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琴琴
习近平总书记有深邃的历史思维和长远的历史观,他领导人民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辉煌篇章。历史让我们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并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历史是联系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也是培育爱国之士的营养剂。红色基因是铭记历史、走向未来的精神内核。国家建设发展需要大学生,中华民族走向辉煌也需要大学生。“全国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1]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可以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引导大学生砥砺奋斗。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红色,象征光明、激情、力量。红色基因是对革命精神的凝练。红色基因是拼搏、奋斗、坚贞不屈、英勇顽强的号手,它时刻督促我们满怀信念向前走。红色基因是习近平总书记到全国各地尤其是革命老区考察多次提到的词汇,可见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对于红色基因的内涵,目前没有统一的定论。个人认为,基因具有遗传性与传承性,是长期永恒的。红色基因是热血、光芒与激情的接力火种,它可以代代相传,温暖自己照耀他人。它是对革命历史的传承和对革命烈士的纪念,它是激发信仰、增强信念、增加信心的奠基石。
(二)红色基因的功能。
1.价值导向功能。大学生是否能健康成长为有用人才,一直是国家、社会、学校、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止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的丰富,还要有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处世观念。如今,我国已进入新时代,一切都是新气象、新变化和新发展,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对大学生意识形态造成很大冲击。2020年开始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在全球各国蔓延,这加剧了西方一些政客对我国意识形态、发展模式和价值理念等方面的攻击。红色基因蕴含着革命人士的坚贞不屈精神,闪烁着革命先烈的正义光环。它促使大学生全面认识所处的时代方位,引导大学生坚定信仰、增强信念、增加信心,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育人格局。
2.文化传播功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浴血奋战,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积淀而成。红色文化的精髓是革命人士用鲜血铸就的红色基因。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必要的技术技能,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明。高校传承红色基因正是大学生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2]学史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众多革命先烈用生命谱写的悲壮之歌,经过不断发扬传承而来。红色基因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中国特色道路,助推了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在革命的道路上,有太多的人为了理想为了信仰,至个人性命于不顾才,舍小家为大家,才能有今天的新中国新时代,人民才能有高质量高水准的生活。当下,大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三观,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关键期,培养他们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势在必行。加强党史学习,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革新自我观念,紧跟时代潮流,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论语》记载“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随。道德是一种正向力量,它规范引导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形态有约束作用。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和“00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与“70后”、“80后”完全不同,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经历过贫穷艰难日子,对艰苦奋斗没有深刻的切身体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有人在。因此,不少人存在意志力薄弱、纪律涣散、精致利己、铺张浪费、过度消费等多种不良行为。红色基因是甘于奉献、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的浓缩精华,是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与个人素质的经典教材,在大学生群体传承红色基因是对症下药,改变部分大学生不良行为的天然良药。它是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标杆,是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经受“四大考验”,抵御“四大危险”的基石。
(三)引导大学生砥砺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他告诉大学生立志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做事不能知难而退,要志存高远,立中华之志,放眼远眺,走中华大道。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未来的好日子需要一代代的大学生努力奋斗实现。红色基因是大学生砥砺奋斗的最好教科书,它让大学生“了解共产党人不畏牺牲、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体悟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3]让大学生更深刻了解革命历史的艰难与漫长、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不忘初心,攻艰克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斗前行。正如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中所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促使大学生做矢志奋斗,勇于担当的新时代有作为的青年。
(一)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作用,打造红色课堂。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首要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要收到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之一。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主要讲述了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过程,是经典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的产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结,学习近现代史不仅可以了解中国近现代国情国史,还可以深刻体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艰难险阻和通过流血牺牲走向新中国的历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对我国公民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法规的规范与约束。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可以转变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法规意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遇到问题能及时正确的解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它全面讲述了中国由一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如何逐步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辉煌历程。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将全方位系统性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构建覆盖面全、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因此,课程思政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途径。它切实高效做到高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办学,培养社会主义有用人才,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红色育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
但是,不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要结合学情,创新课堂实际,努力做到思路优,师资优,教法优等,打造有活力、生动、高效的教学课堂。
(二)开展红色主题活动教育,知行合一。高校传承红色基因不应局限于课堂内的理论教育,还要有走出去的长远战略部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红色主题活动教育是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不骄不躁、勇于担当、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途径。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结合红色理念举办经典红色舞台剧,比如《烈火中永生》《刘胡兰》《送你去延安》等。《送你去延安》中一句“我要去延安!”瞬间把那种坚定的信念,坚决的革命精神展现出来,把表演者拉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经过亲身演绎,身临其境地体验革命者当时的心情,进而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革命教育的熏陶,自然而然地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
山西作为身经百战的历史革命老区,不乏涌现出一批批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如全国最早的58名党员之一的高君宇,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彭真;流传着一个个感人颇深的英雄故事,如被拍成电视剧的《太行儿女》;还有一座座纪念英雄的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如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百团大战”砖壁指挥部旧址等,这都是纪念英雄的历史城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特殊节日之际,如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时外出学习参观,实地考察感受革命过程的不易,体验革命者身上的红色气节,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等,进而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红色基因传承的意义不止是记住伟大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自身修养等,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比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生为核事业奋斗。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影响,身患直肠癌,但依然坚持工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0岁高龄依然工作在一线。这就是红色基因传承的意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壮举。
(三)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拓展红色空间。韩非子在《喻老》中说:“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目前人类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信息革命涉及范围之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教育等多个领域。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革命占据重要地位。教育事业也要紧随其后,跟进网络发展的脚步,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活动,拓展灰色空间,传承红色基因。
高校是网络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网络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高校积极开设与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有关的网络课程,观看网络视频,让大学生对红色革命事迹和英雄故事等有直观的感受,进而加强红色基因积极传承。大学生可以开展个人公众号,组建小团队,搜集革命历史材料,撰写短篇小文章,表达对历史的肯定与伟人的敬仰。比如建党一百年内共产党召开的每一次代表大会,可以从大会的结果、意义等方面来撰写。也可以写某一位英雄人物或某一个革命故事,让更多的大学生主动了解历史,感受荣耀,感染自身。快手、抖音短视频迎合大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为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特别追捧。大学生自主搜索观看和发布与红色基因有关的短视频,主动在课堂外接受网络红色文化的熏陶,传承红色基因,进而有效拓展红色空间。除此之外,政府、社会也需要为高效创设提供红色网络教育服务,并进行适时的监督与管理,全方位做到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高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