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思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藏的精神谱系是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和思想宝库,是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重要载体。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属于拥有众多红色资源的革命老区,在建党百年背景,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以广西红色资源为载体,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全面推进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对于广西高职院校而言,研究在建党百年视阈下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广西红色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能量源泉。
(一)广西红色资源价值发挥现状。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有名的革命老区,湘江战役的惨烈依然在耳畔回荡,百色起义的精神激励着八桂儿女奋勇向前,当年的战争场面已经被镌刻在历史的画卷中,但无数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精神依然在新时代传承,无数红色景点得以保留与保护,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了更好地开发与使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西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现有的14个地级市中,有11个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故事,各种类型的红色场馆、景点、纪念馆等场所超过300处,是我国西南地区红色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2]。除此之外,广西还有14所遗址旧居及纪念设施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就包括了昆仑关战役遗址、邓颖超纪念馆、人民公园镇宁炮台、湘江战役旧址、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乐业县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地旧址、东兰县有韦拔群故居及纪念馆等场所。这些红色资源是广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浴血奋战的精神结晶,既是党的百年历史的最好见证,也是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记忆。
(二)广西红色资源价值发挥特点。广西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边境省份,作用东盟区位优势,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一大批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广西红色资源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其包含的精神与价值与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互联互融,相互作用,在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价值。广西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本土化的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展馆、红色景点等红色资源搬进课题、搬进课本,丰富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和内容,有效改善了过去思想政治课程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弊病,帮助大学生增强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从而实现大学生由内而外的素养提升和心灵升华。
(三)广西红色资源社会影响力。广西红色资源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精神财富,大学生在红色资源中可以汲取到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善于拼搏的优良品质,可以不断地从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中吸取养分与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时代自信,其社会影响力是强大的和震撼的。而且,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宝贵精神还可以在新时代迸发出灿烂的光芒,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在建党百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广西革命历史研究和红色资源挖掘实现内容、形式上的再创新,社会影响力空前提升,让更多的青年走进他们、认识他们、感悟他们。在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多维度学习的过程,大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到革命年代的艰辛与不易,更加直观和系统地让其体验教育中实现自我成长。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1.价值判断易受外界干扰。伴随着移动互联的蓬勃发展,自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他们能够通过短视频平台迅速高效地与外界联通,掌握新鲜事物的成本极低,在方寸之间即可获取全球信息,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思想相对活跃,能够实现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但客观来讲,大学生在当前阶段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价值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受到其他信息的左右,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自媒体平台内容审核的不严谨,容易造成大学生形成错误的政治观念,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文化根基尚未系统树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持续深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有别于以前,多元化的成长环境和聒噪的信息交流氛围使得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出现偏差,部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与历史的了解和学习不够深入,对于传统技术和非遗文化缺乏学习兴趣。甚至由于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有些时候更倾向于追随浮夸和肤浅的西方文化,一味求新、标新立异,认为传统文化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传统文化学习仅做到浅尝辄止,在思想上未建立起系统性的传统文化内容体系,使得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一定程度上受影响。
3.追求自我呈现价值多元。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再加上优越的生活条件,让成长在温室中的“95后”和“00后”的物质需求更加容易得到满足,长此以往导致部分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意识更加强烈,在价值体系中自我的站位更加重要,这也就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同时,受多种不同文化冲击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很多情况下都会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4.自控不足抗压能力不强。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移动互联网最发达的时代,5G技术和云计算颠覆了很多传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但由于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不足,一味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不能很好地平衡学习、生活和娱乐之间的关系。同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思考问题的角度过于单一,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不够科学,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出现偏激思想,做出过激行为[3]。除此之外,各种层出不穷的网络贷款、金融诈骗等金融骗局,也增加了学生出现过激行为的概率。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较低的现实因素。
1.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知有偏差。新时代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水平与思想政治水平都过硬的高质量人才,同时这也符合当代大学生个人成长的心理诉求。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相对来讲学得快、上手快、见效快,但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技能上的提升。但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短时间内难以让大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作用,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出现偏差,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非优势需要”,无法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全神贯注、精力集中,无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深度参与和主动执行者,故而就无法在此其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满足感。同时,一些西方社会观念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通过互联网进入国内,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最终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感不高,无法真正彻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2.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体验不充分。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深度参与的诉求与想法,他们希望在其中有所收获。但在实际过程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授方法过于单一,课堂内容相对枯燥,理论性内容过多,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案例,使得学生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云里雾里”,难以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难以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授课老师在课程讲授中缺少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按照固有模板进行讲授,未能将理论知识与新时代发展成就相结合,使大学生无法在课堂获得深入参与感;另一方面是走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缺少新意,很多时候被拍照、拉横幅取代,缺少缜密细致、准备充分的实践性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设置,让学生产生形式主义的厌烦情绪,从而导致参与其中的实际收获少之又少,远远低于他们对于自己所付出时间的收获预期,进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不高。
3.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效用不明晰。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显然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需要大学生的高度认同与长久坚持,需要大学生在心灵深处感悟和回味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这样才能让他们体会到精神力量带来的财富。但实际上这种获得存在一定的延迟性,使得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作用产生怀疑,产生“学而不获”的错误想法[4]。他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来获得立竿见影的专业素养提升。形成了这种错误的心理导向之后,即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也难以让大学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难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机制。
(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内涵的再提升。从1925年中共梧州支部成立以来,广西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开展革命斗争,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留下了一桩桩催人奋进的英雄事迹,形成了辉煌的广西革命历史,在时光的印迹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组成了广西红色资源体系[5]。这些红色资源是具体的、真实存在的、可以亲临实境去体验和感悟的,他们以遗址、物件、文字、声音和图片的形式遍布在壮美的八桂大地,为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例如,百色起义纪念馆、湘江战役遗址、昆仑关战役遗址等,他们提高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涵,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聚焦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加真实地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新时代发展自信,提供了极具感染力和最具说服力的内容素材,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最大化,提高大学生对党的历史、对红色革命精神的学习热情,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更高层次满足,实现高职院校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心理期待之间的供需平衡。
同时,广西红色资源是经过历史和人民考验的先进文化的高度凝练,它其中蕴含着为了民族独立的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奋斗精神,见证了党带领广西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实现经济发展,走向建设壮美广西的幸福的筑梦新征程,它从内容、形态和传播途径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先进文化,为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文化、消除观念冲突、保持清醒头脑、升华人生境界,奠定了内容根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内涵的提升,纠正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偏差,提升了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参与和主动执行,变“被动接受者”为“主动参与者”,最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再满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告诉我们,党的奋斗之路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之路,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都真实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广西红色资源,既符合广西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也符合青年大学生人才成长的内在需求,能够帮助青年学子在个人成长的关键时间阶段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广西红色革命文化和党的发展史的过程中,体会老一辈共产党员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改革、发展、复兴的百年奋斗史中,所展示出的战胜困难的智慧、方法、思路和气概,并运用到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譬如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学习和工作、面对生活的压力等问题,最终实现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统一。
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深度开发与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再满足。在邓颖超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团日活动,并开展现场教学,以邓颖超同志与周恩来总理“同志、战友、伴侣”的爱情故事,教育和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价值观,上好一堂生动的、贴近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唯有让大学生感悟到思想政治教育能真正解决自身诉求或遇到的难题时,才能让其从内心接纳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从红色资源中汲取到成长的力量与成才的自信,获取战胜一切困难的英勇气概,学会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更好地激励大学生自发地学史增信、学史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规范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再创新。广西红色资源即从历史角度直观展现了壮乡儿女为民族独立付出的心血与汗水,也从时代视角体现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西各区人民风雨同舟共同建设家乡的发展历程,书写了广西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在八桂大地上,每一个红色景点都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好教材,每一个红色事迹都值得大学生用心聆听感悟,这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常学常新的素材、带来了独具特色的实践体验,为广西培养服务东盟发展的高质量技能人才提供了教学改革创新、思政理论课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手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新思路,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提供了崭新的实践路径。通过有效利用广西红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清楚、讲通透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前提和关键。在此基础上,利用广西红色资源中的先进精神文化感染和激励大学生实现情感认同,激发其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理想信念和奋斗激情,并通过持续不断地教育引导,将这种积极的情感动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品质,最终在实践中逐渐沉淀、循序渐进,进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在建党百年视阈下,对广西红色资源的再开发与利用,实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获得感上的提升,使得大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收获感大幅增强,获得感实现质的飞跃,最终实现“青年有理想,国家有希望”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在建党百年的背景下,深度挖掘广西红色资源精神内涵,充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打造和培育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有效途径。通过多管齐下的举措,充分发挥广西红色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价值,铸牢学生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获得感,让学生用无坚不摧的红色能量书写俯仰无愧的新时代篇章。