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陈建良 单 明 曾煦欣 郭嘉亮
如何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将长期占据全党的工作重心位置。“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汇聚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文明建设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汇集人力资本、工商资本力量,这彰显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党中央对新时代下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的高度肯定,也提示了人才资源,尤其是高校统一战线所提供的高端人才资源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县域经济(county economy)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同时也是功能完善的经济个体。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需严格遵循“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目前,县域经济普遍基础薄弱,单一发展农业将无法克服县域经济存在的土地与人口的尖锐矛盾与县级经济压力,难以充分发挥对乡村产业的带动作用,更难以形成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具有明显短板。因此,发展因地制宜、不片面求大求全的特色产业是唯一出路,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
县域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乡村发展要跑在最前。推动更多的优质资源流入乡村,一是从根本上需要吸收大城市外溢的资源与功能;二是改革创新是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最为核心的方法是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的内循环所激发的内生动力,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发展特色产业。然而,目前关于各行各业各部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研究非常普遍,并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鲜见关于高校统一战线,尤其是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的优势作用研究。高校统一战线具有统一战线所具备的基本属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疫情之下,2020年佛山市生产总值近增1.6%,而顺德地区增长却高达4.1%,领先全市甚至高于全国包括深圳在内的多个地区。究其原因,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是关键与核心,高校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县域经济的排头兵顺德为例,开展高校统一战线服务特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优势作用研究。
(一)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明确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集中全党力量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推动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借助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来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2]。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然而,受限于条件的限制,振兴乡村产业不仅要结合地方特点,优先发展可持续特色产业,而且要依靠县域大产业来扶持与带动。县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联结点,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县域经济,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重塑城乡关系,打通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渠道,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3]。这也意味着县域经济将扮演承担者和领导者的双重角色。
(二)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而产业发展重在特色。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基于自身资源而大力发展某一领域的特色竞争优势[4]。特色产业指的是某特定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的特有资源,包括地理区位、历史人文、自然资源、技术与管理资源、产业资源、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以及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5]。特色产业要以“特”制胜,同时还要具有显著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人无我有是特色,人有我强是特色,人强我新是特色”。因此,特色产业具有显著区域性、规模性以及效率性的特征[6]。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产业发展需要合理和科学设计,避免出现产业盲目发展的现象。如某地区实施大规模号召种植苍术、白芨等中药材,集中于单一品种的发展反而导致滞销堆积的情况产生;如能因地制宜,实现“产业”与“田园观光”的结合,突出特色农业,立体发展林下种植,促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更有利于持久可持续发展。因此,乡村振兴必须要结合本地的特点,不能盲目照搬和扶持某一资源,应全面推进因地制宜的产业化,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发展特色产业。
(三)顺德作为县域经济的典范,所面临特色产业发展的困惑。早在农耕时代,佛山市顺德依托优良的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成为岭南鱼米之乡,并成就了“桑基鱼塘”的美誉(历史上特色产业的典型);在改革开放之后,顺德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抓住发展的大潮和机遇,从无到有,星星点火,创造了一片“县域经济”的多项奇迹。根据《人民日报》发布的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在2019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顺德再次荣膺县域经济的桂冠。至此,顺德已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百强区榜首。改革开放40年,顺德现象、顺德模式、顺德奇迹、顺德改革……纷纷出现在媒体界、学界的视野中,顺德何以成为今天的顺德?中国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作为最宏大的国家战略,如何在一个县级区域得到成功实践。顺德企业从乡镇企业到股份制企业,并发展成极具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顺德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代工工厂到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领先企业。顺德人“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和探索勇气,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每一步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精神品质[7]。到目前为止,顺德区205个村居(乡村)经过不懈努力,形成特色经济模式,有效减小与现代城市的发展差距,成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典范,顺德的乡村文明与基层治理依然在传承与发展,这些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背景和特色示范。
作为典范性的县域经济体,顺德经济经历多年的快速发展,某些方面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的严重后果导致发展面临严重的“瓶颈”。根据公布数据显示,近六年来顺德经济增长进入平台期甚至局部回落期(2014年到2019年GDP增长分别为7.9%,8.5%,8.4%,8.5%,6.2%,7.1%);与此同时,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顺德区的制造业仍然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经济等新动能规模仍然偏小。因此,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发展特色现代化产业成为必然选择。从家电家具、花卉种植、装备制造,到智能制造(尤其是机器人产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能源汽车都将是顺德未来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8]。
(一)发挥高校统一战线的智库优势,为特色产业发展重大战略布局提供决策。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为首要战略,要求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造和培育新的现代化特色产业。当中主要难点在于特色产业的选择,即如何实现“有的放矢”。《意见》指出“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组织智库加强理论研究”[9]。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要有效突破这些瓶颈,需要集思广益,发挥统一战线的集体智慧。高校统一战线集聚了各种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中的精英,素来扮演“智囊团”的角色。尤其是服务于地方建设的高校,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科齐备,在“三农”问题、产业发展、地缘特色、高端技术等方向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深刻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搭建建言平台,疏通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性,贡献“金点子”,积极开展参政调研工作、政党协商工作,将大大发挥好统一战线的“智囊团”作用。尤其在面临特色产业的选择及内涵建设、结构规划时,意义更为重大。又如:顺德区每年都会安排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优秀博士人才,挂职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副局长,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产业与科技发展上的重要作用。由于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的县域经济而言,其核心内容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应杜绝“小而全”。因此,现代化特色产业的发展与选择标准,需要审慎规划,重点考虑:一是地缘性。聚焦在地区的产业链条、市场竞争力、资源禀赋、人才集聚等,要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以不变应万变,重点在于“不变”。二是动态性。围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态需求,针对新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新的动力的转换、新的发展模式的升级,不断创新与优化,开启新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以变应变,重点在于“变”。显然,地方高校统一战线在地缘性和动态性两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智库优势,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实用性的决策研究。
(二)发挥高校统一战线的人才纽带优势,为满足特色产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提供保障。县域发展需要高校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人才和智力支持,高校发展则需要县域发展提供好的环境、资源和条件支撑。纵观国内外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经验,区域经济和城市强,大学就强;同样,大学强,区域经济、城市也强。区域经济和城市的繁荣发展,无不浸透着所在区域的经济和城市高校的深度参与和全力支持。服务以特色产业为代表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统一战线应尽的责任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10]。显然,高校统一战线拥有各领域、各行业的优秀专家学者,具有智力技术资源密集的巨大资源优势(高端人才资源尤为明显)。发挥各自优势与特长,联合政治、资源等优势,为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提供高水平人才资源。顺德地区原有及新建设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中山大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南方医科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佛山校区)等。此外,在人才孵化(人才培养)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指出,从1978年到201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55%增加到48.1%,高等教育即将迎来普及化的关键点;目前,广东高等教育大省的地位已经确立。佛山市一共有11所大学,包括本科院校5所,专科院校6所。以地方龙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一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深化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重点创建一批具有鲜明理工科特色的“产业学院”,大大促进地方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接。高校统一战线要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实现人才的“高产出”和“深加工”,保证人才内生的活力和质量。此外,高校统一战线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搭建县域经济体的人才云集的新舞台[11]:重点在于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吸引适合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不惧参与“人才争夺战”,勇于推动更多人才从大城市来到小乡镇,同时还要“留得住人、用好人”,助力县域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人才枢纽”的优势作用,实现“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并进发展。
(三)发挥高校统一战线的科技优势,为特色产业政策提供高端科学技术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来推动,必须通过可持续发展来提供新动能。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对顺德这种制造业为主的县域经济体尤为重要。强化科技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打通从科技强、产业强到经济社会发展强的通道。从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研发投入多、科技进步快的县域,经济发展明显较好较快。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统一战线的特殊属性,也是与其他统一战线相比,所具备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何做好紧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内在需求,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质量和效率,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顺德区为例,2011年至2019年顺德发明专利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低,说明了研发经费的投入产出率较低;就世界水平来看,顺德的工业增加值率也很低,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4]。此外,还存在着科研平台载体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合作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贡献率低等一系列产学研融合问题。因此,要发展现代化的特色产业,迫切需要发挥高校统一战线的科技优势,加强成果转化率、提升投入产出效率,高度重视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创新;同时,强化统筹规划,加快产学研机制建设,优化增量资源,实现“科技顺德”的战略布局。对家电家具、花卉种植、装备制造等传统特色产业而言,需要科技成果助力产业升级,提升附加值;对智能制造(尤其是机器人产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产业而言,则应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
(四)发挥高校统一战线作为润滑剂的缓冲区优势,为特色产业政策的落实夯实群众基础。由于乡村中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各地区情况无法一概而论,基层社会治理任务相对繁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进入深水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带来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不断涌现,资源的优化和重组必然导致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统一战线联系着政府各个部门,应发挥其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上有着明显的功能优势,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尽快建立多部门的联动协同机制。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这就迫切需要发挥统一战线“润滑剂”和“缓冲区”的作用,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隐患,减轻执政党直面压力的负担,妥善消弭不和谐因素[2]。特色产业的发展实质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突出第二产业和制造业为核心,以高质量的产业项目、技改项目和高水平的龙头企业、园区载体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特色产业的发展争取巨大的空间,但同时也面临土地权属复杂、安全问题突出、利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统计显示,顺德地区382个村级工业园占用已投产工业用地的70%,却只贡献4.3%的税收,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的计划和发展。因此,顺德区制定了“1年改造土地1.1万亩(远超过去十年总和);1年关停淘汰企业3,195家,为数个千亿产业腾挪空间;1年启动拆迁改造194个村级工业园”的艰巨任务,努力为产业发展释放空间。然而,村级工业园改造,难就难在利益主体复杂,当中牵扯到村民利益、集体利益,也包含着企业承包利益、房东转包利益等等,而且没有先例可循,这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如何减轻政策落实的社会压力、减少推进的阻力、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避免与民争利的错误理解导致矛盾的激发和升级,是一项深刻的课题,这需要引导高校统一战线认识集体利益,思想上团结起来,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同频共振;行动上利用好宣传工具和宣传武器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宣传营造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良好氛围,引导好社会舆论;具体上发挥自身专业技能,发挥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及时解释政策细节,疏导群众不满情绪,为特色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夯实群众基础。
(五)发挥高校统一战线资源优势,为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形成更好的渠道服务与优化。县域要实施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要释放“人”的要素活力,还需要解决“资源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在于释放“钱”的要素活力,解决好“钱”哪里来的问题。以顺德区为代表的县域经济中,融资约束是其朝阳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许多现代化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合适的融资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11]。为此,《意见》明确提出,开拓投融资渠道,确保乡村振兴稳定的经济投入,各财政资金需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也需要扩大社会参与面,引导社会资本介入。通过拓宽资金的来源和渠道,既有助于缓解特色产业发展资金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同时,通过吸收社会力量和智慧,盘活社会资本,为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形成更好的渠道服务与优化。历史上,顺德是最先尝试“三来一补”“头啖汤”的佼佼者,这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统一战线在这一方面具有“轻装上阵、灵活多变、渠道多样、资源广泛”的优势。一是体现在统一战线积聚资源的渠道优势,联系关系上的优势,积极沟通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围绕现代化特色产业的内在需求和自身特点,协助建立适合特色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组织;鼓励金融创新,提升技术进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促进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发展。二是优化资本使用效率,提升市场向现代化特色产业配置资金的内生能力,提高特色产业对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强化其内在发展的动能。这里重点要应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联络社会各界、凝聚人心上的优势,激发统战各界人士参与家乡、家园建设热情。
(六)发挥高校统一战线的意识优势,为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形成更好的法治保障。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机制。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社会的基本框架。法律要发生作用,应先让全社会信仰法律。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然而,城乡二元制促使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法治意识和法治制度尚不够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健全,依法治国的绝对执行力有所欠缺。顺德区过去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种植业为主,法治基础较为薄弱。《意见》指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11]。党的十九大,则明确提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要形成“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高校统一战线先天就具有自觉的法治意识,以及丰富的法治资源,对在法治的框架下发展特色产业具有极高的认可度,同时汇集大量的法学专业人才、法学专家以及法治的绝对忠诚者[12]。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中,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制意识优势,以及推进法治建设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尚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其制度设计、实施方案、效果评价等还有待在实践过程中检验和完善,为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贡献法治智慧、法治力量;专业法律人才应切实下沉到基层,为产业发展尤其是还在萌芽期的新兴产业提供基本法律公共服务,必将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产业参与者、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完善法律体系的法治路径。
“得就得,唔得翻顺德”是二十多年前,时任广州市市长的黎子流在面对经济困难之时,霸气立下“军令状”,这句乡村味十足的俚语的由于其独特区域特征而闻名,如今更多体现的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通达,折射了呼唤创新、宽容试错的内涵。通过“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并进,发挥高校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顺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独特的风采。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基本经验,理应发挥其优势,从不同角度、不同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进入“深水区”,如何实现与时俱进,和现代化的新态势、新技术深度融合?如何实现朝阳产业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互补和错位发展?对县域经济而言,有赖于执政党、政府的政策推进,着力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其快速发展,重点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同时,积极发挥高校统一战线的重要功能,在实践过程中提供智慧指引[13]。高校统一战线服务特色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是由统一战线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所决定的,同时也与高校作为高端智库、人才纽带、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群众关系的润滑剂、社会资源渠道、法治意识群体等不同特殊属性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