相关的预案机制,避免不合格材料和设备影响施工的安全。在实际施工中,为了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管理人员要结合施工方案要求,合理对施工资源进行调配,保证各环节施工的有序开展。具体还要以装配式建筑实际施工内容为基础,明确具体的规范设计标准要求,全方面对预制构件的组装质量和模块化生产质量进行控制。特别是钢套筒灌浆施工作业,应在灌浆作业前对钢套筒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保证套筒直径在合理数值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钢筋从套筒中穿过,与相邻预制件实现紧密连接,避免安装时出现错位问题。另外,还要对灌浆材料实施检测,灌浆设备要保证其性能的可靠性,严格控制灌浆比例,灌浆完成后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测试砂浆强度,确保其与装配式建筑设计要求保持一致后才能进行施工,以此来降低局部接缝出现的几率,进一步保证装配式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优化叠合板应用流程。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对叠合板应用流程进行优化,控制叠合板跨度,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应力阻碍应有效解决,分析相应板材饶度,合理进行布置,避免后续吊装作业过程中出现缺陷。在叠合板吊装作业过程中,为了保证吊装效果,防止吊装过程中发生脱落,则要增强整体吊装的稳定性,从而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有序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验收工作。

验收是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具体要根据技术档案和竣工报告实施审核,并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工程的整体。验收过程中还要做好装配式建筑质量评估报告,根据评估报告开展验收相关工作,进一步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

6.重视BIM 技术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宜在多个层面合理应用BIM 技术。特别是在预制构件质量管理工作中,通过应用BIM 技术可以实现生产厂产和设计部门在模型上的有效对接,有效保证预制构件的精确度,实现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预制构件生产厂家通过提取BIM 模型中的数据,即能够保障批量化生产,并对构件种类、尺寸和数量等信息有效对接,促进施工质量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环节质量控制中进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设计效率,具体可以通过构建设计平台,为设计人员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进一步保证参数设计的准确性。

四、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注意要点

1.储存和运送预制构件的注意要点。

预制构件存放方式有着具体的要求,预制堆垛架时要求要保障其最大承载力。PC 板无法作为建筑物高效支撑面,这种墙板外墙侧向度过低,因此要对施工中需要的预制构件合理存放,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PC 剪力墙的质量。预制构件运输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易在运输过程中因摩擦碰撞而造成构件损坏。因此在实际预制构件运输之前,需要提前对具体的运输环境和路况进行了解,合理规划运输路线,最大程度降低预制构件运输过程中的受损程度,保证运输过程中的预制构件的质量。

2.构件连接时的注意要点。

预制构件连接方法较多,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多采用机械式和现浇式两种连接方式。机械式连接方式是通过采用机械式持续套筒器进行灌浆作业来连接构件,并利用高强度无收缩水泥来保证构件连接的平稳性,但这种连接方式对构件钢筋具有较高的要求。现浇式连接方式多应用于部分构件连接时存在连接部门狭窄的情况,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浇筑铸模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保证铸模的强度。

3.预制构件吊装的注意要点。

预制构件吊装操作以湿式和干式为主,湿式吊装作业时,宜提前进行放样,针对预制柱、预制梁、楼板、外墙、阳台板和楼梯进行吊装,然后进行浇筑作业,再配置机电设备,最后对楼板进行灌浆。安装湿式墙板时,墙板上应预留锚筋,并将其插入到叠合现浇层里,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完成墙板上面和结构体的浇筑,并在下部采用铁件连接。干式系统也需要先进行放样,再针对柱、梁、楼板、阳台板和楼梯等进行吊装作业,再进行现浇施工和机电配置,完成楼板灌浆作业,并针对结构体实施相应的操作,最后进行外墙吊装。

4.明确关键技术及流程。

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环节各构件都具有相应的生产标准和规范。装配式结构中的外挂板及内墙板,组装时应采用水平连接及竖向连接方式进行固定。内墙板楼板及暗梁等关键部位施工作业时,宜做好暗梁现场浇筑作业,并由工厂对暗梁钢筋统一绑扎。楼板底部钢筋采取预制方式加以固定,施工现场进行浇筑,这样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及增强抗震性能。另外,还要根据施工流程来选择适宜的混凝土及钢板材料,针对材料使用情况实施全过程监控,避免出现材料浪费问题。

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主要涉及到施工区域定位、防护网设置、外挂板安装、装配式构件安装、梁柱钢筋捆扎、内墙板安装、机电管线敷设、剪力墙模板安装、楼梯结构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仔细进行检查,实现对整体施工效果的有效控制,确保装配式建筑的优势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来。

5.协调各道施工工序。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各道施工工序进行组织和协调,具体要根据施工方案和组织管理计划有序开展施工。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性能,因此应提前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使施工人员对装配式建筑各道工序的施工要求及应达到的质量目标进行明确,并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从而保证施工操作的规范性。这样各工种和人员有机协同,形成合力,不仅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还能够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管控,可以有效的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效能。

五、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其发展和应用与我国绿色环节和节能减排的要求相符,这也是建筑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缩短工期及降低工程造价,还有利于减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带来的污染。但在实际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还要严格把控施工技术,强化施工质量控制,进一步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吊装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再谈液压吊装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智能城市(2018年7期)2018-07-10 08:30:00
立式设备吊装抬尾吊车的选择
BIM技术在PC预制构件工厂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
上海建材(2016年2期)2016-09-26 08:50:02
争分夺秒的吊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